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增压与中转回收的双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865167B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010195993.4

    申请日:2010-06-10

    Abstract: 一种流体机械技术领域的气体增压与中转回收的双效装置,包括:气源气瓶、目标气瓶、压缩气瓶、套筒、平板、封盖、调节杆、限位器、制冷器和真空设备,其中:压缩气瓶位于套筒内且两端密封,压缩气瓶的一端与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和平板相连,平板活动设于套筒内,封盖固定设于套筒的顶部,调节杆的底端固定在平板上,调节杆顶端和封盖套接且顶端上分别设有限位器,制冷器分别与目标气瓶和套筒相连,真空设备、压缩气瓶、气源气瓶和目标气瓶通过管道相互连通。本发明基于可压缩性气体的热力学性质,以低温工程与可变形金属结构两项技术相结合的背景技术为手段,实现少量特定气体的增压和中转回收双效装置。

    基于活性炭吸附器的气体增压回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07222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10245070.5

    申请日:2010-08-05

    Abstract: 一种气体存储技术领域的基于活性炭吸附器的气体增压回收装置,包括:气源钢瓶、目标钢瓶、活性炭吸附器、四通阀门、微内体积阀、内导通管、KF接头、毛细柔性不锈钢管和压力表,其中:气源钢瓶、目标钢瓶、KF接头和毛细柔性不锈钢管的一端分别经四个微内体积阀连接于四通阀门的四个端口上,毛细柔性不锈钢管的另一端与内导通管相连接,内导通管置于活性炭吸附器中。本发明采用液氮(77K)或液氦(4.2K)或小型低温制冷机作为低温冷源,基于活性炭对气体的物理吸附和解吸及低温冷却技术,实现少量特定气体增压和循环利用的双效装置。

    基于活性炭吸附器的气体增压回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07222B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010245070.5

    申请日:2010-08-05

    Abstract: 一种气体存储技术领域的基于活性炭吸附器的气体增压回收装置,包括:气源钢瓶、目标钢瓶、活性炭吸附器、四通阀门、微内体积阀、内导通管、KF接头、毛细柔性不锈钢管和压力表,其中:气源钢瓶、目标钢瓶、KF接头和毛细柔性不锈钢管的一端分别经四个微内体积阀连接于四通阀门的四个端口上,毛细柔性不锈钢管的另一端与内导通管相连接,内导通管置于活性炭吸附器中。本发明采用液氮(77K)或液氦(4.2K)或小型低温制冷机作为低温冷源,基于活性炭对气体的物理吸附和解吸及低温冷却技术,实现少量特定气体增压和循环利用的双效装置。

    气体增压与中转回收的双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865167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195993.4

    申请日:2010-06-10

    Abstract: 一种流体机械技术领域的气体增压与中转回收的双效装置,包括:气源气瓶、目标气瓶、压缩气瓶、套筒、平板、封盖、调节杆、限位器、制冷器和真空设备,其中:压缩气瓶位于套筒内且两端密封,压缩气瓶的一端与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和平板相连,平板活动设于套筒内,封盖固定设于套筒的顶部,调节杆的底端固定在平板上,调节杆顶端和封盖套接且顶端上分别设有限位器,制冷器分别与目标气瓶和套筒相连,真空设备、压缩气瓶、气源气瓶和目标气瓶通过管道相互连通。本发明基于可压缩性气体的热力学性质,以低温工程与可变形金属结构两项技术相结合的背景技术为手段,实现少量特定气体的增压和中转回收双效装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