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07064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080056322.1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东亚合成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水中易分解性粘接剂组合物,其包含由式(1)表示的2‑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式(1)中,L1分别独立地表示-CH2CH2-、-CH(R1)CH2-或-CH2CH(R1)-,R1表示碳数1~3的烷基,R2表示碳数1~4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p表示3~6的整数,并且,式(1)中的p个-L1-O-之中,2个~4个为-CH2CH2-O-,0个~2个为-CH(R1)CH2-及/或-CH2CH(R1)-O-。
-
-
-
公开(公告)号:CN104640947B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380047223.7
申请日:2013-09-06
Applicant: 东亚合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J133/14 , C08F220/36 , C08K5/00 , C09J4/00 , C09J11/06 , G03F7/039
Abstract: 提供2‑氰基丙烯酸酯系粘合剂组合物,其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并显示对金属和热塑性弹性体的优异的粘合速率。2‑氰基丙烯酸酯系粘合剂组合物特征在于含有2‑氰基丙烯酸酯(a)和由通式C+A‑(1)(该式中,C+为鎓阳离子,A‑为硫酸氢根阴离子,亚硫酸氢根阴离子,由R1SO3‑(其中R1为烷基基团,具有3~10个碳原子的全氟烷基基团,环烷基基团,乙烯基基团,芳基基团,全氟芳基基团,芳烷基基团或卤素原子)表示的磺酸根阴离子,或者由(R2SO2)2N‑(其中R2为烷基基团、全氟烷基基团、或芳基基团)表示的双(取代的磺酰基)酰亚胺阴离子。)表示的鎓盐(b)。
-
公开(公告)号:CN107108771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80073010.0
申请日:2015-12-01
Applicant: 东亚合成株式会社
IPC: C08F2/44 , C08K5/057 , C08K5/315 , C08L101/10 , C08L10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固化性、显现柔软性和粘接耐久性的二液型固化性组合物。一种二液型固化性组合物,其具备至少含有2‑氰基丙烯酸酯的第一剂和至少含有具有水解性甲硅烷基的聚合物的第二剂,其中,弹性体和上述聚合物的固化催化剂分别以特定量含有在上述第一剂和第二剂的至少一方中。优选的固化催化剂是具有金属元素和通过氧而键合在该金属元素上的有机基团的化合物、或者是在25℃时的pKa为4以下的酸。优选第一剂和第二剂的至少一方中还含有2‑氰基丙烯酸酯的固化促进剂。
-
公开(公告)号:CN107108771B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580073010.0
申请日:2015-12-01
Applicant: 东亚合成株式会社
IPC: C08F2/44 , C08K5/057 , C08K5/315 , C08L101/10 , C08L10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固化性、显现柔软性和粘接耐久性的二液型固化性组合物。[解决手段]一种二液型固化性组合物,其具备至少含有2‑氰基丙烯酸酯的第一剂和至少含有具有水解性甲硅烷基的聚合物的第二剂,其中,弹性体和上述聚合物的固化催化剂分别以特定量含有在上述第一剂和第二剂的至少一方中。优选的固化催化剂是具有金属元素和通过氧而键合在该金属元素上的有机基团的化合物、或者是在25℃时的pKa为4以下的酸。优选第一剂和第二剂的至少一方中还含有2‑氰基丙烯酸酯的固化促进剂。
-
-
公开(公告)号:CN104937056B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380070994.8
申请日:2013-12-03
Applicant: 东亚合成株式会社
IPC: C09J4/04 , C09J11/06 , C09J20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J133/22 , C08F222/32 , C08F2222/324 , C08F2222/328 , C09D135/04 , C09J11/06 , C09J201/00 , C08L23/086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成为具有高的剪切粘接强度、剥离粘接强度和冲击粘接强度,同时特别是粘接强度的耐冷热循环性优异的固化物的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a)2‑氰基丙烯酸酯、(b)与2‑氰基丙烯酸酯相容的高分子量成分、(c)多官能2‑氰基‑3‑乙烯基丙烯酸酯和(d)下述通式(1)所示的盐,以规定量包含上述(a)~(d)成分。C+A‑ ···(1)[式中,C+为阳离子,A‑为基本上不引发2‑氰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的阴离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