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锅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135383B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680061478.2

    申请日:2016-08-18

    Abstract: 电饭锅具备:内锅(5),所述内锅收容米且上表面开口,加热机构(7),所述加热机构对内锅进行加热;电饭锅主体(1),所述电饭锅主体具有收容内锅的内锅收容部(1a);盖体(32),所述盖体具有将电饭锅主体的上方覆盖的外盖(31)及拆装自如地装配于外盖的下表面侧的内盖(32),内盖由能够分离的上板体(32B)及下板体(32A)构成,并具有由上板体及下板体围成的空间部(320),下板体具有在盖体关闭时朝向内锅的开口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40),在突出部的侧壁(340A)具备将在米的蒸煮中因加热机构而在内锅内产生的饭米汤和蒸汽向空间部导入的导入孔(328)。

    电饭煲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283101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480033347.4

    申请日:2014-06-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7J27/004 A47J27/002

    Abstract: 一种电饭煲,具备:主体(1),其具备在上部具有开口部(6a)的内壳(6);内胆(7),其具有载置于内壳(6)的开口部(6a)的周缘部的凸缘(7a),并取放自如地收纳于内壳(6);环状的弹性部件(20),其具有绝热性,并以与内胆7的凸缘(7a)的下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于内壳(6)的开口部(6a)的周缘部;以及保持环(21),其保持弹性部件(20),弹性部件(20)具备与内胆7的凸缘(7a)的下表面抵接的环状的基部(20a)和从该环状的基部(20a)遍及整周地向外伸出的伸出部(20b),伸出部(20b)遍及整周地夹在保持环(21)和内壳(6)之间并被固定。

    电饭煲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283101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80033347.4

    申请日:2014-06-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7J27/004 A47J27/002

    Abstract: 一种电饭煲,具备:主体(1),其具备在上部具有开口部(6a)的内壳(6);内胆(7),其具有载置于内壳(6)的开口部(6a)的周缘部的凸缘(7a),并取放自如地收纳于内壳(6);环状的弹性部件(20),其具有绝热性,并以与内胆7的凸缘(7a)的下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于内壳(6)的开口部(6a)的周缘部;以及保持环(21),其保持弹性部件(20),弹性部件(20)具备与内胆7的凸缘(7a)的下表面抵接的环状的基部(20a)和从该环状的基部(20a)遍及整周地向外伸出的伸出部(20b),伸出部(20b)遍及整周地夹在保持环(21)和内壳(6)之间并被固定。

    电饭锅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697258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680081976.3

    申请日:2016-10-18

    Abstract: 电饭锅(100A)具备:收容内胆(30)的主体(10);开闭自如地设置于主体的盖体(20);安装于盖体下表面并具有米汤积存空间(61a)的内盖(40A)。内盖具备安装于盖体下表面的第一内盖(50A)和安装于第一内盖下表面的第二内盖(60A),第一内盖具备卡固第二内盖的第一卡固片(54),第一卡固片在第二内盖未安装于第一内盖的状态下,位于与盖体发生干涉的位置,而在第二内盖安装于第一内盖的状态下,位于不与盖体发生干涉的位置。

    感应加热烹调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06005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280071640.0

    申请日:2012-1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6/1236 Y02B40/123

    Abstract: 得到能够降低电磁屏蔽单元等金属零件中的电力损失来抑制该金属零件的温度上升,能够有效地利用以往作为电磁屏蔽单元等金属零件的发热丢掉的电力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加热线圈(2),对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驱动部(3),向加热线圈(2)供给高频电流;控制部(5),控制驱动部(3);电源部(9),向控制部(5)供给控制用电源;电气负载;线盘盒(6)以及电磁屏蔽板(7),与被加热物隔着加热线圈(2)配置于相反侧;泄漏磁通回收单元(10),在从加热线圈(2)观察时比线盘盒(6)以及电磁屏蔽板(7)配置于跟前,与从加热线圈(2)发生的磁通进行交链;和电力变换单元(11),将由泄漏磁通回收单元(10)生成了的电力供给到电源部(9)以及电气负载的至少某一方。

