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6058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812048.2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 浙江海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8/04007 , H01M8/04992 , H01M8/0432 , H01M8/047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路热管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该环路热管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储液罐、温度控制单元、第一电磁阀、工质泵、蒸发器入口预热器、燃料电池堆、第二电磁阀、冷凝器以及冷凝器出口预热器,其中,温度控制单元设置在储液罐上,用于对储液罐内的液体工质的温度进行调节,燃料电池堆具有液体工质通道,储液罐的出口通过第一电磁阀与蒸发器入口预热器连接后,与液体工质通道的进口连接,液体工质通道的出口通过第二电磁阀与冷凝器的入口连接,冷凝器的出口与冷凝器出口预热器连接后,与储液罐的进口连接,工质泵用于提供液体工质流动的动力。巧妙利用了两相态换热能力强的特点,提高了冷却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594948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011472533.1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流体微通道光伏光热一体化蒸发器/集热器,其主要由玻璃盖板、纳米流体及其流道、微通道、光伏电池、保温材料层、边框所组成。本发明将微通道与基于光谱分频的纳米流体‑PV/T集热器结合;将微通道浸入纳米流体中,置于两块光伏电池正中间,可精简集热器的传热热阻及结构,并保证低遮挡。微通道与纳米流体流道尺寸匹配,传热速率高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无论自然循环还是强迫循环下都可保证流道内的换热效果。同时可根据应用需求,能同时作为集热器(微通道内为单相工质)及蒸发器(微通道内为两相工质)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594969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472532.7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流体微通道光伏‑太阳能热泵系统,其包括,由太阳能热泵子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子系统以及二者共用组件蒸发器,其中:太阳能热泵子系统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储水箱、冷凝盘管、节流阀及其连接管道;太阳能光伏发电子系统包括蒸发器、控制器、蓄电池及其连接线路;与现有技术相比,微通道的引入使得纳米流体的吸热与热泵的蒸发冷却有机结合,使纳米流体在流道内形成自然对流,无需额外增设动力循环系统;微通道直接浸入纳米流体中,置于PV层压上方,可精简NF‑PV/T蒸发器的结构及传热热阻,同时微通道尺寸很小,可保证低遮挡;蒸发器内微通道的尺寸与封闭纳米流体流道的厚度匹配,可保证流道内的换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594948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472533.1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流体微通道光伏光热一体化蒸发器/集热器,其主要由玻璃盖板、纳米流体及其流道、微通道、光伏电池、保温材料层、边框所组成。本发明将微通道与基于光谱分频的纳米流体‑PV/T集热器结合;将微通道浸入纳米流体中,置于两块光伏电池正中间,可精简集热器的传热热阻及结构,并保证低遮挡。微通道与纳米流体流道尺寸匹配,传热速率高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无论自然循环还是强迫循环下都可保证流道内的换热效果。同时可根据应用需求,能同时作为集热器(微通道内为单相工质)及蒸发器(微通道内为两相工质)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63361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361472.5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IPC: G06F18/241 , H02J3/00 , G06F18/20 , G06F18/25 , G06N3/042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9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压配电网运行拓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STGCN的中压配电网拓扑辨识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TGCN的中压配电网拓扑辨识方法包括以中压配电网中的总线单元作为节点,所有线路作为边,构建拓扑图;获取并与处理母线单元的状态数据,作为训练样本的输入;构建时空特征图卷积网络并初始化网络参数;训练时空信息图卷积网络并保存训练完成的模型;将实时采集的节点电压幅值、节点电压注入有功功率、节点电压注入无功功率作为节点特征输入至时空图信息图卷积网络模型中辨识配电网线路断路器开断状态,输出拓扑对应标签。本发明能应用于中压配电网中进行实时拓扑辨识,满足配电网中经济性和时效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42591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915481.3
