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化铝基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2381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59176.6

    申请日:2023-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化铝基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氮化铝基板进行表面氧化、空气等离子体处理;其次采用旋涂法将含有纳米氧化物颗粒的紫外还原活性溶胶旋涂至陶瓷基板表面获得具有可控微观粗糙形貌的中间层,将旋涂后获得的陶瓷基板进行高温烧结使中间层与陶瓷基板形成牢固结合;最后进行紫外催化化学还原沉积铜,即得到氮化铝基覆铜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无需使用贵金属活化剂,表面覆铜层粗糙度均匀可控,覆铜层与陶瓷基板结合力高,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原料成本低廉等优点。

    基于学术知识图谱的查询软件系统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757824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11474.6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学术知识图谱的查询软件系统的构建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步骤:设计RDF数据库的schema;根据设计好的schema,从数据库导出相应数据,存入RDF数据库Virtuoso中;设计文档数据库的schema;根据设计好的schema,从数据库导出论文的相关文档数据以及部分元信息,存入文档数据库ElasticSearch中;根据上述两个数据库互相配合提供的查询能力,构建后端查询模块;根据后端提供的接口,在前端完成相关功能的可视化展现。本发明显著降低了软件的开发成本及开发周期,系统架构简单明晰,使用过程快捷方便,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可以为学术知识图谱的上层应用开发提供有效途径。

    钛合金表面制备‘非晶外-多晶内’双膜抗菌涂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35145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474492.8

    申请日:2021-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合金表面制备‘非晶外‑多晶内’双膜抗菌涂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钛合金基体进行预处理;B、将预处理后的钛合金基体浸没到微弧氧化电解液中,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即得‘非晶外‑多晶内’双膜抗菌涂层;步骤B中,所述微弧氧化电解液包括以下浓度的各组分:2~8g/L的九水合硅酸钠、5~15g/L的六偏磷酸钠、0~15g/L的铝酸钠、浓度为2~10g/L的钨酸钠。本发明通过优化微弧氧化电解液的成分,调控过渡族金属元素W在涂层中的含量,进而实现TiO2涂层中非晶相的可控制备,且制得的耐蚀耐磨微弧氧化涂层兼具抗菌、防污优良特性,可用于长期在水下服役的钛合金材料设施表面抗菌保护层。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05799A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1010148950.0

    申请日:2010-04-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51

    Abstract: 一种食品安全技术领域的增生李斯特菌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其中的试剂盒包括:荧光定量PCR反应液、荧光探针、热启动TaqDNA聚合酶、标准阳性模板和阴性质控标准品;本发明通过采用常规方法提取待测样品DNA,并以所得DNA为模板,利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进行PCR扩增,得反应产物,之后将反应产物置于定量PCR仪中进行荧光检测,对样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定性检测或定量检测。本发明的试剂盒可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本发明的试剂盒检测特异性高,检测灵敏度高,定量准确,检测速度快。

    添加扩增内标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PCR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77714A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710170421.9

    申请日:2007-1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5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生物技术领域用于食品安全的添加扩增内标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PCR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人工合成一段扩增内标序列,设计对应的特异引物;通过对MgCl2浓度和退火温度Tm值进行优化选择;进行PCR检测、对照,选择对检测灵敏度影响最小且能够明确指示假阴性的扩增内标的浓度作为添加浓度;确定引物的特异性及扩增内标在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样品检测中是否能够正常扩增;通过抗干扰实验判断PCR检测体系的稳定性,通过检测人工污染样品判断扩增内标是否指示假阴性,以此来评价建立的PCR检测体系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本发明提高PCR检测的准确率,为满足检疫执法过程中所急需的对食源性致病菌调查和检测提供有效可靠的技术手段。

    基于基因置换技术的活菌内标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97587B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0810202295.5

    申请日:2008-11-06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生物技术领域的基于基因置换技术的活菌内标的制备方法。包括(1)上下游在基因置换过程中与目标基因发生双交换DNA的同源重组序列、扩增内标序列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序列的选择和相应酶切位点的设计;(2)含上下游同源序列、内标序列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同源重组质粒pKSV7-UIKD的制备;(3)同源重组质粒的电转化感受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及相应电转化后出现了供体性状的受体细胞转化子的筛选;(4)发生基因置换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活菌内标的筛选;(5)通过在待检测样品中添加活菌内标等来验证所制备的扩增内标。本发明避免了由这些抑制成分所导致的假阴性现象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了微生物荧光定量PCR检测的准确率。

    基于DNA随机改组技术的扩增内标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03735A

    公开(公告)日:2009-08-12

    申请号:CN200910047045.3

    申请日:2009-03-05

    Abstract: 一种生物技术领域的基于DNA随机改组技术的扩增内标制备方法,步骤包括:根据目的基因设计得到特异性检测引物和TaqMan探针;根据目标片断上的探针结合部位的DNA序列,采用DNA随机改组软件随机生成改组序列,将生成的改组序列分别替代目标片断上的探针结合部位的DNA序列,产生相应的待筛选的扩增内标序列;利用荧光探针设计软件和BLAST-N软件比对筛选扩增内标序列,得到软件评价分值最高且与其它致病微生物基因组序列非同源的序列,以此序列作为扩增内标序列;将步骤三得到的扩增内标序列克隆到载体上,构建含扩增内标序列的载体;检测得到的扩增内标序列。本发明有助于检测时显示抑制现象的存在,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添有扩增内标的副溶血弧菌PCR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09019A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200710042898.9

    申请日:2007-06-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5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食品安全技术领域的添有扩增内标的副溶血弧菌PCR检测方法。本发明包括(1)人工构建合成扩增内标序列,并设计特异引物;(2)使PCR反应体系处于最优的反应条件;(3)PCR扩增;(4)提取不同血清型的副溶血弧菌和不同种属的非副溶血弧菌菌株的DNA,进行PCR检测,确定引物的特异性及扩增内标在非副溶血弧菌样品检测中是否能够正常扩增;(5)通过人工污染样品和自然污染样品的检测对所建立的PCR反应体系进行评价。本发明检测时显示假阴性的发生,提高准确率,为满足检疫执法过程中所急需的对食源性致病菌调查和检测提供有效可靠的技术手段。

    基于DNA随机改组技术的扩增内标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03735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0910047045.3

    申请日:2009-03-05

    Abstract: 一种生物技术领域的基于DNA随机改组技术的扩增内标制备方法,步骤包括:根据目的基因设计得到特异性检测引物和TaqMan探针;根据目标片断上的探针结合部位的DNA序列,采用DNA随机改组软件随机生成改组序列,将生成的改组序列分别替代目标片断上的探针结合部位的DNA序列,产生相应的待筛选的扩增内标序列;利用荧光探针设计软件和BLAST-N软件比对筛选扩增内标序列,得到软件评价分值最高且与其它致病微生物基因组序列非同源的序列,以此序列作为扩增内标序列;将步骤三得到的扩增内标序列克隆到载体上,构建含扩增内标序列的载体;检测得到的扩增内标序列。本发明有助于检测时显示抑制现象的存在,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