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平叶片冷却效果试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8470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210494786.1

    申请日:2022-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透平叶片冷却效果试验系统及方法,透平叶片冷却效果试验系统包括静态透平叶片冷却试验装置、航空发动机、冷却气源装置、试验冷却水装置、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静态透平叶片冷却试验装置用于测试透平静叶片和静态透平动叶片,燃气发生器包括燃烧室和压气机,冷却气源装置用于控制进入透平叶片冷却试验装置的冷却空气流量和压力,试验冷却水装置用于冷却静态透平叶片冷却试验装置的进口和出口的排气管道壳程,控制系统用于控制主流燃气、冷却空气和冷却水的输出量,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试验系统运行参数并发送至控制系统。本发明提供的透平叶片冷却效果试验系统具备试验成本低、试验装置不受位置限制、启用灵活的优点。

    核电汽轮机的多维度的寿命监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9632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456672.X

    申请日:2021-12-01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核电汽轮机的多维度的寿命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核电汽轮机技术领域。该方案为:获取核电汽轮机的转子多个工况下承受离心力、热荷载和重力荷载作用的低周疲劳和高周疲劳的第一寿命监控数据;获取核电汽轮机的阀壳与汽缸多工况下承受压力和热荷载作用的低周疲劳和蠕变的第二寿命监控数据;获取核电汽轮机的转子、阀壳与汽缸多工况下承受快速起动热应力作用的第三寿命监控数据;根据第一寿命监控数据、第二寿命监控数据和第三寿命监控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异常寿命监控数据,生成核电汽轮机的优化改进策略;根据优化改进策略,对核电汽轮机进行优化。本公开的方法可以有效延长核电汽轮机的使用寿命。

    一种等离子转移弧堆焊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05509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1432556.X

    申请日:2020-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转移弧堆焊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包括工控机、等离子粉末堆焊机、数据采集装置和视觉传感器单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电流和电压并传输至工控机,视觉传感器单元采集热影响区高温散斑图像并传输至工控机;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得到散斑图像的ROI区域的平均应变;通过PID控制方式,调节焊接电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工控机在线控制焊接过程,避免直接在等离子粉末堆焊机上进行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在实际作业环境内的走动,提高了安全性和便捷性;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计算热影响区的平均应变,能实现应变数据的实时和精确测量,为后续焊接过程中焊接电流的精确调控奠定了基础。

    一种等离子转移弧堆焊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05509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432556.X

    申请日:2020-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转移弧堆焊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包括工控机、等离子粉末堆焊机、数据采集装置和视觉传感器单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电流和电压并传输至工控机,视觉传感器单元采集热影响区高温散斑图像并传输至工控机;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得到散斑图像的ROI区域的平均应变;通过PID控制方式,调节焊接电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工控机在线控制焊接过程,避免直接在等离子粉末堆焊机上进行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在实际作业环境内的走动,提高了安全性和便捷性;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计算热影响区的平均应变,能实现应变数据的实时和精确测量,为后续焊接过程中焊接电流的精确调控奠定了基础。

    一种汽轮机蜂窝对齿汽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481595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635485.1

    申请日:2014-1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轮机蜂窝对齿汽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汽封条、第一汽封齿和蜂窝汽封带,所述的汽封条包括左右两道第二汽封齿以及将左右两道第二汽封齿的根部连接起来的连接部分,所述的左右两道第二汽封齿以及连接部分之间形成凹槽,蜂窝汽封带固定在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第一汽封齿设置在转子上或叶顶围带上,第二汽封齿与第一汽封齿相对设置,第一汽封齿设于汽封条的左右两道第二汽封齿之间,且与蜂窝汽封带相对。本发明增加了有限轴向宽度内的汽封齿数量,对齿汽封与蜂窝汽封带配合会合理的引导汽流流入蜂窝孔中,大量耗散了能量,减小了汽封漏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