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38342B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810070122.6
申请日:2018-01-2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F3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预测包晶钢凝固过程相变的相场模拟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凝固过程中各相的自由能密度,采用高温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原位观察实验并结合DSC同步热分析仪,获得固/液和固/固界面移动动力学参数及微观形貌的演变行为;S2、根据自由能密度及动力学参数,建立相场模型,通过相场控制方程计算相场控制参数结果值;S3、耦合溶质场控制方程,计算溶质场控制参数结果值;S4、将前述的两个控制参数结果值进行可视化处理,获得包晶钢凝固过程的相变图像。本发明能够再现包晶钢凝固过程包晶反应和转变,为控制相变所起的热裂行为提供可视化的预测方法,能够为包晶钢连铸坯表面裂纹控制和高效连铸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07282900B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710470968.4
申请日:2017-06-2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连铸坯中MnS夹杂物尺寸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钢连铸凝固过程固液界面推进速率V和温度梯度G获取一次枝晶臂距离λ1;将一次枝晶臂距离λ1带入节点i的面积Ai与节点i的映射关系、以及节点j的面积Aj与节点j的映射关系;根据两个映射关系、以及计算域中控制单元体积内溶质元素Mn和S质量守恒特性,获取计算域内MnS夹杂物析出质量;根据MnS夹杂物析出质量获取MnS夹杂物的半径值。由此,建立了钢中MnS夹杂物尺寸与连铸坯凝固枝晶组织枝晶的定量关系,能够根据连铸坯凝固组织定量预测钢中MnS夹杂物尺寸,为连铸坯MnS夹杂物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02747240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150121.5
申请日:2012-05-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步骤为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改性,使碳纳米管表面得到一层均匀、致密的Ni-P合金层;将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和镁、铝、锌等元素粉末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原料;将混合原料和陶瓷球进行混料得到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放入模具中在室温下进行双向冷压;对冷压后的复合材料和模具一起进行真空烧结;然后将真空烧结后的复合材料进行热挤压。本发明可制备出高性能轻质高强的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增强相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具有较高比强度、比刚度、高的导热率、优良的机械加工性能等特点。这种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3C产业、运动娱乐以及其它工业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038342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810070122.6
申请日:2018-01-2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预测包晶钢凝固过程相变的相场模拟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凝固过程中各相的自由能密度,采用高温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原位观察实验并结合DSC同步热分析仪,获得固/液和固/固界面移动动力学参数及微观形貌的演变行为;S2、根据自由能密度及动力学参数,建立相场模型,通过相场控制方程计算相场控制参数结果值;S3、耦合溶质场控制方程,计算溶质场控制参数结果值;S4、将前述的两个控制参数结果值进行可视化处理,获得包晶钢凝固过程的相变图像。本发明能够再现包晶钢凝固过程包晶反应和转变,为控制相变所起的热裂行为提供可视化的预测方法,能够为包晶钢连铸坯表面裂纹控制和高效连铸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07282900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470968.4
申请日:2017-06-2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1/001 ,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连铸坯中MnS夹杂物尺寸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钢连铸凝固过程固液界面推进速率V和温度梯度G获取一次枝晶臂距离λ1;将一次枝晶臂距离λ1带入节点i的面积Ai与节点i的映射关系、以及节点j的面积Aj与节点j的映射关系;根据两个映射关系、以及计算域中控制单元体积内溶质元素Mn和S质量守恒特性,获取计算域内MnS夹杂物析出质量;根据MnS夹杂物析出质量获取MnS夹杂物的半径值。由此,建立了钢中MnS夹杂物尺寸与连铸坯凝固枝晶组织枝晶的定量关系,能够根据连铸坯凝固组织定量预测钢中MnS夹杂物尺寸,为连铸坯MnS夹杂物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02747240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150121.5
申请日:2012-05-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步骤为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改性,使碳纳米管表面得到一层均匀、致密的Ni-P合金层;将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和镁、铝、锌等元素粉末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原料;将混合原料和陶瓷球进行混料得到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放入模具中在室温下进行双向冷压;对冷压后的复合材料和模具一起进行真空烧结;然后将真空烧结后的复合材料进行热挤压。本发明可制备出高性能轻质高强的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增强相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具有较高比强度、比刚度、高的导热率、优良的机械加工性能等特点。这种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3C产业、运动娱乐以及其它工业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084870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710352660.X
申请日:2017-05-1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N1/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连铸生产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中含硫夹杂物的检测方法。其中,在通过磁选方式去除混合液中磁性杂质后,将非磁性含铁化合物转化成铁粒或磁性含铁化合物,再通过磁选方式去除铁粒或磁性含铁化合物,由此消除了非磁性含铁化合物对目标含硫夹杂物检测的影响,使得检测结果更加精确。此外,最后获得的夹杂物粉末放置在导电载体上进行SEM检测或EDS检测,能够获得夹杂物三维形貌特征图,能够全面地、准确地表达目标含硫夹杂物的形貌,进而为后续研究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另外,本发明并非采用酸溶法从钢试样中分离出含硫夹杂物,适用于本身溶于酸的含硫夹杂物。
-
-
公开(公告)号:CN107084870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10352660.X
申请日:2017-05-1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N1/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连铸生产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中含硫夹杂物的检测方法。其中,在通过磁选方式去除混合液中磁性杂质后,将非磁性含铁化合物转化成铁粒或磁性含铁化合物,再通过磁选方式去除铁粒或磁性含铁化合物,由此消除了非磁性含铁化合物对目标含硫夹杂物检测的影响,使得检测结果更加精确。此外,最后获得的夹杂物粉末放置在导电载体上进行SEM检测或EDS检测,能够获得夹杂物三维形貌特征图,能够全面地、准确地表达目标含硫夹杂物的形貌,进而为后续研究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另外,本发明并非采用酸溶法从钢试样中分离出含硫夹杂物,适用于本身溶于酸的含硫夹杂物。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