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因序列及其应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11193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231067.0

    申请日:2015-05-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基因序列及其应用,所述基因序列包括如下特征:正常胚水稻“日本晴”所对应的巨胚等位基因编码链第一个密码子的第一个脱氧核苷酸的上游-777与-778脱氧核苷酸之间插入了一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并在编码链第一个密码子的第一个脱氧核苷酸的下游+125处,由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突变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具有该基因序列纯合的水稻糙米的GABA含量、维生素E含量明显比不具有该基因序列的水稻糙米提高,同时,糙米中的谷胱甘肽以及低聚麦芽糖含量也明显比不具有该基因序列的水稻糙米提高。因此,将该基因序列转入正常胚水稻并获得纯合巨胚后代,即可培育出具有巨大胚表型、同时糙米中的多种营养物质含量也能够明显提高的巨大胚水稻新品种。

    杂多蓝在近红外光热治疗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126103B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510611087.0

    申请日:2015-09-23

    Abstract: 本发明杂多蓝在近红外光热治疗中的应用,所述的杂多蓝的化学式为[N(CH3)4]5[PMo2W10O40]·4H2O,用于配制近红外光热治疗癌细胞的光热转换试剂;所述的光热转换试剂用于近红外光热治疗癌细胞时,具体操作步骤为:在1640培养基中加入光热转换试剂,孵育癌细胞4‑6h,采用808nm的激光光照10‑20min,再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癌细胞的存活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杂多蓝[N(CH3)4]5[PMo2W10O40]·4H2O在近红外光区具有较好的吸收,并具有较好的光热转换能力,用于配制近红外光热治疗癌细胞的光热转换试剂,光热转换效率高、光热稳定性良好。

    一种酞菁铱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968118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45002.3

    申请日:2016-05-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87/22 A61K4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近红外光热转化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近红外光热转化性质的酞菁铱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Ir(COD)Cl]2和酞菁作为原料,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溶剂,100‑200℃条件下反应6‑24小时;将反应液旋蒸去除溶剂、硅胶柱层析分离,收集液体旋干,冲洗,干燥;或是将得到的反应液冷却过滤,用二氯甲烷将滤饼溶解,过滤,收集滤液旋干,用无水乙醚冲洗,干燥,即得样品。上述酞菁铱配合物在800nm左右处具有很好的吸收,能很好的将近红外光转化为热能,热稳定性好。而且在808nm激光的激发下,15分钟内,温度可升至55℃,能有效杀死癌细胞,是光热治疗技术中的一种极佳的光热转换试剂。

    杂多蓝在近红外光热治疗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126103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611087.0

    申请日:2015-09-23

    Abstract: 本发明杂多蓝在近红外光热治疗中的应用,所述的杂多蓝的化学式为[N(CH3)4]5[PMo2W10O40]·4H2O,用于配制近红外光热治疗癌细胞的光热转换试剂;所述的光热转换试剂用于近红外光热治疗癌细胞时,具体操作步骤为:在1640培养基中加入光热转换试剂,孵育癌细胞4-6h,采用808nm的激光光照10-20min,再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癌细胞的存活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杂多蓝[N(CH3)4]5[PMo2W10O40]·4H2O在近红外光区具有较好的吸收,并具有较好的光热转换能力,用于配制近红外光热治疗癌细胞的光热转换试剂,光热转换效率高、光热稳定性良好。

    一种酞菁-铱金属配合物在银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970030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710093905.1

    申请日:2017-0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酞菁‑铱金属配合物在银离子检测中的应用,将酞菁‑铱金属配合物溶于四氢呋喃或二氯甲烷中,逐步加入待检测物,测试吸收光谱,酞菁铱金属配合物在690nm处和814nm处的吸光度的比值A690/A814发生变化,则证明待检测物中含有银离子,否则,则不含银离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实现快速,准确,低成本且选择性高等优点。

    一种酞菁‑铱金属配合物在银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970030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093905.1

    申请日:2017-0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酞菁‑铱金属配合物在银离子检测中的应用,将酞菁‑铱金属配合物溶于四氢呋喃或二氯甲烷中,逐步加入待检测物,测试吸收光谱,酞菁铱金属配合物在690nm处和814nm处的吸光度的比值A690/A814发生变化,则证明待检测物中含有银离子,否则,则不含银离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实现快速,准确,低成本且选择性高等优点。

    一种基因序列及其应用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911193B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510231067.0

    申请日:2015-05-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种新的基因序列及其应用,所述基因序列包括如下特征:正常胚水稻“日本晴”所对应的巨胚等位基因编码链第个密码子的第个脱氧核苷酸的上游‑777与‑778脱氧核苷酸之间插入了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并在编码链第个密码子的第个脱氧核苷酸的下游+125处,由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突变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具有该基因序列纯合的水稻糙米的GABA含量、维生素E含量明显比不具有该基因序列的水稻糙米提高,同时,糙米中的谷胱甘肽以及低聚麦芽糖含量也明显比不具有该基因序列的水稻糙米提高。因此,将该基因序列转入正常胚水稻并获得纯合巨胚后代,即可培育出具有巨大胚表型、同时糙米中的多种营养物质含量也能够明显提高的巨大胚水稻新品种。

    一种酞菁铱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968118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610345002.3

    申请日:2016-05-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近红外光热转化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近红外光热转化性质的酞菁铱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Ir(COD)Cl]2和酞菁作为原料,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溶剂,100‑200℃条件下反应6‑24小时;将反应液旋蒸去除溶剂、硅胶柱层析分离,收集液体旋干,冲洗,干燥;或是将得到的反应液冷却过滤,用二氯甲烷将滤饼溶解,过滤,收集滤液旋干,用无水乙醚冲洗,干燥,即得样品。上述酞菁铱配合物在800nm左右处具有很好的吸收,能很好的将近红外光转化为热能,热稳定性好。而且在808nm激光的激发下,15分钟内,温度可升至55℃,能有效杀死癌细胞,是光热治疗技术中的一种极佳的光热转换试剂。

    一种近红外金属铱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188149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20164.6

    申请日:2016-07-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领域的荧光探针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近红外金属铱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咪唑配体和NaH溶于无水二甲基甲酰胺中,在氮气或惰性气体的氛围中,室温下搅拌,加入带乙基的花菁染料,在室温18-26℃下搅拌,用二氯甲烷和水萃取,冻干,柱层析得花菁染料咪唑配体;将花菁染料咪唑配体和含C^N配体的铱二氯桥配合物溶于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液,50℃-65℃加热,避光回流1-12h;加入饱和的KPF6甲醇溶液,抽滤、旋蒸,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到近红外金属配合物。该配合物在400nm激发下,其发射中心在580nm和825nm,可同时作为光热转换试剂和光动力学试剂,可应用在光热与光动力协同治疗中。

    一种近红外金属铱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188149B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610520164.6

    申请日:2016-07-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领域的荧光探针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近红外金属铱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咪唑配体和NaH溶于无水二甲基甲酰胺中,在氮气或惰性气体的氛围中,室温下搅拌,加入带乙基的花菁染料,在室温18‑26℃下搅拌,用二氯甲烷和水萃取,冻干,柱层析得花菁染料咪唑配体;将花菁染料咪唑配体和含C^N配体的铱二氯桥配合物溶于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液,50℃‑65℃加热,避光回流1‑12h;加入饱和的KPF6甲醇溶液,抽滤、旋蒸,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到近红外金属配合物。该配合物在400nm激发下,其发射中心在580nm和825nm,可同时作为光热转换试剂和光动力学试剂,可应用在光热与光动力协同治疗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