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W形微通道节流制冷器的复合冷却装置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8731520B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810585580.3

    申请日:2018-06-08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W形微通道节流制冷器的复合冷却装置及设备,复合冷却装置包括W形微通道节流制冷器以及振荡热管部,W形微通道节流制冷器由多个W形回热节流组件交错叠加而成,W形回热节流组件包括上下叠合的两块回热节流板,回热节流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段、通道段以及扩容段,通道段上设置有多条平行设置的W形折线槽,两块回热节流板上多个W形折线槽相互交错且在交错处相连通形成回热节流通道,两个板片中W形折线槽相互交错形成网状触点,工质在通道中流动过程中将形成网状旋网流,能够增强板片与工质之间的换热效率。

    节流板以及多级仿生型微通道节流制冷器

    公开(公告)号:CN110486990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807321.5

    申请日:2019-08-29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节流板以及多级仿生型微通道节流制冷器,制冷器包括依次叠合的上盖板、多个上下叠合的回热节流部件以及下盖板,回热节流部件包括上下叠合的第一节流板和第二节流板,第一节流板包括位于一端的入口段、第一通道段以及贯通的第一扩容孔A和第一扩容孔B,第一通道段设置有多条内凹且连通的Y形槽,该Y形槽内凹的深度小于第一节流板的厚度,Y形槽的两端沿第一通道段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通道段具有至少两段依次连通的沿第一通道段的长度方向设置Y形槽段,Y形槽的两个叉端分别与另一段的Y形槽的顶端相连通,第一扩容孔A设置在第一通道段中,第一扩容孔B与第一通道段相连,多条Y形槽的两个叉端与第一扩容孔B交汇。

    一种热管以及热管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455107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776599.0

    申请日:2019-08-22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热管以及热管散热装置,热管包括壳体以及多孔材料,壳体为两端封闭的的直管,其横截面呈矩形,壳体内设置有多孔材料,多孔材料与壳体一端端部之间构成蒸发端,多孔材料与壳体另一端端部之间构成冷凝端,多孔材料内设置有多个贯通冷凝端端面与蒸发端端面的通孔。热管散热装置呈圆盘状,包括外壳以及多孔材料,外壳具有蒸发端、多个绝热段、冷凝端,蒸发端呈圆盘状,绝热段呈扇环形,绝热段的一端与蒸发端连通,另一端与冷凝端连通,冷凝端呈圆环状,相邻的绝热段之间具有空隙,靠近冷凝端的一侧空隙设置了多个散热翅片,多孔材料采用3D打印技术制成,其材料为生物陶瓷或高分子海藻酸钠,其孔隙率在90%以上。

    一种具有三维脉动热管的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455106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767324.0

    申请日:2019-08-20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三维脉动热管的散热装置,包括蒸发单元、冷凝单元意见绝热单元,其中,多个蒸发脉动热管、多个冷凝脉动热管呈平面设置,蒸发脉动热管的一端与冷凝脉动热管的一端通过第一弯头相连通,蒸发脉动热管的另一端与冷凝脉动热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弯头相连通,多个蒸发脉动热管分别通过多个第一弯头、多个第二弯头与多个冷凝脉动热管相连通形成一个闭环通路。本发明的具有三维脉动热管的散热装置,在现有二维热管的基础上将蒸发段和冷凝段布置于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并用弯头进行连接形成一个闭环回路。避免了传统热管蒸发段弯头数量过多而导致的烧干现象,并且平板结构可以和热源很好的连接,避免不必要的热阻,提高换热性能。

    回热节流组件、组合型微通道节流制冷器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759185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585327.8

    申请日:2018-06-08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回热节流组件、组合型微通道节流制冷器及装置,制冷器为叠层波浪形与锯齿形组合微通道节流制冷器,制冷器由多个波浪形与锯齿形回热节流组件交错叠加而成,回热节流组件包括上下叠合的回热节流上板和回热节流下板,回热节流上、下板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段、通道段以及扩容段,回热节流上板上设置多个W形折线槽,回热节流下板上设置有多个锯齿形折线槽,回热节流下板上的锯齿形折线槽和回热节流上板上W形折线槽相互交错且在交错处相连通,扩容段通过通道段连通入口段形成多个回热节流通道,工质在通道中流动过程中将形成网状旋网流,增强扰动,从而增强了板片与工质之间的换热效率。

