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任意调节电流比例的双路并联电路及其电流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8748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63599.0

    申请日:2023-07-13

    IPC分类号: H05B45/397 H05B45/34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任意调节电流比例的双路并联电路及其电流调节方法,涉及线性恒流控制技术领域,该电路包括:第一恒流电路、第二恒流电路和电流调节电路;其中,第一恒流电路和第二恒流电路并联,电流调节电路的参考端与第一恒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流调节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恒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流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还与第二恒流电路的参考端连接;电流调节电路用于调节第一恒流电路和第二恒流电路的电流比例。本发明能够对并联的两路恒流电路实现任意电流比例的调节。

    一种带热管理功能的LED驱动架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01917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41181.0

    申请日:2024-03-04

    摘要: 本申请公开一种带热管理功能的LED驱动架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其中,架构包括电流分配模块和恒流控制模块;所述电流分配模块包括外接电阻、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入功率管;所述恒流控制模块包括电流采样器、第二运算放大器、内部参考基准电流、后级功率管。本申请能够通过控制运放控制输入功率管的导通程度,进而控制流过热共享电阻的电流大小,相比于现有电流镜架构提高了输出电流精度,减小了trim修调难度。本申请使用两个功率管串联架构,通过调制前级功率管的导通阻抗来调节芯片上消耗的功耗,有效降低芯片发热,相比于现有LDO架构,既保留了LDO输出电流精度高的优点,又减小了芯片上功率消耗。

    一种具有反接保护功能的开关管驱动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17394660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167902.X

    申请日:2023-09-11

    发明人: 孙彪 丁万新

    IPC分类号: H02M1/08 H02H11/00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反接保护功能的开关管驱动电路,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所述具有反接保护功能的开关管驱动电路包括正向驱动单元和反向保护单元;所述正向驱动单元包括开关管和充电电流源,所述充电电流源与所述开关管连接,用于在电源正接时控制所述开关管导通;所述反向保护单元与所述正向驱动单元连接,用于在电源反接时控制所述开关管导通。本申请在电源电压反接的情况下,能够给开关管栅极充电,使其沟道导通,减小热损耗,防止开关管热损坏。

    一种多路径瞬态响应增强电路、方法、介质和计算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67481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768539.7

    申请日:2023-12-20

    摘要: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多路径瞬态响应增强电路、方法、介质和计算设备。该电路包括:误差放大器、PWM比较器、导通时间产生器和功率级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快速响应电路;所述误差放大器与PWM比较器、导通时间产生器、功率级电路依次连接;所述快速响应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导通时间产生器连接。本发明通过增加快速响应电路,提高了负载突然增大情况下的响应速度,可以减小输出电压的下冲幅度,此外,本发明还可以使得电流模COT DCDC在负载突然变大时,电感电流“一步到位”调整到目标值,而不受系统环路带宽的限制。

    一种信号输入检测电路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4416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42000.X

    申请日:2023-11-17

    发明人: 田畅 孙彪 丁万新

    IPC分类号: H03K19/09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号输入检测电路,其包括计数模块、第一电容、第一MOS管、第二电容、第二MOS管以及反相器。其中,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计数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分别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第一MOS关的漏极连接,第一MOS管的漏极与系统电源电压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设置;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设置;第二MOS管的栅极分别与第一MOS管的源极、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与系统电源电压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一电流源接地设置;反相器的输入端与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时钟检测技术需要计数器计数到一定时间后才能检测出结果,响应较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