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3272946U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320016688.3
申请日:2013-01-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苏州市东仪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电厂主蒸汽、主给水隔离阀就地控制装置,包含就地人机接口模块,报警、指示与信号处理模块,正常运行驱动模块,保护、专设驱动与测试模块。本实用新型将主蒸汽、主给水隔离阀在就地进行的主要功能测试都通过预先设计好的就地控制逻辑装置实现,减少了维修人员在电厂正常运行期间因为测试主蒸汽、主给水隔离阀可能导致的阀门误动作。同时,该就地控制逻辑装置可以布置在距离主蒸汽、主给水隔离阀一定距离,较适合人员工作的环境区域,能够较好的保证现场维护人员的工作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6788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42217.3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40/151 , G06F4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显示画面自动转换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第一平台形成的待转换文件;提取待转换文件中所有元素信息及元素属性;确定待转换文件中每个元素信息的图宏编码;根据预设的元素映射规则,确定待转换文件中每个元素属性对应的第二平台中元素属性;将所有图宏编码和待转换文件中元素属性对应的第二平台中元素属性进行整合,获得转换后文件;通过第二平台对转换后文件进行画面显示。能够将第一平台形成的待转换文件自动转换成第二平台能够显示的文件,并在第二平台上显示。
-
公开(公告)号:CN114087398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552250.2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鞍山电磁阀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16K11/10 , F16K31/06 , F16K31/11 , F16K31/1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磁阀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膜片电磁阀。双膜片电磁阀包括阀体、第一膜片组件、第二膜片组件和先导控制机构,阀体在第一膜片组件的两侧形成第一膜片上腔和第一膜片下腔,在第二膜片组件的两侧形成第二膜片上腔和第二膜片下腔;阀体内形成有进气流道、工作流道和排气流道,工作流道通过第一膜片下腔与进气流道相连通或通过第二膜片下腔与排气流道相连通。先导控制机构控制第一膜片组件和第二膜片组件,实现流道换向,因此,通过设置双膜片并配合先导控制机构实现了两位三通电磁阀的换向,且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大通径的流道的密封,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磁阀的通径,使得双膜片电磁阀能够适用于大流量的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10925460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1911341323.6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鞍山电磁阀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电磁先导式四通阀,涉及电磁阀技术领域,所述电磁先导式四通阀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备设定角度的夹角;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内安装有先导机构;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安装有阀杆组件,所述第二壳体具备四个流道孔,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分隔为多个腔室,所述先导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阀杆组件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移动,以改变所述腔室与所述流道孔之间的通断状态。由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具备夹角,因此所述电磁先导式四通阀整体呈弯折状,长度相对较短。
-
公开(公告)号:CN11411021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554413.0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鞍山电磁阀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鹏 , 张冬明 , 曹月秋 , 姚旭栋 , 高凤彬 , 王旭 , 石峰 , 陈峰 , 荀明 , 王昌雨 , 曲宁 , 孙楒博 , 李玉春 , 甄铖 , 杨武 , 陈明阳 , 赫鑫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小口径两位三通电磁阀,包括阀体、与阀体活动连接的顶杆以及活动设置于阀体的两端的动铁芯组件下活塞组件;阀体内的第一流道用于连通阀体的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阀体内的第二流道用于连通阀体的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顶杆的两端分别与动铁芯组件和下活塞组件相抵靠,以实现二者运动联动,从而对阀体内流道的连通状态进行切换。顶杆设置于介质流道的外侧,使顶杆不占用介质流道的流通面积,从而采用较小通径的介质流道即可满足较大的介质通量,进而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阀体的体积;同时由于介质流道的通径的缩小,只需较小的电磁头即可提供足够的电磁力以实现介质流道的良好的密封效果,从而可进一步缩小电磁阀的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1394832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249430.3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江苏利核仪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1H1/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接近开关及阀位指示系统,涉及开关控制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接近开关当工作环境中存在振动时,磁性件振动会导致接近开关误动作,产生假信号的问题。非接触式接近开关包括相对并间隔设置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转动件的第一侧上间隔设置第一动触点与第二动触点;在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的相对方向位于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之间设置限位块,驱动装置驱动弹性组件转动,以带动转动件绕限位块转动,使第一动接触点与第一静接触点接触,或使第二动接触点与第二静接触点接触。驱动装置驱动弹性组件转动,以带动转动件绕限位块转动,将非接触式接近开关的直线运动改为旋转运动,增强非接触式接近开关的抗振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948321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111249430.3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江苏利核仪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H1/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接近开关及阀位指示系统,涉及开关控制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接近开关当工作环境中存在振动时,磁性件振动会导致接近开关误动作,产生假信号的问题。非接触式接近开关包括相对并间隔设置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转动件的第一侧上间隔设置第一动触点与第二动触点;在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的相对方向位于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之间设置限位块,驱动装置驱动弹性组件转动,以带动转动件绕限位块转动,使第一动接触点与第一静接触点接触,或使第二动接触点与第二静接触点接触。驱动装置驱动弹性组件转动,以带动转动件绕限位块转动,将非接触式接近开关的直线运动改为旋转运动,增强非接触式接近开关的抗振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41479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22568.X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核电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核电DCS机柜与卡件通道信号自动分配方法与系统,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待分配的信号测点,并识别各信号测点的关系属性,并根据关系属性定义分配规则;针对每个DCS机柜构建一个分配记录表,分配记录表包括多个矩阵,每个矩阵代表一种类型的IO卡件,矩阵的列表示一块IO卡件,矩阵的行表示一个IO通道;针对每个功能组,根据分配规则确定信号测点IO卡件的类型和数量,动态填充或删除分配记录表的对应表格位置实现分配记录表的更新,直到分配完所有的功能组信号测点。通过自动化的方法实现信号分配,相较于现有的手动分配方式大幅度减少了设计时间,提升了工程效率,减少了人因错误。
-
公开(公告)号:CN114664600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011530895.1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江苏利核仪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接近开关及阀位指示系统。其中,非接触式接近开关包括:外壳;触点座,包括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以及可转动的动触点弧形板,动触点弧形板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静触点与第二静触点。弹性组件可转动设置在外壳内,且弹性组件的一部分压紧动触点弧形板并能够在动触点弧形板表面滑动。驱动组件,包括活动磁性件、固定磁性件、连接轴和连杆。本发明提供的阀位指示系统,包括阀门、支架、电连接件、指示器以及上述接近开关,阀门的阀杆上设置用于吸引活动磁性件的靶标。本发明提供的接近开关,弹性组件将第一动静触点与第一静触点或者将第二动静触点与第二静触点压紧在接触状态,在高振动环境下不会造成触点误动作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944265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31332.2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核电逻辑组态自动转换方法与系统,涉及核电站领域,包括:构建逻辑图模块及组态图模块;获取并遍历待转换的逻辑图及其页面信息,得到对应的逻辑图模块信息;识别并分解对应的逻辑图模块信息,得到分解后的逻辑图模块元素;构建模块映射规则,基于分解后的逻辑图模块元素,将逻辑图模块与组态图模块形成映射关系;根据形成的映射关系,构建参数映射表,并写入xml配置文件,实现逻辑图模块与组态图模块间的自动连线,得到转换后的逻辑组态图例;将转换后的逻辑组态图例,基于自动排序规则,转换为逻辑组态图。本发明能够将逻辑图需要在组态中体现的信息实现快速完整转换,提高转换精确度,减少中间环节迭代,使工程大幅增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