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9148663U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22044000.4

    申请日:2022-08-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腔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与引流管拆卸式连接的导引棒以及与引流管近端拆卸式连接的转接头;其中,引流管的轴向方向上并列地开设有主腔以及辅腔;主腔的远端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引流孔,主腔的近端外壁上设有刻度线,主腔的外壁壁面上覆设有显影件;辅腔的近端开口设于引流管靠近近端的侧壁上,辅腔的远端为盲端;本实用新型主腔上的刻度线可使医护人员更准确地判断置管深度;主腔上的显影件在X射线下可显影,定位引流管的位置;辅腔为盲腔,与其配套的导引棒可经辅腔开口进入辅腔,从而起到引导方向以及调整引流管位置的作用;转接头的双头设置使得引流管内的液体能更顺畅地流入胸腔闭式引流瓶。

    一种视野方位可调三维立体腔镜

    公开(公告)号:CN215937313U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21676532.9

    申请日:2021-07-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视野方位可调三维立体腔镜,包括:腔镜镜体,包括连接的硬管段和软管段;软管段设置于硬管端前端;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软管段的前端,包括两图像采集部件和两照明光源;和操作手柄,设置于硬管段后端;图像采集装置通过腔镜镜体内部连接操作手柄;操作手柄内设置有两方向调节装置;可使软管段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内弯曲;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不在同一平面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视野方位可调三维立体腔镜通过调整方向调节装置,可使软管段弯曲,不同部位的牵引部件可使软管段向不同方向弯曲,可观察到不同角度方向的手术视野,使三维腔镜的使用更为灵活,手术视野更为开阔且为微创手术,提升手术效率。

    一种能够准确定位的穿刺导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593013U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20750150.4

    申请日:2022-04-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准确定位的穿刺导向装置,包括:定位组件、导向组件以及穿刺组件;其中,定位组件包括:用于连接导向组件或穿刺组件的连接环以及与连接环固定连接的至少三个反光定位标识,至少三个反光定位标识的中心设于同一平面;导向组件包括:底板以及与底板可活动连接的穿刺通道;穿刺通道用于通过穿刺组件;穿刺通道的近端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用于连接连接环,连接环与限位槽连接后,连接环与穿刺通道同轴设置,且至少三个反光定位标识中心所在的平面与穿刺通道的轴线垂直;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组件能够在混合现实引导下,完成穿刺方向的精确定位。

    一种纵膈冲洗套管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548671U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20743949.0

    申请日:2022-03-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纵膈冲洗套管,包括:吸引外管、套设于所述吸引外管内的冲洗内管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吸引外管与所述冲洗内管的支撑组件;其中,所述吸引外管的近端为封口,吸引接头贯穿所述封口,所述吸引接头与所述吸引外管的管腔连通;所述吸引外管的远端渐缩形成吸引开口,所述吸引外管于所述吸引开口的近端管壁内陷形成若干凹槽;若干所述凹槽上开设有若干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与所述吸引外管的管腔连通;所述冲洗内管的近端贯穿所述封口,形成冲洗接头。本实用新型的纵膈冲洗套管能够适应食管颈部吻合口瘘的持续冲洗负压吸引,结构合理,方便临床推广,经济实用,易于操作,且能够避免发生脱管和堵管的风险,实用安全。

    一种带有传感器的胸管置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821020U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20438777.1

    申请日:2021-03-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传感器的胸管置入装置,包括:双关节撑开钳、内管以及胸管;其中,双关节撑开钳包括:钳头、钳体以及钳柄,钳体的中段设有外螺纹,末段设有若干标记线;内管为中空管体,其内壁上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外壁上设有限位部件;双关节撑开钳通过外螺纹与内管的内螺纹螺纹连接;胸管通过限位部件套设于内管外。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胸管置入时钝性分离减少损伤并能够置入合适管径胸管的技术问题;还设有压力传感器,当钳头突破胸膜时压力骤降,指示灯亮起,表明胸管置入装置已入胸腔,可以避免盲目反复多次分离撑开组织,减少组织损伤出血等问题,保护病人身体安全;结构合理,方便临床推广,减少损伤,易于操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