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2718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65890.X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框架‑核心筒结构,包括框架部分、核心筒部分及楼板部分;其中,框架部分,包括若干外框架柱及若干外框架梁,外框架柱沿核心筒部分的外围布置,相邻两根外框架柱通过外框架梁连接;核心筒部分,包括若干剪力墙、若干重力柱及若干内框架梁,重力柱设置在剪力墙的端部,内框架梁位于剪力墙的内侧且与剪力墙之间留有间距,内框架梁与重力柱连接,重力柱与外框架柱之间通过外框架梁连接;楼板部分,包括外楼板及内楼板,外楼板与外框架梁刚性连接且与剪力墙之间留有间距,内楼板与内框架梁刚性连接且与剪力墙之间留有间距。该框架‑核心筒结构能够实现承重和抗侧体系分离,提高结构抗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20768406U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22270800.2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框架‑核心筒结构,包括框架部分、核心筒部分及楼板部分;其中,框架部分,包括若干外框架柱及若干外框架梁,外框架柱沿核心筒部分的外围布置,相邻两根外框架柱通过外框架梁连接;核心筒部分,包括若干剪力墙、若干重力柱及若干内框架梁,重力柱设置在剪力墙的端部,内框架梁位于剪力墙的内侧且与剪力墙之间留有间距,内框架梁与重力柱连接,重力柱与外框架柱之间通过外框架梁连接;楼板部分,包括外楼板及内楼板,外楼板与外框架梁刚性连接且与剪力墙之间留有间距,内楼板与内框架梁刚性连接且与剪力墙之间留有间距。该框架‑核心筒结构能够实现承重和抗侧体系分离,提高结构抗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69411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96187.0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推荐系统的单点交叉口信号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优化单点交叉口的实时交通数据,输入推荐系统,识别对应的最相似历史场景,计算效益成本比值,据此诊断需要调整的单点交叉口信号控制参数,并生成相应的优化方案;其中,所述推荐系统的构建过程具体如下:S101、获取历史交通数据,构建初始多维矩阵,所述初始多维矩阵中的元素表示在特定信号控制方案下,特定交通场景的最大车均延误值;S102、采用BiasSVD算法对所述初始多维矩阵中的未覆盖交通场景进行补全,生成密集矩阵;S103、根据所述密集矩阵构建推荐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自动诊断存在问题的交叉口信号控制参数,并提供相应的修改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5798192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211345681.6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截面电警数据的道路排队分布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电警设备获取得到上、下游交叉口各流向车辆通过停车线的时间戳信息;步骤2)设置上游交叉口虚拟截面,基于电警设备所捕获的数据重构上游交叉口虚拟截面的累计车辆到达曲线,并计算下游交叉口的累计车辆离去曲线;步骤3)考虑车辆自由流行程时间的分布情况,分别针对固定行程时间场景、可变行程时间场景的假设,计算得到下游交叉口的车辆虚拟离去曲线,通过分析上游交叉口虚拟截面的累计车辆到达曲线、下游交叉口的累计车辆离去曲线、下游交叉口的车辆虚拟离去曲线之间的关系,还原路段的排队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估计更为精确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17366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243377.5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底盘摄像头结合实例分割网络的道路坑洼面积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底盘摄像头采集的路面全貌图像数据,其中在采集前对所述底盘摄像头进行标定,获得标定图像中每个像素块代表的实际尺寸;将所述路面全貌图像数据输入至预先构建好的目标检测模型中,获得道路坑洼实例分割结果,其中在构建好的目标检测模型中,基于实例分割网络和经掩码标注的道路坑洼影像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基于所述道路坑洼实例分割结果计算坑洼所占的像素块数目,并借助所述每个像素块代表的实际尺寸计算坑洼实际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计算快速高效,计算准确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07175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187381.4
申请日:2023-09-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释放黏滞阻尼墙平面外约束的环形滑槽连接装置,涉及消能减震黏滞阻尼墙技术领域,安装在上梁和阻尼墙之间,包括环形轨道和延伸万向球构造;所述延伸万向球构造包括金属杆件;所述金属杆件上端面向外延伸的端部穿入环形轨道旁侧;所述环形轨道上端面与设在上梁上的上支墩相固连;所述金属杆件下端面与设在阻尼墙中的支承件相固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延伸万向球构造和环形轨道两部分将传统黏滞阻尼墙的连接构造由一段刚性杆件拆成能在垂直阻尼墙平面方向自由错动的两段独立装置,释放了平面外的作用力,可以有效避免阻尼墙连接处受到平面外的作用力导致构造破坏和阻尼墙器失稳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5726485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396707.X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伸锚固式分段后张装配式自复位墙体系,由从基础(1)自下而上依次拼接的墙体组合构成,所述的体系包括连接层(8)和标准层(2),以若干标准层(8)和一段连接层(2)为一组,每一组内通过后张预应力筋将标准层(2)和连接层(8)拼接;所述连接层(8)的下部在墙体两侧对称设置有外伸式张拉端,即突出的楔形凸块(9),上表面布置有锚固端(4);所述标准层(2)和连接层(8)的内部皆预留预应力筋孔道(3),通过曲线型下部预应力筋孔道(3)为上部预应力筋的锚固端(4)和上部预应力筋孔道(3)让出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预应力分段可控、结构震后损伤低、残余位移小和全装配施工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201061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034716.5
申请日:2020-09-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警卡口数据的交叉口配时方案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交叉口配时方案估计的双层规划问题模型;2)获取周期长度、相位差以及绿信比估计的约束条件;3)针对受控流向所有可能的相位组合,定义表征直行流向和左转流向绿灯时间的启亮顺序和绿灯长度关系的哑变量,获得相位结构的约束条件;4)结合周期长度、相位差、相位结构和绿信比估计的约束条件,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交叉口配时方案估计的双层规划问题,得到最终估计的配时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全参数估计、估计精度高、适用性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272756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320145.4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8G1/0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控交叉口排队长度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电警数据与浮动车轨迹数据并预处理得到对应的数据矩阵,并根据电警数据与浮动车轨迹数据的时刻匹配确定浮动车在当前车道排队序列编号;2)获取车辆消散车头时距与停车线通过时刻密度分布;3交叉口车道级排队长度估计:采用概率统计方法,融合电警数据与车辆轨迹数据,估计车道级排队长度并进行修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算法鲁棒性好、算法精度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99736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358592.4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损伤韧性幕墙抗震连接装置,包括K型连接器和支撑板,K型连接器与支撑板相连接,K型连接器设有底板、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头部设有通孔,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通过头部的通孔与幕墙连接,其特征在于,地板与支撑板相连接,K型连接器连接幕墙的端面垂直于支撑板,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头部的通孔轴线平行于支撑板,支撑板上与K型连接器的底板相连接处开有横槽,横槽平行于K型连接器连接幕墙的端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支撑稳定、抗震性能强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