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动物营养排泄原位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39389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310003900.7

    申请日:2013-0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底栖动物营养排泄原位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采样点的表层湖水,并过滤以去除1微米以下的颗粒;(2)采集采样点的底泥,挑拣出底栖动物;(3)将底栖动物放入步骤(1)获得的过滤过的表层湖水,并置于采样点的水底进行原位培养,若水底的温度≥15℃时,培养2h,若水底的温度≤15℃时,培养4h。较佳地,步骤(1)中,采用1微米A/E玻璃纤维滤膜抽滤表层湖水,步骤(3)中,表层湖水置于预先酸处理的培养瓶中。本发明设计巧妙,对底栖动物进行原位培养,尽可能减少转移,在野外直接模拟底栖动物的生境,能够真实反映它在水体中的排泄率,为研究底栖动物营养排泄机制提供了合理的系统方案,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底栖动物营养排泄原位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39389B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310003900.7

    申请日:2013-0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底栖动物营养排泄原位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采样点的表层湖水,并过滤以去除1微米以下的颗粒;(2)采集采样点的底泥,挑拣出底栖动物;(3)将底栖动物放入步骤(1)获得的过滤过的表层湖水,并置于采样点的水底进行原位培养,若水底的温度≥15℃时,培养2h,若水底的温度≤15℃时,培养4h。较佳地,步骤(1)中,采用1微米A/E玻璃纤维滤膜抽滤表层湖水,步骤(3)中,表层湖水置于预先酸处理的培养瓶中。本发明设计巧妙,对底栖动物进行原位培养,尽可能减少转移,在野外直接模拟底栖动物的生境,能够真实反映它在水体中的排泄率,为研究底栖动物营养排泄机制提供了合理的系统方案,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水库鲢鳙长度可塑性标记放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709041U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20079252.3

    申请日:2014-0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库鲢鳙长度可塑性标记放流装置,包括外套管和倒刺针头,倒刺针头设置于外套管的左端,外套管的右侧具有标记杆,该标记杆沿着外套管的轴线方向相对于该外套管自由移动,且标记杆向右移动时由抵挡装置限位,所外套管内设置有内杆,内杆的右端与标记杆固定连接,内杆在外套管内沿该外套管的轴线方向自由移动。采用了该结构的水库鲢鳙长度可塑性标记放流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标记杆与外套管活动连接,当鱼体逐渐变宽后,内杆会将标记杆自然顶出,因此标记杆的保留时间长,可以保证在一定年限内标记杆不会脱落,对于鱼体的损伤较小,且标记方法简单,标记杆中存储鱼体的各类信息,方便之后的回捕研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