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单元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64166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080077202.X

    申请日:2020-11-11

    Abstract: 热交换单元(5)具备第1热交换器(41)、送风装置(54B)、吸入管道(60)和至少一个配管(51)。送风装置(54B)形成在第1热交换器(41)中通过的气流。在吸入管道(60)中,气流朝向第1热交换器(41)通过。在至少一个配管(51)形成有喷射液体的至少一个喷射口(Nz1)。至少一个喷射口(Nz1)包括对第1热交换器(41)喷射液体的第1喷射口(Nz1)。第1喷射口(Nz1)配置于第1热交换器(41)的供来自吸入管道(60)的气流流入的第1侧,并向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的方向喷射液体。

    冷冻/冷却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363760B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210365625.9

    申请日:2012-09-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构造不复杂、能提高安全性、高效率地除去产生的霜的冷冻/冷却装置。单元冷却器(A)中的风扇防护罩加热器(4)具有第一直线部(41)、以及以包围鼓风机的风扇(6)的中央毂部周围一部分的方式形成的直线部。上述第一直线部安装在风扇防护罩(2)的下部,并在风扇防护罩(2)的宽度方向直线地延伸。

    冷冻/冷却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63760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210365625.9

    申请日:2012-09-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构造不复杂、能提高安全性、高效率地除去产生的霜的冷冻/冷却装置。单元冷却器(A)中的风扇防护罩加热器(4)具有第一直线部(41)、以及以包围鼓风机的风扇(6)的中央毂部周围一部分的方式形成的直线部。上述第一直线部安装在风扇防护罩(2)的下部,并在风扇防护罩(2)的宽度方向直线地延伸。

    制冷剂分流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236178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310496953.7

    申请日:2013-1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剂分流器及制冷循环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能够不发生分流配管的堵塞和焊料的流入不足地实施稳定的钎焊,即使在暴露于苛刻的周围环境的状态下,也不会发生气体从接合位置泄漏等的不良情况。制冷剂分流器具有插入并固定分流制冷剂配管的配管插入部、和凸出设置有多个所述配管插入部的分流器主体,其中,所述配管插入部具有壁厚厚的厚壁部和壁厚比所述厚壁部薄的薄壁部。

    制冷剂分流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236178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10496953.7

    申请日:2013-1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剂分流器及制冷循环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能够不发生分流配管的堵塞和焊料的流入不足地实施稳定的钎焊,即使在暴露于苛刻的周围环境的状态下,也不会发生气体从接合位置泄漏等的不良情况。制冷剂分流器具有插入并固定分流制冷剂配管的配管插入部、和凸出设置有多个所述配管插入部的分流器主体,其中,所述配管插入部具有壁厚厚的厚壁部和壁厚比所述厚壁部薄的薄壁部。

    制冷循环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103988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080096356.3

    申请日:2020-02-17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送风部(40)、第1配管(13B)、阀(10)和控制部(30)。送风部(40)形成通过第2热交换器(4)的气流(Wd2)。在第1配管(13B)形成有利用来自供水源(90)的水对第2热交换器(4)进行洒水的洒水机构(11)。阀(10)连接在第1配管(13A)与供水源(90)之间。控制部(30)控制送风部(40)、压缩机(1)以及阀(10)。从第2热交换器(4)观察,第1配管(13B)配置于气流(Wd2)的下游侧(Sd2)。在表示第1配管(13B)的结冰的结冰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控制部(30)进行向第1配管(13B)给予热的特定控制。

    制冷循环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03988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080096356.3

    申请日:2020-02-17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送风部(40)、第1配管(13B)、阀(10)和控制部(30)。送风部(40)形成通过第2热交换器(4)的气流(Wd2)。在第1配管(13B)形成有利用来自供水源(90)的水对第2热交换器(4)进行洒水的洒水机构(11)。阀(10)连接在第1配管(13A)与供水源(90)之间。控制部(30)控制送风部(40)、压缩机(1)以及阀(10)。从第2热交换器(4)观察,第1配管(13B)配置于气流(Wd2)的下游侧(Sd2)。在表示第1配管(13B)的结冰的结冰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控制部(30)进行向第1配管(13B)给予热的特定控制。

    热交换单元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641664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080077202.X

    申请日:2020-11-11

    Abstract: 热交换单元(5)具备第1热交换器(41)、送风装置(54B)、吸入管道(60)和至少一个配管(51)。送风装置(54B)形成在第1热交换器(41)中通过的气流。在吸入管道(60)中,气流朝向第1热交换器(41)通过。在至少一个配管(51)形成有喷射液体的至少一个喷射口(Nz1)。至少一个喷射口(Nz1)包括对第1热交换器(41)喷射液体的第1喷射口(Nz1)。第1喷射口(Nz1)配置于第1热交换器(41)的供来自吸入管道(60)的气流流入的第1侧,并向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的方向喷射液体。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26845U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20405735.8

    申请日:2014-07-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即便根据空调对象空间的宽度而变更布风管的长度,也能够抑制机外静压升高。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具备:形成为箱状的框体,该框体具有形成于第一侧面部的吸入口和形成于第二侧面部的第一吹出口以及多个第二吹出口,多个第二吹出口以及第一吹出口中的一方敞开、且另一方被封闭;送风机,该送风机设于框体内,该送风机将空气从吸入口取入到框体内、且将空气从第一吹出口或第二吹出口吹出;以及室内热交换器,该室内热交换器设于框体内、且使利用送风机而取入到框体内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第一吹出口比第二吹出口大。

    冷却单元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246477U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690001676.5

    申请日:2016-05-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单元具备蒸发器、配设于蒸发器的下方的接水盘、配设于接水盘的下方并进行加热的加热器、以及与接水盘一同覆盖加热器的至少一部分的盖。被加热器加热了的接水盘从蒸发器的下方使蒸发器变热,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蒸发器的除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