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用点火线圈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862723B

    公开(公告)日:2010-05-05

    申请号:CN200510118597.0

    申请日:2005-10-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38/12 H01F27/2828 H01F4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抑制因一次绕组端部的线径不同而引起产生的低压侧连接器的接线端的制造成本增加、且可确保稳定的熔接状态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装置。本发明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装置,其正极侧熔接部(17)由平面部(42)以及从该平面部(42)翻转折弯并与平面部(42)一起夹持卷绕开始导线部(15)的折弯部(45)构成,在该折弯部(45)的基端部形成曲率半径R的第1弯曲部(41),在折弯部(45)的中间部形成前端部向所述平面部(42)侧倾斜的第2弯曲部(44)。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885455B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0510116192.3

    申请日:2005-10-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T13/44 H01F27/04 H01F38/12

    Abstract: 本发明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该壳体上的中央铁芯;在壳体内设置在该中央铁芯外侧的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一端部与二次线圈电性连接、另一端部与点火火花塞电性连接的高压软线;以及包覆该高压软线外周面的保护管,该内燃机用点火线圈装置还形成有包围壳体底部的插入孔且向所述高压接线端子的相反侧突出的引出部(10),保护管的前端部包覆引出部(10)并弹性地进行卡扣,在引出部(10)的端部形成有被卡扣部(15),该被卡扣部(15)的沿轴线方向剖切时的截面形状为向径向外侧突出的“ㄑ”字形。故可抑制保护管的卡扣力的降低和僵硬化的进行,提高利用保护管的防水件。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85455A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200510116192.3

    申请日:2005-10-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T13/44 H01F27/04 H01F38/12

    Abstract: 本发明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该壳体上的中央铁芯;在壳体内设置在该中央铁芯外侧的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一端部与二次线圈电性连接、另一端部与点火火花塞电性连接的高压软线;以及包覆该高压软线外周面的保护管,该内燃机用点火线圈装置还形成有包围壳体底部的插入孔且向所述高压接线端子的相反侧突出的引出部(10),保护管的前端部包覆引出部(10)并弹性地进行卡扣,在引出部(10)的端部形成有被卡扣部(15),该被卡扣部(15)的沿轴线方向剖切时的截面形状为向径向外侧突出的“ㄑ”字形。故可抑制保护管的卡扣力的降低和僵硬化的进行,提高利用保护管的防水性。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62723A

    公开(公告)日:2006-11-15

    申请号:CN200510118597.0

    申请日:2005-10-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38/12 H01F27/2828 H01F4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抑制因一次绕组端部的线径不同而引起产生的低压侧连接器的接线端的制造成本增加、且可确保稳定的熔接状态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装置。本发明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装置,其正极侧熔接部(17)由平面部(42)以及从该平面部(42)翻转折弯并与平面部(42)一起夹持卷绕开始导线部(15)的折弯部(45)构成,在该折弯部(45)的基端部形成曲率半径R的第1弯曲部(41),在折弯部(45)的中间部形成前端部向所述平面部(42)侧倾斜的第2弯曲部(44)。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