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5983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366632.3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吸附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对空气中低浓度CO2进行捕集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吸附材料,包括吸附基体和负载于所述吸附基体表面的有机胺;所述吸附基体包括大孔吸附树脂,所述吸附基体的孔容为0.3~0.9mL/g,比表面积为300~800m2/g,平均孔半径为15~19Å;所述有机胺包括聚乙烯亚胺或多乙烯多胺。本发明以价格低廉的大孔吸附树脂作为载体负载了有机胺活性组分,在提高吸附容量的同时降低了吸附材料的成本。本发明提供的吸附材料在加湿的环境中能够高效吸附环境中低浓度的二氧化碳。
-
公开(公告)号:CN115555016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179942.1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01J23/58 , B01J23/78 , B01J23/34 , B01J23/10 , B01J23/89 , C07C1/12 , C07C9/04 , B01D53/62 , B01D53/81 , B01D53/96
Abstract: 一种基于吸附/催化双功能材料的二氧化碳捕集转化一体化实现方法,采用碱金属/碱土金属‑M/γ‑Al2O3吸附催化体系,通过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作为固体吸附剂实现二氧化碳的化学吸附,并生成碳酸盐;然后对碳酸盐加氢制取甲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同时实现固体吸附剂的再生,通过碱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的相互转化实现CO2的捕集与转化的同时,MOx‑M的相互转化避免催化剂的失活。本发明通过金属/碱金属氧化物捕集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并生成对应的碳酸盐;在催化剂Ni/γ‑Al2O3的作用下,向碳酸盐中加氢制取甲烷完成CO2转化过程并实现吸附剂的再生;本发明能够减排二氧化碳并将其以碳酸盐的形式固定下来,最终通过甲烷化过程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47455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08769.6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江苏上交碳中和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01D53/94
Abstract: 一种基于分子筛催化剂和臭氧的低浓度甲烷氧化方法,采用经过至少一种离子交换的分子筛催化剂,并在催化氧化过程中额外通入臭氧产生协同效应,实现低浓度CH4的起燃温度大幅降低。本发明基于铁或钴离子交换后的分子筛(Fe‑SSZ‑13、Co‑SSZ‑13或Fe/Co‑SSZ‑13),与臭氧协同提升低温下CH4的转化率,能够有效降低低浓度CH4的起燃温度,无需昂贵的贵金属材料,低成本实现低浓度(0.10%)CH4的低温(<200℃)高效氧化,为解决天然气船舶中低速机排气中CH4泄露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5324698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0947555.1
申请日:2022-08-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F01N11/00 , G01N27/12 , G06F18/2113 , G06N3/0442 , G06N3/048 , G06N3/084 , G06N3/086
Abstract: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柴油机尾气分析传感方法,利用气体传感器阵列获取污染物气体浓度响应特性曲线;从响应曲线中提取特征值;通过基于模型特征重要性排序的特征选择方法剔除冗余数据后,训练并测试预测神经网络模型,再将训练后的预测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在线阶段的柴油机尾气识别分析,得到柴油机污染物浓度实时检测数值。本发明构建数据与地区污染物排放因子之间的预测模型,解决电阻型传感器对NO,NO2,NH3等气体的交叉敏感性的问题,实现对污染物组分的定量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5480551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110665634.9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5B23/02
Abstract: 一种基于柴油机动态数据监控的故障诊断处置系统,包括:机载故障诊断子系统和云端故障诊断子系统,机载故障诊断子系统根据各类传感器监测到的柴油机工作参数信息,运用关联规则分类算法同数据库进行比对,得到柴油机的实时故障诊断结果;云端故障诊断子系统根据云诊断模块上传的信息,利用已有的故障模型进行评估并优化故障模型,实现柴油机故障监控和诊断预测。本发明将柴油机机载故障诊断子系统与云端故障诊断子系统结合,保证了柴油机故障诊断结果的可靠性;通过云诊断模块对工作状态下的柴油机进行故障诊断效果的监控,确保了实时故障诊断系统的可靠性;云端利用不断积累更新的柴油机工作状态下的数据所构建的故障诊断模型不断完善,精度不断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189170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04000.8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N27/30
Abstract: 一种双工作电极混合电位型氨气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传感器包括:固体电解质基片和设置于其上的正极性工作电极、负极性工作电极,其中:正极性工作电极和负极性工作电极对称设置于固体电解质基片的两端;本发明传感器通过取代参比电极,采用正极性电极与负极性电极结合,能够增大传感器整体的输出信号大小,从而在氨气浓度低至ppb级别时,能够产生可识别信号,降低了混合电位型氨气传感器的检测下限,能够有效满足国六排放中氨气逃逸浓度小于10ppm的检测浓度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65701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93940.0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江苏上交碳中和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合成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高通量制备系统,涉及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纳米颗粒合成模块、纳米颗粒收集模块、支撑件和驱动模块。纳米颗粒合成模块利用火焰喷雾热解法合成纳米颗粒;纳米颗粒收集模块设置于纳米颗粒合成模块的火焰产生区域的正上方并用于收集纳米颗粒合成模块合成的纳米颗粒;纳米颗粒收集模块和纳米颗粒合成模块均设置有多个,纳米颗粒收集模块和纳米颗粒合成模块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纳米颗粒收集模块均设置于支撑件上;支撑件能够活动地设置并能够带动纳米颗粒收集模块活动至收集工位以及滤纸取放工位;驱动模块驱动支撑件活动。本发明能够提高制备效率,提高自动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60823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832929.0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基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选择性还原NOx中的应用,属于分子筛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调节SSZ‑13分子筛制备过程中的前驱体导向剂Na+/TMAda+比例及Cu/SSZ‑13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Cu负载量,可对催化剂表面的Cu离子活性位点进行调控优化,从而制备得到一种能够高选择性还原NOx的NH3‑SCR铜基分子筛催化剂,可在保持高NOx转化率的同时有效抑制柴油发动机尾气中N2O生成。
-
公开(公告)号:CN11950013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705219.1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01J23/745 , B01D53/86 , B01D53/62 , B01D53/78 , B01J35/61 , B01J35/64 , B01J23/755 , B01J23/72 , B01J23/10 , B01J35/6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碳捕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机胺溶液再生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负载型催化剂,包括γ‑Al2O3和负载于所述γ‑Al2O3表面和孔道中的Zr和M金属,所述M金属包括Fe、Ni、Cu或Ce。本发明提供的负载型催化剂以γ‑Al2O3作为载体,赋予了负载型催化剂以介孔结构,为催化活性位点和反应物提供了更有效的接触;以Zr和M金属作为活性组分,组合成双金属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双金属的协同作用赋予了负载型催化剂更强的酸性和含量更高的Bronsted和Lewis酸位点。将负载型催化剂用于催化解吸富CO2有机胺溶液能够使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解吸减少再生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94999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09817.5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iCa基双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直接空气二氧化碳捕集和原位转化制备甲烷的一体化方法,涉及碳捕集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iCa基双功能材料,化学组成包括氢氧化钙和镍单质,镍单质的质量含量为5~20%。本发明以氢氧化钙为CO2吸附剂,以镍为催化剂,对极低浓度的CO2的吸附量远大于现有的K基和Na基吸附剂。本发明提供的NiCa基双功能材料在室温下对400ppm CO2的吸附量高达8.96mmol/g,原位转化得到的CH4的产量高达8.60mmol/g,能够实现极低浓度CO2的高效捕集,原位转化的CH4的产量和选择性高,对直接空气二氧化碳捕集和原位转化制备甲烷的性能优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