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绕管式换热器的管束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029052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993688.6

    申请日:2018-08-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绕管式换热器的管束支撑结构,包括若干块螺旋状金属板、垫条,结合中心筒和垫条实现管束的支撑功能,所述中心筒两端外表面分别设有若干块形状、尺寸相同的螺旋状金属板,且沿中心筒外周均布,每块金属板与中心筒的轴线呈一定角度以螺旋状斜向布置,该角度与绕管的缠绕螺旋角相同,金属板的厚度等于或小于相邻两根同层绕管之间的间隙,金属板的宽度等于管束的高度。本发明的立式绕管式换热器的管束支撑结构,是基于绕管式换热器的常规结构、且每层的缠绕螺旋角相同的前提下,可对多层绕管构成的管束形成有效支撑,又不阻挡管束引出管的路线,可让管束引出管非常方便地引出,与管板相连。

    一种双环相交型回转式压缩机气缸

    公开(公告)号:CN101571131B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0910052472.0

    申请日:2009-06-04

    Abstract: 一种双环相交型回转式压缩机气缸,左气缸和右气缸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环形,左气缸与右气缸相交,两个气缸的固定端面各自封闭且相向布置,两个气缸交汇处空间连通,每个气缸内设置有一个圆弧形活塞,左气缸和右气缸的圆环形活动盖板分别与左气缸和右气缸的圆弧形活塞连为一体,分别嵌入左、右气缸的开启端面,并与各自的气缸壁作密封接触,在各自的圆环形气缸空间内作回转运动,两个圆环形气缸内的活塞运转方向相反。位于上交汇处附近的左气缸和右气缸壁上,分别开有左排气口和右排气口、位于下交汇处附近的左气缸和右气缸壁上,分别开有左吸气口和右吸气口。本发明零部件少,制造简单,连续性强,运行平稳,噪音小,气体流量范围广。

    对蒸发冷却不同换热模型和模式下的一体化性能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75910C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810033460.9

    申请日:2008-0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蒸发冷却不同换热模型和模式下的一体化性能测试方法,步骤:1.制作用于蒸发冷却换热模块性能测试的多功能试验;2.对换热模块内热源散热和换热模块外热源散热两种模型的换热性能进行试验;3.在二种模型下,对水气流向为横流、逆流和顺流模式的换性能进行试验。本发明用同一套风源、水源、电热源和测试系统,以小型风筒为主体,通过简单的变换,可以在水气横流、逆流和顺流等多种模式下,对外热源情况下的热水在填料中的散热性能进行试验,或对内热源情况下的热源冷却性能进行试验。这些试验基本囊括了开式冷却塔以及闭式冷却塔和蒸发冷却(冷凝)器管外侧的主要热性能试验,方法简单可行,实验范围广,综合性强。

    中部进风全逆流闭式冷却塔

    公开(公告)号:CN101307990A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710040621.2

    申请日:2007-05-14

    Abstract: 中部进风全逆流闭式冷却塔,是在闭式冷却塔的上部布置填料、下部布置管束,风机在塔顶部,集水盘在塔底部,风机与填料之间有配水管,配水管上连接有多个喷淋器,在填料与管束之间有池式配水器,集水盘经水泵和配水管连接;在冷却塔的两个侧面中部各开有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另两个侧面与两块通道隔板构成两个排风通道。从上进风口进入冷却塔的空气,向上流过填料后从冷却塔顶部排出,从下进风口进入冷却塔的空气向下流过管束,然后转向从排风通道向上流动,从冷却塔顶部排出。填料中空气与自上而下的喷淋水逆向流动,管束中空气和喷淋水同向流动且与管束内被冷却流体逆向流动。本发明可增加空气的流通面积,降低空气的回流,提高传热效果。

