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
    1.
    发明公开
    除湿机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412801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180091872.1

    申请日:2021-10-12

    Abstract: 除湿机具备:箱体,其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空气清洁过滤器;除湿单元,其具有去除空气中的水分的除湿部;送风单元,其产生从吸入口到吹出口的气流;室内湿度检测单元,其检测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室内空气污染度检测单元,其检测室内空气的污染度亦即空气污染度;第一风路,其供从吸入口进入的空气通过空气清洁过滤器、除湿部以及送风单元而从吹出口吹出;第二风路,其供从吸入口进入的空气通过除湿部及送风单元并从吹出口吹出而不通过空气清洁过滤器;开闭单元,其调整第二风路的开度;以及控制单元,其根据相对湿度和空气污染度来变更开闭单元的开度。

    除湿机
    2.
    发明公开
    除湿机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54596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180099698.5

    申请日:2021-11-01

    Abstract: 实现作为除湿机的冷凝器采用全铝热交换器且抑制水分向该冷凝器附着。除湿机具备:蒸发器(31),供热介质通过;压缩机(32),压缩通过蒸发器(31)后的热介质;第1冷凝器(33a),供被压缩机(32)压缩后的热介质通过;第2冷凝器(33b),供被压缩机(32)压缩后的热介质通过;壳体,将蒸发器(31)、压缩机(32)、第1冷凝器(33a)以及第2冷凝器(33b)收容于内部;以及送风单元,将空气获取到壳体的内部,并将获取到的空气送往壳体的外部。蒸发器(31)、第1冷凝器(33a)和第2冷凝器(33b)在被送风单元获取到壳体的内部的空气所流动的风路中从上游依次配置,并作为第2冷凝器(33b)使用全铝热交换器。

    除湿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312968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680085930.9

    申请日:2016-06-22

    Abstract: 提供EF值比以往的除湿装置高的除湿装置。具备:包括压缩机(1)、第1冷凝器(2)、第2冷凝器(3)、减压装置(4)和蒸发器(5)的制冷剂回路;以及内部收容有制冷剂回路的壳体(10)。在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依次流通于压缩机(1)、第1冷凝器(2)、第2冷凝器(3)、减压装置(4)和蒸发器(5)。壳体(10)包括将第1风路(11)和第2风路(12)分开的分隔部(6),在该第1风路(11)中,从壳体(10)的外部被取入到内部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第1冷凝器(2),在该第2风路(12)中,从壳体(10)的外部被取入到内部的空气的其余的部分依次通过蒸发器、第2冷凝器(3)。

    除湿机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37320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1780078514.0

    申请日:2017-10-06

    Abstract: 除湿机(1)具备蒸发器(31)、第一冷凝器(33a)、第二冷凝器(33b)、框体(10)及送风风扇(21)。在框体(10)的内部,在第一冷凝器(33a)与第二冷凝器(33b)之间形成有混合空间(41)。利用送风风扇(21)取入到框体(10)的内部的空气的一部分依次通过蒸发器(31)及第一冷凝器(33a)并向混合空间(41)输送。利用送风风扇(21)取入到框体(10)的内部的空气的一部分不经由蒸发器(31)及第一冷凝器(33a)并向混合空间(41)输送。

    除湿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39700B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1780072394.3

    申请日:2017-01-12

    Abstract: 除湿装置(1)具备框体(20)、制冷剂回路(10)、送风机(6)。冷凝器(3)包括过冷液体状态的制冷剂流动的第1冷凝部(3a)、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动的第2冷凝部(3b)、过热气体状态的制冷剂流动的第3冷凝部(3c)。第1分隔部(12)隔开第1风路(11a)和第2风路(11b)。第2分隔部(13)具有连接第1区域(22)和第2区域(23)的开口部(13a)。在沿着轴(6a)延伸的方向从第1区域(22)观察第2分隔部(13)的开口部(13a)时,风扇(6b)配置在开口部(13a)内。

    除湿机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03751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0422776.8

    申请日:2020-05-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兼顾蒸发器中的除湿量和冷凝器的散热效率的除湿机。除湿机具备蒸发器、第一冷凝器、被配置成隔着蒸发器的吸热部及散热部、以及将空气取入框体的内部的送风风扇。吸热部和散热部通过供热介质循环的热管连接。吸热部配置在蒸发器的上风侧,散热部配置在蒸发器的下风侧。在框体的内部,在散热部与第一冷凝器之间形成有混合空间。由送风风扇取入的空气的一部分依次通过吸热部、蒸发器以及散热部而向混合空间输送,由送风风扇取入的空气的剩余部分不经由吸热部、蒸发器以及散热部而向混合空间输送。

    除湿机
    8.
    发明公开
    除湿机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0290851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780078194.9

    申请日:2017-10-06

    Abstract: 本发明的除湿机(1)具备蒸发器(31)、压缩机(32)、第1冷凝器(33a)、第2冷凝器(33b)、壳体(10)和风扇(21)。蒸发器(31)、第1冷凝器(33a)、第2冷凝器(33b)在一侧方向上依次排列。在第1冷凝器(33a)和第2冷凝器(33b)之间形成有第1空间(101)。在蒸发器(31)和第1冷凝器(33a)之间形成有第2空间(102)。由风扇(21)导入的空气的一部分依次经由蒸发器(31)及第1冷凝器(33a)输送到第1空间(101)。由风扇(21)导入的空气的一部分不经由蒸发器(31)及第1冷凝器(33a)而输送到第1空间(101)。第1空间(101)的一侧方向的宽度大于第2空间(102)的一侧方向的宽度。

    除湿机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37321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1780086427.X

    申请日:2017-10-06

    Abstract: 除湿机(1)具备蒸发器(31)、压缩机(32)、第一冷凝器(33a)、第二冷凝器(33b)、壳体(10)及风扇(21)。蒸发器(31)、第一冷凝器(33a)、第二冷凝器(33b)及风扇(21)在一侧方向上按顺序排列。在第一冷凝器(33a)与第二冷凝器(33b)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101)。在蒸发器(31)与第一冷凝器(33a)之间形成有第二空间(102)。利用风扇(21)取入的空气的一部分按顺序经由蒸发器(31)及第一冷凝器(33a)而向第一空间(101)输送。利用风扇(21)取入的空气的一部分不经由蒸发器(31)及第一冷凝器(33a)地向第一空间(101)输送。在与一侧方向正交的投影面中,风扇(21)的中心轴线(F)比第二冷凝器(33b)的中心接近蒸发器(31)的中心。

    除湿机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37321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780086427.X

    申请日:2017-10-06

    Abstract: 除湿机(1)具备蒸发器(31)、压缩机(32)、第一冷凝器(33a)、第二冷凝器(33b)、壳体(10)及风扇(21)。蒸发器(31)、第一冷凝器(33a)、第二冷凝器(33b)及风扇(21)在一侧方向上按顺序排列。在第一冷凝器(33a)与第二冷凝器(33b)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101)。在蒸发器(31)与第一冷凝器(33a)之间形成有第二空间(102)。利用风扇(21)取入的空气的一部分按顺序经由蒸发器(31)及第一冷凝器(33a)而向第一空间(101)输送。利用风扇(21)取入的空气的一部分不经由蒸发器(31)及第一冷凝器(33a)地向第一空间(101)输送。在与一侧方向正交的投影面中,风扇(21)的中心轴线(F)比第二冷凝器(33b)的中心接近蒸发器(31)的中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