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36854B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380010391.9
申请日:2013-02-14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立式空调机,具有:设置有风扇(24)和换热器(23)的框体(10);前方吹出调整部件(30),能够自由转动地配置在形成于框体前面(11)的框体顶面(15)附近的前方吹出口(13);上方吹出调整部件(40),能够自由转动地配置在形成于框体前面(11)附近的上方吹出口(14)。在运转停止时,前方吹出调整部件(30)关闭前方吹出口(13),并且上方吹出调整部件(40)关闭上方吹出口(14),在制冷运转时,前方吹出调整部件(30)关闭前方吹出口(13),并且上方吹出调整部件(40)转动而打开上方吹出口(14),在制热运转时,上方吹出调整部件(40)关闭上方吹出口(14),并且前方吹出调整部件(30)转动而打开前方吹出口(13)。
-
公开(公告)号:CN104136854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380010391.9
申请日:2013-02-14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7/10 , F24F1/0007 , F24F1/0011 , F24F3/00 , F24F7/007 , F24F11/79 , F24F13/14 , F24F2001/004
Abstract: 一种具有:设置有风扇(24)和换热器(23)的框体(10);前方吹出调整部件(30),能够自由转动地配置在形成于框体前面(11)的框体顶面(15)附近的前方吹出口(13);上方吹出调整部件(40),能够自由转动地配置在形成于框体前面(11)附近的上方吹出口(14)。在运转停止时,前方吹出调整部件(30)关闭前方吹出口(13),并且上方吹出调整部件(40)关闭上方吹出口(14),在制冷运转时,前方吹出调整部件(30)关闭前方吹出口(13),并且上方吹出调整部件(40)转动而打开上方吹出口(14),在制热运转时,上方吹出调整部件(40)关闭上方吹出口(14),并且前方吹出调整部件(30)转动而打开前方吹出口(13)。
-
公开(公告)号:CN102812253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080065532.3
申请日:2010-03-1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30 , F04D17/04 , F04D29/283 , F04D29/681 , F05D2240/306 , F05D2250/29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横流风扇。包括:叶轮单体(8d),其具备圆板状的支承板(8b)和多个翼片(8c),所述圆板状的支承板(8b)的旋转中心位于中央部,所述多个翼片(8c)沿所述支承板(8b)的外周配置,沿旋转轴方向延伸,并且两端被所述支承板(8b)支承;叶轮(8a),通过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固定安装多个所述叶轮单体(8d)而构成叶轮(8a);多条凹状的槽(14),它们设在相对于所述翼片(8c)的旋转方向成为后表面的翼片负压面(13a)上,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延伸;分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所述槽(14),并使相邻的槽(14)之间具有平坦部(M)。
-
公开(公告)号:CN115667813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080098815.1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4F13/20 , F24F1/0014 , F24F1/0029
Abstract: 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壳体,其构成外壳;室内热交换器,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轴流风扇,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将空气向前方输送,壳体具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其形成于比室内热交换器靠后方的位置;吹出空气的第一吹出口,其形成于壳体的比轴流风扇靠前方的下部的位置;吹出空气的第二吹出口,其形成于壳体的比轴流风扇靠前方的一侧部的位置;吹出空气的第三吹出口,其形成于壳体的比轴流风扇靠前方的另一侧部的位置;以及吹出空气的第四吹出口,其形成于壳体的比轴流风扇靠前方的上部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812253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080065532.3
申请日:2010-03-1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30 , F04D17/04 , F04D29/283 , F04D29/681 , F05D2240/306 , F05D2250/29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横流风扇。包括:叶轮单体(8d),其具备圆板状的支承板(8b)和多个翼片(8c),所述圆板状的支承板(8b)的旋转中心位于中央部,所述多个翼片(8c)沿所述支承板(8b)的外周配置,沿旋转轴方向延伸,并且两端被所述支承板(8b)支承;叶轮(8a),通过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固定安装多个所述叶轮单体(8d)而构成叶轮(8a);多条凹状的槽(14),它们设在相对于所述翼片(8c)的旋转方向成为后表面的翼片负压面(13a)上,沿所述旋转轴方向延伸;分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所述槽(14),并使相邻的槽(14)之间具有平坦部(M)。
-
公开(公告)号:CN104633807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10618221.5
申请日:2014-11-0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具备:框体(50),其具有底面面板(50c);室外热交换器(21),其设置于框体(50)的内部;风扇(22),其设置于框体(50)的内部;风扇马达(23),其设置于框体(50)的内部,用于驱动风扇(22);风扇马达支承板(24),其设置在框体(50)的内部且在比室外热交换器(21)靠正面侧的位置,用于支承风扇马达(23);加热器(30),其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风扇马达支承板(24)或风扇马达支承板(24)的周边。
-
公开(公告)号:CN104633806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10609738.8
申请日:2014-11-03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外机,该空调机的室外机具备:框体(50),其具有前侧面面板(50a),该前侧面面板(50a)形成有开口部(50a1);风扇(22),其设置于送风机室(20),该送风机室(20)形成于框体(50)的内部;室外热交换器(21),其设置于送风机室(20);承口(27),其设置于送风机室(20),并从开口部(50a1)的周缘向后方伸出;以及加热器(30),其在设置有承口(27)的送风机室(20)设置,并沿上下方向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1907323B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010198198.0
申请日:2010-06-04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可防止露水向上下风向板附着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该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1)的控制装置当开始制冷运转时,首先,使下摆风叶(200)逆时针倾斜运动而与下止挡件260抵接(S1),其后,使下摆风叶(200)顺时针旋转倾斜运动而在风扇壳体(60)内停止(S2),进而,使前摆风叶(100)逆时针倾斜运动而与前止挡件(160)抵接(S3),其后,使前摆风叶(100)顺时针倾斜运动,在风扇壳体(60)内停止(S4),下摆风叶(200)和前摆风叶(100)尽管在端缘彼此之间有间隙,但两者没有台阶差地顺畅配置而形成大体同一曲面。
-
公开(公告)号:CN11722281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180097651.5
申请日:2021-05-07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04D17/04
Abstract: 送风机是具有横流风扇的送风机,该横流风扇具有呈环状配置有多个叶片的叶轮。以与横流风扇的旋转轴垂直的截面进行观察,叶片具有在旋转方向侧为凹状的正压面、在反旋转方向侧为凸状的负压面、叶片的内周侧的连接正压面和负压面的圆弧状的内周侧端面、以及叶片的外周侧的连接正压面和负压面的圆弧状的外周侧端面。外周侧端面位于比内周侧端面靠旋转方向侧的位置。叶片的正压面满足正压侧第2曲面的曲率>正压侧第3曲面的曲率>正压侧第1曲面的曲率的关系。将叶片的正压面侧叶片面的正压侧第1范围、正压侧第2范围、正压侧第3范围的各范围投影到连结叶片的内周端和外周端的叶片弦线上时的长度满足正压侧第3范围长度>正压侧第1范围长度>正压侧第2范围长度的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704351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180095533.0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4F1/0011
Abstract: 室内机具备:壳体,其具有吹出口和吸入口,在内部形成有风路;横流风扇,其被配置在风路中,将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从吹出口吹出;稳定器,其使得在横流风扇旋转时在横流风扇的内部产生的空气的循环涡流稳定;以及引导壁,其构成风路中的比横流风扇靠下游侧的吹出侧风路的一个面,稳定器具有第一面,该第一面构成吹出侧风路的与引导壁对置的一个面,吹出侧风路的一部分形成为从第一面起在垂直方向上到引导壁的距离随着朝向下游而逐渐变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