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37500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410642312.2
申请日:2014-11-11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G11B7/137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位置检测方法和装置、以及透镜位置调整方法和装置,其目的在于能够以简单且廉价的装置结构进行透镜的位置检测。取得在光头(5)上搭载的透镜(6)的图像,从取得的透镜(6)的图像中抽取透镜(6)的圆形状的边缘、透镜(6)的外形(60)、透镜(6)的边缘面(61)、构成透镜(6)的形状的拐点部分的边界线(65)或透镜(6)的衍射光栅(68)的特征点群,进行多次从所抽取的特征点群中抽取3个点并根据所抽取的3个点的坐标求取透镜(6)的中心的坐标这样的处理,对通过多次处理所得到的中心点的坐标进行平均,由此求取透镜(6)的中心的坐标。
-
公开(公告)号:CN1695196A
公开(公告)日:2005-11-09
申请号:CN03825104.3
申请日:2003-09-16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深泽昭浩
CPC分类号: G11B17/056 , G11B17/028 , G11B17/0284 , G11B25/043 , G11B33/02
摘要: 盘片装置包括支承转台(30)等的旋转底盘(20),和可旋转地支承该旋转底盘(20)的主底盘(10)。旋转底盘(20)具有彼此同轴的一对突出部(21a、21b),主底盘(10)具有支承旋转底盘(20)的突出部(21a、21b)的突出部支承部(1a、1b)。突出部(21a、21b)的前端形成有突起(22a、22b),通过这些突起(22a、22b)与突出部支承部(1a、1b)抵接,抑制突出部支承部(1a、1b)向彼此离开的方向变形,防止突出部(21a、21b)从突出部支承部(1a、1b)上脱落。
-
公开(公告)号:CN1685415A
公开(公告)日:2005-10-19
申请号:CN03822919.6
申请日:2003-09-16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深泽昭浩
IPC分类号: G11B17/028 , G11B17/04 , G11B21/02
CPC分类号: G11B17/056 , G11B17/0285 , G11B17/0288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用于在例如CD等光盘上记录、再现信号的光驱装置(1)中,避免光读取头装置(57)与对光盘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源机构(54)的干涉,并且使用相同的驱动源(54)进行读取头进给动作和转盘升降动作。为达到上述目的,共用驱动源机构(62、64、65、66、67、68)产生相对于读取头驱动机构(57a)及转盘升降机构(51c、15)的驱动力。将由共用驱动源机构(62、64、65、66、67、68)产生的驱动力的传递路径从到达前述读取头驱动机构(57a)的路径切换成到达前述转盘升降机构(51c、15)的路径、或者进行相反切换的动作,由在共用驱动源机构(62、64、65、66、67、68)的驱动力作用下进行的、与光读取头(57)独立的动作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257277A
公开(公告)日:2000-06-21
申请号:CN99127753.8
申请日:1999-12-11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G11B7/085
CPC分类号: G11B7/0956 , G11B7/22
摘要: 提供一种即使在光盘有某种程度的盘面摆动的情况下,使其再生时不会发生声音失真和图像上的杂波,而能高精度地调整光盘装置的光轴角的光轴角调整装置。在该调整装置中,调整用光盘10相对于转盘倾斜地放置。检测盘的旋转相位,检测各个旋转相位时的入射角。调整光轴,以便在各个旋转相位检测的入射角彼此相等。由于盘倾斜,所以能高精度地检测入射角,能正确地进行光轴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04637500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10642312.2
申请日:2014-11-11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分类号: G11B7/13 , G11B7/137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位置检测方法和装置、以及透镜位置调整方法和装置,其目的在于能够以简单且廉价的装置结构进行透镜的位置检测。取得在光头(5)上搭载的透镜(6)的图像,从取得的透镜(6)的图像中抽取透镜(6)的圆形状的边缘、透镜(6)的外形(60)、透镜(6)的边缘面(61)、构成透镜(6)的形状的拐点部分的边界线(65)或透镜(6)的衍射光栅(68)的特征点群,进行多次从所抽取的特征点群中抽取3个点并根据所抽取的3个点的坐标求取透镜(6)的中心的坐标这样的处理,对通过多次处理所得到的中心点的坐标进行平均,由此求取透镜(6)的中心的坐标。
-
公开(公告)号:CN100403428C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03816758.1
