-
公开(公告)号:CN101037776B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0610046098.X
申请日:2006-03-17
Applicant: 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马绍先
IPC: C25C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阳极骨料单系统制备工艺,包括煅后焦、残极破碎、筛分、配料和混合各工序,其特征在于:将石油焦和残极按配比称重混合后单系统进入破碎、筛分和磨粉下游各工序。石油焦和残极的配比以重量百分数计算为75-85:15-25;其最佳配比则为85-80:15-20。本发明还提出了上述原料破碎后的粒度分布和最佳粒度分布。相应地,还提出了实施上述制备工艺的生产流程和设备配置方案。采用和推广本发明的单系统制备工艺,不仅能节省投资、改善劳动条件和生产环境,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将会十分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1280435A
公开(公告)日:2008-10-08
申请号:CN200810011587.0
申请日:2008-05-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25C3/08
Abstract: 一种400kA级节能减排预焙铝电解槽,包括阳极炭块组、阳极母线、打壳下料装置、阳极升降机构、大梁及立柱、槽密封排气系统、阴极炭块组、内衬结构和槽壳结构,其特征在于:(1)上部大梁和门型立柱采用管式桁架梁支撑结构;(2)阳极炭块组的钢爪采用八爪对称式结构;(3)采用新的阳极配置方案,设计六个氧化铝下料点和两个氟化盐下料点;(4)在水平罩板和料箱之间设置分段集气的排风系统;(5)采取利用负压吸力进行阳极导杆密封的装置;(6)根据对电热场的模拟设计出新的内衬结构;(7)阴极母线采用非对称配置和大面六点进电结构。本发明组合了发明人自身的多项创新的专利技术,取得了新的、更优越的技术效果,达到了显著的节能减排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260544A
公开(公告)日:2008-09-10
申请号:CN200810011053.8
申请日:2008-04-1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25C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电解槽散发余热的回收方法及其装置,该装置是由铝电解槽上部集气系统下部的烟气通道内装配的第一换热管和在电解槽壁外壳上装配的第二换热管,通过输气管与冷凝系统连接,冷凝系统出口与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进口之间通过回流管道连接构成。回收方法是铝电解槽电解铝过程产生的余热,加热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使换热管中的换热介质气化流向冷凝系统,经冷凝、释放的热量回收利用,冷凝后的换热介质液体重返回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并循环往复运转。本发明特点是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换热介质可循环运转,运行成本低,余热回收率高,可达到铝电解槽总散热量的60%。
-
公开(公告)号:CN1763254A
公开(公告)日:2006-04-26
申请号:CN200510047244.6
申请日:2005-09-20
Applicant: 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铝电解预焙槽的排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消了水平罩板下的烟道,改为在电解槽上部结构的大梁内部设置烟道,将整个大梁分为若干个区,每个区的烟气采用专门的烟道进行收集的方法。本发明还提出了实施上述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电解槽的立柱加长、升高大梁,将大梁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垂直烟道和母线窗口;上部为承重梁和水平烟道;并将总烟道管改成双管结构;同时将其电解槽的端部和角部罩板改为整体式结构,防止烟气通过缝隙冒逸。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可大大提高铝电解预焙槽的集气效率,使厂房的一次密闭集气净化系统效率提高到~99%,无需二次集气系统即可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0412234C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510047245.0
申请日:2005-09-20
Applicant: 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25C3/08
Abstract: 一种大型铝电解预焙槽,包括阳极碳块组、阳极母线、打壳加料装置、阳极升降机构、大梁及门形立柱、槽密闭排风系统、槽壳、阴极结构和底部热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1)阳极碳块组采取双阳极结构,两块阳极碳块由一根铝导杆和钢爪组装在一起;(2)将提升机安装大梁顶面底下;(3)将电解槽密闭排风系统的烟道设置在上部结构的大梁内;(4)电解槽阴极采用单围带槽壳,阴极碳块底部面安置有复合结构的热绝缘层,侧部采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块,四周以浇注料砌筑。本发明采用新的构思对集气系统和上部结构作出较大的改进,提高了收集烟气的效率;同时由于对阳极和阴极的结构作出了改进,使电流分布更为合理,也有利于电解铝的工艺的平稳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1118123A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710012694.0