申请日:2022-07-31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二氧化碳热泵温差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二氧化碳热泵子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子系统、太阳能PV/T蒸发器以及温差发电子系统。本发明将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模块(即PV/T蒸发器)作为热泵的蒸发器,相对于传统的空气源蒸发器具有更高的综合性能,并可额外收获电能;巧妙利用了二氧化碳热泵高温端及低温端大温差的特点,并将其与温差发电技术结合,在不降低热泵性能的前提下,可额外获得电能;使用空气源作为补充,与太阳能结合,可实现全天候工作,克服太阳能的间歇性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594969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011472532.7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流体微通道光伏‑太阳能热泵系统,其包括,由太阳能热泵子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子系统以及二者共用组件蒸发器,其中:太阳能热泵子系统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储水箱、冷凝盘管、节流阀及其连接管道;太阳能光伏发电子系统包括蒸发器、控制器、蓄电池及其连接线路;与现有技术相比,微通道的引入使得纳米流体的吸热与热泵的蒸发冷却有机结合,使纳米流体在流道内形成自然对流,无需额外增设动力循环系统;微通道直接浸入纳米流体中,置于PV层压上方,可精简NF‑PV/T蒸发器的结构及传热热阻,同时微通道尺寸很小,可保证低遮挡;蒸发器内微通道的尺寸与封闭纳米流体流道的厚度匹配,可保证流道内的换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912456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249766.2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IPC: H02N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设备振动能量吸收发电装置,包括基座、位于所述基座上的外罩、与所述基座连接的下支撑弹簧,以及与所述外罩连接的上支撑弹簧;发电单元,包括位于所述外罩内部的固定桩、连接于所述固定桩表面的发电组件,所述固定桩下端设置有通道;所述发电单元安装于所述支撑单元内部。本发明结构简单封闭,可放置于工业设备周围,亦可安装于工业设备底座、外壳。具有振动能量的收集敏感度高、场景条件限制少、拆装移动方便、不影响工业设备的生产检查和维修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91380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57793.4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法的中压配电网参数辨识方法,通过量测装置获取配电网节点电压幅值、注入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在已知配电网拓扑的情况下,根据量测节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利用Dijkstra算法从末节点前向推导得到配电网首节点的总功率;再其次利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从首节点后向推导,得到配电网中的每条支路的支路功率;通过得到的支路功率,利用电压损耗计算公式和线性回归算法得到近似的参数辨识结果;最后利用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建立状态方程与量测方程,将采样得到的sigma点集代入状态方程与量测方程,求解卡尔曼增益系数,更新状态向量,迭代得到精确的配电网参数辨识结果。本发明方法辨识精度高,为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36733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468853.3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特高压换流站分公司 , 上海电力大学
Inventor: 白文星 , 吴宝生 , 欧阳震 , 郝振勇 , 方扬 , 王广超 , 韩清鹏 , 余祖奎 , 邵千 , 江天镇 , 张涛 , 王浩钰 , 徐鑫 , 赵勇 , 黄正 , 桂传林 , 程锦 , 潘丰峰 , 涂叶露 , 兰孝富 , 王帅 , 袁斌霞 , 卢磊 , 杨钦柳 , 赵文彬 , 朱瑞
IPC: G01B17/02 , G01N29/036 , G01N29/024 , G01N29/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相机的滑动轴承油膜厚度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方法,属于油膜厚度检测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超声波脉冲发射接受装置产生脉冲信号,并通过超声波换能器将脉冲信号转化为超声波信号;将超声波信号从滑动轴承下方射入调相机滑动轴承轴瓦内圆的圆心,并使用超声波换能器接收超声波反射信号;将接收到的超声波反射信号通过超声波脉冲发射接受装置转发给示波器进行滤波和模数转换,获得数字信号;通过数字信号计算最小油膜厚度,并将最小油膜厚度与专家数据库进行对比,获得油膜的故障诊断结果,根据故障类型给出处理方案。本发明通过超声波技术实现了油膜厚度的在线监测,并且还能够通过监测数据对油膜的故障进行诊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