    单管程空冷器改变管内流通截面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73844A

    公开(公告)日:2008-05-07

    申请号:CN200610117840.1

    申请日:2006-11-01

    Inventor: 欧阳新萍

    Abstract: 单管程空冷器改变管内流通截面积的方法,是在翅片管制造完成后,从翅片管基管的流体流动方向末端插入一管件,管件形状可为柱体、锥体或其他形状,其长度根据空冷器的构造、蒸汽流量、温度等因素决定,用于液体在冷却阶段减小流通面积、增加流速。管件的两端密封,管件的最大横截面直径或横截面上最大尺寸小于基管内径,管件与基管之间固接有定距柱,用于固定管件且保持管件和基管之间一定的流通面积。本发明对于单管程空冷器管内介质先冷凝后冷却的热交换场合,可以提高流体冷却阶段的流速,提高传热系数,增强传热效率,从而减少传热面积,节省材料,减小空冷器的体积,并使得空气的流量减小,使得驱动空气流动的风机功率减小,起到节能效果。

    球形滚珠膨胀机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162762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811031829.2

    申请日:2018-09-05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球形滚珠膨胀机,包括同心设置的球体、球壳以及两个滚珠,球体的外表面设有两个球体T形凸环和两个球体矩形凸环交替连接组成的整体球体凸环和两条内凹的球体弧槽,球壳的内表面设有一条内凹的球壳T形凹环和一条内凹的球壳环槽,球壳上分别开设有连通外部与球壳环槽的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球壳T形凹环与球体凸环相嵌在一起,球体T形凸环经过进气通道时,阻断进气通道连通外部与球壳环槽,球体矩形凸环经过进气通道时,使得进气通道连通外部与球壳环槽。本发明的球形滚珠膨胀机通过采用球体凸环来实现进气阀的功能,不但节省了进气阀的设置,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具有整机零件数量少、余隙容积小、结构紧凑、运动平衡性好的优点。

    立式绕管式换热器的管束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029052B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810993688.6

    申请日:2018-08-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绕管式换热器的管束支撑结构,包括若干块螺旋状金属板、垫条,结合中心筒和垫条实现管束的支撑功能,所述中心筒两端外表面分别设有若干块形状、尺寸相同的螺旋状金属板,且沿中心筒外周均布,每块金属板与中心筒的轴线呈一定角度以螺旋状斜向布置,该角度与绕管的缠绕螺旋角相同,金属板的厚度等于或小于相邻两根同层绕管之间的间隙,金属板的宽度等于管束的高度。本发明的立式绕管式换热器的管束支撑结构,是基于绕管式换热器的常规结构、且每层的缠绕螺旋角相同的前提下,可对多层绕管构成的管束形成有效支撑,又不阻挡管束引出管的路线,可让管束引出管非常方便地引出,与管板相连。

    一种带链式星轮的单螺杆压缩机

    公开(公告)号:CN105114305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510418894.0

    申请日:2015-07-16

    Abstract: 一种带链式星轮的单螺杆压缩机,包括:气缸,具有圆筒形缸体,缸体两端分别设置进气盖板和排气盖板;进气盖板上设置有吸气口,排气盖板上设置有排气口,进气盖板和排气盖板上分别设置有轴孔;螺杆,具有螺杆轴、螺旋齿和螺旋槽;以及链式星轮,包含链条、链轮和星轮齿,链轮与链条相嵌配合,链轮外侧安装星轮齿,星轮齿的外形与螺旋槽相配合;其中在进气盖板和排气盖板上分别设置有星轮齿孔,星轮齿与星轮齿孔呈间隙配合。本发明的带链式星轮的单螺杆压缩机具有部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加工成本低的特征,适用于各种气体的压缩。

    自润湿管子表面的闭式冷却塔

    公开(公告)号:CN105605938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058604.0

    申请日:2016-0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C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润湿管子表面的闭式冷却塔,包括:塔体;位于塔体内的换热管,换热管的一端设有进水口,以将待冷却水从外部引入换热管内,另一端设有出水口,以使得换热管中的冷却后的水能被引出换热管;设置在塔体中并且位于换热管的下方的集水槽;设置在塔体的顶部并且位于换热管的上方的风机;开设在塔体的侧壁的进风格栅,塔体通过进风格栅与外界的空气相通,其中,在换热管的表面的上部开设有一系列小孔,使得换热管中的水能够从小孔出来而润湿换热管的表面。这种结构不再需要喷淋水泵提供喷淋水,节约了闭式冷却塔的功耗;通过调整塔内每层管子渗水小孔的尺寸、数量和间距,可以实现每层管子的渗水量均匀、表面水膜全覆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