申请日:2007-09-04
Applicant: 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沥青烟气自净化炭素焙烧炉,包括料室、火道、火道墙、燃气管道、废气管道、冷却架、鼓风架、燃烧架和排烟架,其特征在于(1)火道墙墙壁靠火道一侧是密封的,而靠炉室则留有竖缝,墙内设置有烟气的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2)火道墙内的纵向通道贯穿炉顶浇铸件,其上方设置有阀门和连接管;(3)连接管通过阀门向下方引入火道中。本焙烧炉的火道墙系采用本发明特殊设计的“单体”和“连体”砌块砌筑而成。本发明的焙烧炉通过其火道墙中的烟道将沥青烟气引到燃烧区进行燃烧,从而达到烟气自净化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062458A
公开(公告)日:2007-10-31
申请号:CN200610046475.X
申请日:2006-04-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马绍先
IPC: B01D53/04
Abstract: 一种沥青烟气净化工艺,将沥青烟气经管道输送到净化系统入口,通过气固反应、焚烧、除尘各工序进行净化,其特征在于:(1)采用氧化铝粉作固体吸附剂将沥青烟气充分吸附;(2)进行气固分离,使含沥青的吸附剂与净化后的烟气分离;(3)将分离后的吸附剂焚烧;(4)将气固分离后的烟气与焚烧后的烟气进行喷淋冷却降温和除尘;(5)通过控制阀门检测降温除尘后的烟气,达标则由烟囱排放;未达标则送入系统入口循环净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施上述工艺的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气固反应器由充填氧化铝粉的文丘里管或吸附床构成。本发明的净化效率比现有工艺要高,其固体吸附剂可循环使用并最终作电解铝的原料处理,无二次污染。除了有达标的废气排出外,无废渣、废水排出,可取得很好的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1457370B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0810186879.8
申请日:2008-12-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25C3/08
Abstract: 一种400kA级节能减排预焙铝电解槽,包括阳极炭块组、阳极母线、打壳下料装置、阳极升降机构、大梁及立柱、槽密封排气系统、阴极炭块组、内衬结构和槽壳结构,其特征在于:(1)上部大梁和门型立柱采用管式桁架梁支撑结构;(2)阳极炭块组的钢爪采用八爪对称式结构;(3)采用新的阳极配置方案,设计六个氧化铝下料点和两个氟化盐下料点;(4)在水平罩板和料箱之间设置分段集气的排风系统;(5)采取利用负压吸力进行阳极导杆密封的装置;(6)根据对电热场的模拟设计出新的内衬结构;(7)阴极母线采用对称配置和大面六点进电结构;(8)利用矩形桁架管兼作槽上供气管路和打壳下料气缸尾气消音装置。本发明可达到显著的节能减排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0563783C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申请号:CN200610046475.X
申请日:2006-04-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马绍先
IPC: B01D53/04
Abstract: 一种沥青烟气净化方法,将沥青烟气经管道输送到净化系统入口,通过气固反应、焚烧、除尘各工序进行净化,其特征在于:(1)采用氧化铝粉作固体吸附剂将沥青烟气充分吸附;(2)进行气固分离,使含沥青的吸附剂与净化后的烟气分离;(3)将分离后的吸附剂焚烧;(4)将气固分离后的烟气与焚烧后的烟气进行喷淋冷却降温和除尘;(5)通过控制阀门检测降温除尘后的烟气,达标则由烟囱排放;未达标则送入系统入口循环净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施上述方法的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气固反应器由充填氧化铝粉的文丘里管或吸附床构成。本发明的净化效率比现有工艺要高,其固体吸附剂可循环使用并最终作电解铝的原料处理,无二次污染。除了有达标的废气排出外,无废渣、废水排出,可取得很好的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1240433A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810010522.4
申请日:2008-03-04
Applicant: 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铝电解槽阳极配置方案,包括铝电解槽、阳极炭块和加料点,其特征在于:(1)所有的加料点均设置在四组阳极炭块交汇点的位置;(2)将下料点处的相邻两组阳极炭块间的缝隙加大;而将非下料点处相邻两组阳极炭块间的缝隙缩小;(3)将下料点处阳极炭块的四个角部削去,使下料点处有一个较大的空间。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为实施上述新型铝电解槽阳极配置方案而设计的阳极炭块,其特征在于:在炭块长轴的一端截去两个角部。本发明既简便易行;又效果显著,由于提高了阳极的有效工作面积,既节省了单位产量的能耗;又提高了电解槽单位面积的产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