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943987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710227815.7
申请日:2017-04-10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介孔载氧体,由下列组份组成:20~50质量份数的蒙脱石、5~10质量份数的TiO2、5~10质量份数的NiO、5~10质量份数的CeO2、10~20质量份数的CaO。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载氧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基于天然蒙脱石纳米层结构来复合多元氧化物,使载氧体纳米多孔化并达到廉价规模化工业应用。当甲烷与水蒸气进入到载氧体表面发达的介孔结构中与载氧体发生表面氧化还原重整制氢反应,同时原位吸附CO2,制氢过程将吸热和放热反应耦合,高效、节能的制取了高纯度氢气。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可控,成本很低。本发明不仅提高了载氧体的催化性能和热稳定性,而且环境友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142128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216516.3
申请日:2017-04-05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炉内喷钙循环流化床燃烧气化H2原位吸附强化水汽变换制氢的工艺,通过发明逐渐扩大炉膛的圆锥形循环流化床,使生物质在循环流化床低部进行部分空气燃烧,放出热量供大部分生物质原料进行水蒸气气化,在炉内同时喷入生石灰催化增效,循环流化床产生的合成气,进入移动床反应器,进行H2原位吸附强化水汽变换反应制氢,在250~350℃制氢,并同时将制取的氢气吸附储存在吸氢材料,分离吸氢材料进行再生释放出纯氢气,H2吸附强化水汽变换设置水汽变换移动床反应器、固体分离器、再生器和固体混合器,使水汽变换催化剂和吸附H2的吸氢材料连续同时移动、反应和再生,获得100%纯氢。
-
公开(公告)号:CN105602623B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510941645.X
申请日:2015-12-16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级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气化炉体上部连接有热解筒,热解筒内装有进料绞龙,热解筒上设有热解气出口,热解筒一端连接进料斗,热解筒进料口侧上面设有回灰入口,进料斗内设有双级的截止闸阀,热解筒另一端通过落灰管连通气化炉体中的堆积灰炭层,落灰管中设有双级的落灰管截止闸阀和落灰管空气入口,气化炉体的堆积灰炭层下面设有除灰炉篦、挡灰圈、除灰装置,除灰装置通过集灰斗连接排灰绞龙,排灰绞龙连接回灰入口。本发明采用热解气、固产物分离及差异性处理的方法实现焦油的高效脱除和生物质能的高效转化,对热解气成分进行均相部分氧化,对固体焦进行阴燃氧化活化以提高其反应性,最终形成高效的焦油脱除和气化转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542858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959730.9
申请日:2015-12-21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3 , Y02P20/124 , Y02P20/129 , Y02P20/52 , Y02T10/16 , Y02T10/166 , Y02T10/32 , C10J3/00 , C10J3/72 , C10J3/84 , C10J2300/0916 , C10J2300/1603 , C10J2300/1606 , C10J2300/1625 , C10J2300/1671 , F01D15/10 , F01K25/10 , F02B43/10 , F02B6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焦油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系统增加了燃烧部分,在气化系统起炉过程也带来较大便利,可直接通过小型流化床系统燃烧热对气化系统进行暖炉,可大量节约起炉时燃油的消耗;流化床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汽水系统回收,并通过小型汽轮机进行发电,实现残炭中化学能的转化回收,另一方面,通过对出气化炉的高温气化气及内燃机发电后的高温排气均可经过换热器进行回收,采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实现烟气及工艺余热的回收,实现气化系统能源转化率的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976840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216804.9
申请日:2017-04-05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327 , C01B3/0031 , C01B3/0078 , C01P2004/64 , C01P2004/80 , C01P2006/10 , C01P2006/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沫碳负载镁镍铜复合储氢材料,由50~70质量份数的碳、20~40质量份数的镁、5~10质量份数的镍和5~10质量份数的铜组成。本发明还公开了泡沫炭负载镁镍铜复合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泡沫炭载体材料颗粒,制备镁镍铜合金粉末,再利用所制备的泡沫炭载体材料颗粒和所制备的镁镍铜合金粉末制得上述储氢材料。本发明基于泡沫炭骨架和网状多孔结构与多种金属合金负载化,为储氢过程气体的扩散和吸收提供了通畅的通道,形成的复合材料兼具泡沫炭与多元合金储氢材料的性能,具有较高的储氢容量,本发明储氢材料的原料来源于煤焦油沥青和镁镍铜合金,制备过程简单、可控,成本很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602623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941645.X