    回热节流组件、组合型微通道节流制冷器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759145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585555.5

    申请日:2018-06-08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回热节流组件、组合型微通道节流制冷器及装置,制冷器为叠层斜槽形与波浪形组合型微通道节流制冷器,制冷器由多个斜槽形与波浪形回热节流组件交错叠加而成,回热节流组件包括上下叠合的回热节流上板和回热节流下板,回热节流上、下板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段、回热节流段以及扩容段,回热节流上板上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直线槽,回热节流下板上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W形折线槽,回热节流上板上的直线槽和回热节流下板上的折线槽相互交错且在交错处相连通,扩容段通过回热节流段连通入口段形成多个回热节流通道,工质在通道中流动过程中将形成网状旋网流,增强扰动,从而增强了板片与工质之间的换热效率。

    多级两侧预冷叠层微通道节流换热制冷器

    公开(公告)号:CN110486977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910807656.7

    申请日:2019-08-29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多级两侧预冷叠层微通道节流换热制冷器,包括依次叠合的上盖板、上下交错叠合的多个上板以及多个下板、下盖板,第一流道设置在上板板宽的中部,包括多个沿上板长度方向设置的直线通道,第一流道的一端与出口凹槽连通,第二流道包括多个沿上板长度方向设置的直线通道以及多个与该直线通道连通的U形通道,两个直线通道分别设置在第一流道的两侧,直线通道的一端与二级入口凹槽连通,另一端与U形通道连通,第三流道包括多个沿上板长度方向设置的直线通道,第四流道呈矩形,第四流道中设置有多个人字形凸起结构,多个人字形凸起交错设置排列成矩形,第三流道的一端连通U形通道,另一端连通第四流道。

    一种热管以及热管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455107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10776599.0

    申请日:2019-08-22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热管以及热管散热装置,热管包括壳体以及多孔材料,壳体为两端封闭的的直管,其横截面呈矩形,壳体内设置有多孔材料,多孔材料与壳体一端端部之间构成蒸发端,多孔材料与壳体另一端端部之间构成冷凝端,多孔材料内设置有多个贯通冷凝端端面与蒸发端端面的通孔。热管散热装置呈圆盘状,包括外壳以及多孔材料,外壳具有蒸发端、多个绝热段、冷凝端,蒸发端呈圆盘状,绝热段呈扇环形,绝热段的一端与蒸发端连通,另一端与冷凝端连通,冷凝端呈圆环状,相邻的绝热段之间具有空隙,靠近冷凝端的一侧空隙设置了多个散热翅片,多孔材料采用3D打印技术制成,其材料为生物陶瓷或高分子海藻酸钠,其孔隙率在90%以上。

    回热节流板、组件、多边形孔形微通道制冷器及制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895695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810585366.8

    申请日:2018-06-08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回热节流板、组件、多边形孔形微通道节流制冷器及制冷装置,多边形孔形微通道节流制冷器由多个多边形孔形回热节流组件交错叠加而成,多边形孔形回热节流组件包括上下叠合的两块回热节流板,回热节流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段、通道段以及扩容段,通道段上设置有多个按列设置的多边形孔,两块回热节流板上按列设置的多边形孔相互交错且在交错处相连通形成回热节流通道,两个板片中多边形孔相互交错形成网状触点,工质在通道中流动过程中将形成网状旋网流,能够增强板片与工质之间的换热效率。

    回热节流组件、组合型微通道节流制冷器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759185B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810585327.8

    申请日:2018-06-08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回热节流组件、组合型微通道节流制冷器及装置,制冷器为叠层波浪形与锯齿形组合微通道节流制冷器,制冷器由多个波浪形与锯齿形回热节流组件交错叠加而成,回热节流组件包括上下叠合的回热节流上板和回热节流下板,回热节流上、下板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段、通道段以及扩容段,回热节流上板上设置多个W形折线槽,回热节流下板上设置有多个锯齿形折线槽,回热节流下板上的锯齿形折线槽和回热节流上板上W形折线槽相互交错且在交错处相连通,扩容段通过通道段连通入口段形成多个回热节流通道,工质在通道中流动过程中将形成网状旋网流,增强扰动,从而增强了板片与工质之间的换热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