申请日:2003-08-29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深泽昭浩
CPC分类号: G11B17/0432 , G11B17/056 , G11B33/08
摘要: 一种在托盘(12)开始装载之后或在卸载结束之前抑制振动出现并可以获得托盘高质量装载/卸载的盘装载装置。引导凹槽(12a)平行于装载/卸载方向布置在托盘(12)内,引导凹槽(12a)的凹槽宽度尺寸只在托盘开始装载位置或卸载结束位置附近减小,并且引导凹槽(12a)和与引导凹槽(12a)接合并布置在主机架(11)上的引导件(11a、11b和11c)之间的间隙减小。同样,横向压力通过弹性主体(11d)作用在引导凹槽(12a)的侧壁上,以便在托盘装载/卸载期间或在托盘开始装载之后以及在托盘卸载结束之前压迫引导凹槽(12a)和引导件(11a、11b和11c)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669083A
公开(公告)日:2005-09-14
申请号:CN03816758.1
申请日:2003-08-29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深泽昭浩
CPC分类号: G11B17/0432 , G11B17/056 , G11B33/08
摘要: 一种在托盘(12)开始装载之后或在卸载结束之前抑制振动出现并可以获得托盘高质量装载/卸载的盘装载装置。引导凹槽(12a)平行于装载/卸载方向布置在托盘(12)内,引导凹槽(12a)的凹槽宽度尺寸只在托盘开始装载位置或卸载结束位置附近减小,并且引导凹槽(12a)和与引导凹槽(12a)接合并布置在主机架(11)上的引导件(11a、11b和11c)之间的间隙减小。同样,横向压力通过弹性主体(11d)作用在引导凹槽(12a)的侧壁上,以便在托盘装载/卸载期间或在托盘开始装载之后以及在托盘卸载结束之前压迫引导凹槽(12a)和引导件(11a、11b和11c)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0385544C
公开(公告)日:2008-04-30
申请号:CN03822919.6
申请日:2003-09-16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深泽昭浩
IPC分类号: G11B17/028 , G11B17/04 , G11B21/02
CPC分类号: G11B17/056 , G11B17/0285 , G11B17/0288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用于在例如CD等光盘上记录、再现信号的光驱装置(1)中,避免光读取头装置(57)与对光盘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源机构(54)的干涉,并且使用相同的驱动源(54)进行读取头进给动作和转盘升降动作。为达到上述目的,共用驱动源机构(62、64、65、66、67、68)产生相对于读取头驱动机构(57a)及转盘升降机构(51c、15)的驱动力。将由共用驱动源机构(62、64、65、66、67、68)产生的驱动力的传递路径从到达前述读取头驱动机构(57a)的路径切换成到达前述转盘升降机构(51c、15)的路径、或者进行相反切换的动作,由在共用驱动源机构(62、64、65、66、67、68)的驱动力作用下进行的、与光读取头(57)独立的动作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0378848C
公开(公告)日:2008-04-02
申请号:CN200480033572.4
申请日:2004-06-03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深泽昭浩
CPC分类号: G11B17/056
摘要: 光盘装置(1)具有进给齿轮(64)、托架齿轮(13)、马达(62),所述进给齿轮(64)与和光拾取器(57)一体形成的齿条部(57a)结合;所述托架齿轮(13)在回转台(52)的升降以及盘托架(12)的移动中使用;所述马达(62)为这些共同的驱动源。进给齿轮(64)的齿数和托架齿轮(13)的齿数相同,按照进给齿轮(64)和托架齿轮(13)的转数比为1∶1的比例,从进给齿轮(64)向托架齿轮(13)传递旋转。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通过共用的驱动源,进行拾取器进给动作、回转台升降动作以及盘运送动作,提高光盘装置的组装性。
-
公开(公告)号:CN1311469C
公开(公告)日:2007-04-18
申请号:CN03825104.3
申请日:2003-09-16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深泽昭浩
CPC分类号: G11B17/056 , G11B17/028 , G11B17/0284 , G11B25/043 , G11B33/02
摘要: 盘片装置包括支承转台(30)等的旋转底盘(20),和可旋转地支承该旋转底盘(20)的主底盘(10)。旋转底盘(20)具有彼此同轴的一对突出部(21a、21b),主底盘(10)具有支承旋转底盘(20)的突出部(21a、21b)的突出部支承部(1a、1b)。突出部(21a、21b)的前端形成有突起(22a、22b),通过这些突起(22a、22b)与突出部支承部(1a、1b)抵接,抑制突出部支承部(1a、1b)向彼此离开的方向变形,防止突出部(21a、21b)从突出部支承部(1a、1b)上脱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