    电饭锅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697258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680081976.3

    申请日:2016-10-18

    Abstract: 电饭锅(100A)具备:收容内胆(30)的主体(10);开闭自如地设置于主体的盖体(20);安装于盖体下表面并具有米汤积存空间(61a)的内盖(40A)。内盖具备安装于盖体下表面的第一内盖(50A)和安装于第一内盖下表面的第二内盖(60A),第一内盖具备卡固第二内盖的第一卡固片(54),第一卡固片在第二内盖未安装于第一内盖的状态下,位于与盖体发生干涉的位置,而在第二内盖安装于第一内盖的状态下,位于不与盖体发生干涉的位置。

    煮饭器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126089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611178363.X

    申请日:2016-1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煮饭时内胆内的压力上升时密封性也出色的煮饭器。该煮饭器具备:煮饭器主体,内胆取出自如地被收容在该煮饭器主体中;盖体,该盖体开闭自如地覆盖煮饭器主体的上部;内盖,该内盖设于盖体的内侧并封闭内胆的开口;以及粘液接收器,该粘液接收器与内盖的表面装卸自如地连接而被装配,粘液接收器具有:粘液积存部,该粘液积存部具有在底部的中央上下移动自如的阀、和以该阀为中心沿周向设置的多个粘液分离孔;以及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的一端与内盖的表面连接,且另一端被粘液积存部覆盖,密封构件的一端向外方弯曲。

    电饭锅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135383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61478.2

    申请日:2016-08-18

    Abstract: 电饭锅具备:内锅(5),所述内锅收容米且上表面开口,加热机构(7),所述加热机构对内锅进行加热;电饭锅主体(1),所述电饭锅主体具有收容内锅的内锅收容部(1a);盖体(32),所述盖体具有将电饭锅主体的上方覆盖的外盖(31)及拆装自如地装配于外盖的下表面侧的内盖(32),内盖由能够分离的上板体(32B)及下板体(32A)构成,并具有由上板体及下板体围成的空间部(320),下板体具有在盖体关闭时朝向内锅的开口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40),在突出部的侧壁(340A)具备将在米的蒸煮中因加热机构而在内锅内产生的饭米汤和蒸汽向空间部导入的导入孔(328)。

    煮饭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126089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611178363.X

    申请日:2016-12-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7J27/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煮饭时内胆内的压力上升时密封性也出色的煮饭器。该煮饭器具备:煮饭器主体,内胆取出自如地被收容在该煮饭器主体中;盖体,该盖体开闭自如地覆盖煮饭器主体的上部;内盖,该内盖设于盖体的内侧并封闭内胆的开口;以及粘液接收器,该粘液接收器与内盖的表面装卸自如地连接而被装配,粘液接收器具有:粘液积存部,该粘液积存部具有在底部的中央上下移动自如的阀、和以该阀为中心沿周向设置的多个粘液分离孔;以及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的一端与内盖的表面连接,且另一端被粘液积存部覆盖,密封构件的一端向外方弯曲。

    感应加热烹调器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206005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280071640.0

    申请日:2012-1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6/1236 Y02B40/123

    Abstract: 得到能够降低电磁屏蔽单元等金属零件中的电力损失来抑制该金属零件的温度上升,能够有效地利用以往作为电磁屏蔽单元等金属零件的发热丢掉的电力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加热线圈(2),对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驱动部(3),向加热线圈(2)供给高频电流;控制部(5),控制驱动部(3);电源部(9),向控制部(5)供给控制用电源;电气负载;线盘盒(6)以及电磁屏蔽板(7),与被加热物隔着加热线圈(2)配置于相反侧;泄漏磁通回收单元(10),在从加热线圈(2)观察时比线盘盒(6)以及电磁屏蔽板(7)配置于跟前,与从加热线圈(2)发生的磁通进行交链;和电力变换单元(11),将由泄漏磁通回收单元(10)生成了的电力供给到电源部(9)以及电气负载的至少某一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