申请日:2015-12-16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4 , C10J3/20 , C10J3/30 , C10J3/34 , C10J3/84 , C10J2200/152 , C10J2200/158 , C10J2300/0916 , C10J2300/16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级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气化炉体上部连接有热解筒,热解筒内装有进料绞龙,热解筒上设有热解气出口,热解筒一端连接进料斗,热解筒进料口侧上面设有回灰入口,进料斗内设有双级的截止闸阀,热解筒另一端通过落灰管连通气化炉体中的堆积灰炭层,落灰管中设有双级的落灰管截止闸阀和落灰管空气入口,气化炉体的堆积灰炭层下面设有除灰炉篦、挡灰圈、除灰装置,除灰装置通过集灰斗连接排灰绞龙,排灰绞龙连接回灰入口。本发明采用热解气、固产物分离及差异性处理的方法实现焦油的高效脱除和生物质能的高效转化,对热解气成分进行均相部分氧化,对固体焦进行阴燃氧化活化以提高其反应性,最终形成高效的焦油脱除和气化转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142128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710216516.3
申请日:2017-04-05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炉内喷钙循环流化床燃烧气化H2原位吸附强化水汽变换制氢的工艺,通过发明逐渐扩大炉膛的圆锥形循环流化床,使生物质在循环流化床低部进行部分空气燃烧,放出热量供大部分生物质原料进行水蒸气气化,在炉内同时喷入生石灰催化增效,循环流化床产生的合成气,进入移动床反应器,进行H2原位吸附强化水汽变换反应制氢,在250~350℃制氢,并同时将制取的氢气吸附储存在吸氢材料,分离吸氢材料进行再生释放出纯氢气,H2吸附强化水汽变换设置水汽变换移动床反应器、固体分离器、再生器和固体混合器,使水汽变换催化剂和吸附H2的吸氢材料连续同时移动、反应和再生,获得100%纯氢。
-
公开(公告)号:CN106943987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227815.7
申请日:2017-04-10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介孔载氧体,由下列组份组成:20~50质量份数的蒙脱石、5~10质量份数的TiO2、5~10质量份数的NiO、5~10质量份数的CeO2、10~20质量份数的CaO。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载氧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基于天然蒙脱石纳米层结构来复合多元氧化物,使载氧体纳米多孔化并达到廉价规模化工业应用。当甲烷与水蒸气进入到载氧体表面发达的介孔结构中与载氧体发生表面氧化还原重整制氢反应,同时原位吸附CO2,制氢过程将吸热和放热反应耦合,高效、节能的制取了高纯度氢气。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可控,成本很低。本发明不仅提高了载氧体的催化性能和热稳定性,而且环境友好。
-
公开(公告)号:CN106976840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710216804.9
申请日:2017-04-05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沫碳负载镁镍铜复合储氢材料,由50~70质量份数的碳、20~40质量份数的镁、5~10质量份数的镍和5~10质量份数的铜组成。本发明还公开了泡沫炭负载镁镍铜复合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泡沫炭载体材料颗粒,制备镁镍铜合金粉末,再利用所制备的泡沫炭载体材料颗粒和所制备的镁镍铜合金粉末制得上述储氢材料。本发明基于泡沫炭骨架和网状多孔结构与多种金属合金负载化,为储氢过程气体的扩散和吸收提供了通畅的通道,形成的复合材料兼具泡沫炭与多元合金储氢材料的性能,具有较高的储氢容量,本发明储氢材料的原料来源于煤焦油沥青和镁镍铜合金,制备过程简单、可控,成本很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542858B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510959730.9
申请日:2015-12-21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3 , Y02P20/124 , Y02P20/129 , Y02P20/52 , Y02T10/16 , Y02T10/166 , Y02T10/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焦油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系统增加了燃烧部分,在气化系统起炉过程也带来较大便利,可直接通过小型流化床系统燃烧热对气化系统进行暖炉,可大量节约起炉时燃油的消耗;流化床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汽水系统回收,并通过小型汽轮机进行发电,实现残炭中化学能的转化回收,另一方面,通过对出气化炉的高温气化气及内燃机发电后的高温排气均可经过换热器进行回收,采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实现烟气及工艺余热的回收,实现气化系统能源转化率的显著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