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泵水冷系统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37377A

    公开(公告)日:2005-07-13

    申请号:CN200410081704.2

    申请日:2004-12-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66 H01L2924/0002 H01L2924/00

    Abstract: 提供不需要外部动力,可以向任意方向进行热输送,并且是可靠性高·低热阻的无泵水冷系统。具有:收容热交换用循环溶液1和上述循环溶液的蒸汽12的热交换循环溶液收容容器4;被设置在该收容容器的外壁的散热器2;将收容容器内的热交换用循环溶液1向收容容器外送出的溶液送出口5;将由高温的热交换用循环溶液1和循环溶液的蒸汽泡13构成的气液两相流体送入上述收容容器内的气液两相流体送入口8;以及具有第一输送路6、第二输送路7和第三输送路9、连接第一到第三输送路的循环溶液输送路A;第一输送路6与溶液送出口5连接、设置有显热排出热交换器10,第二输送路7上,内部的热交换用循环溶液与收容容器内的热交换用循环溶液以及蒸汽进行热交换,第三输送路9与上述气液两相流体送入口8连接并且设置有加热热交换器11。

    气泡泵型热输送设备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34857C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610108085.0

    申请日:2004-01-20

    Abstract: 可获得热阻小、热输送量大的气泡泵型热输送设备。具有热交换循环溶液存放容器(4)和循环溶液输送通道(A);该热交换循环溶液存放容器(4)由第1空间(4a)和由连通孔(2)连通到第1空间(4a)的第2空间(4b)构成,在各空间收容热交换用循环溶液(1)和循环溶液的蒸汽(12);循环溶液输送通道(A)具有与设于该容器(4)的溶液送出口(6)连接并设置有显热放散热交换器(10)的管(6)、设于容器(4)内的管(7)、及与气液二相流体送入口(8)连接并设置有加热热交换器(11)的管(9)。从气液二相流体送入口(8)流入的气液二相流体仅流入到第1空间(4a),由于流入而在备空间(4a、4b)内产生压力差时,第1空间(4a)与第2空间(4b)的气液界面位置变化。

    气泡泵型热输送设备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20466A

    公开(公告)日:2007-02-28

    申请号:CN200610108085.0

    申请日:2004-01-20

    Abstract: 可获得热阻小、热输送量大的气泡泵型热输送设备。具有热交换循环溶液存放容器(4)和循环溶液输送通道(A);该热交换循环溶液存放容器(4)由第1空间(4a)和由连通孔(2)连通到第1空间(4a)的第2空间(4b)构成,在各空间收容热交换用循环溶液(1)和循环溶液的蒸汽(12);循环溶液输送通道(A)具有与设于该容器(4)的溶液送出口(6)连接并设置有显热放散热交换器(10)的管(6)、设于容器(4)内的管(7)、及与气液二相流体送入口(8)连接并设置有加热热交换器(11)的管(9)。从气液二相流体送入口(8)流入的气液二相流体仅流入到第1空间(4a),由于流入而在各空间(4a、4b)内产生压力差时,第1空间(4a)与第2空间(4b)的气液界面位置变化。

    无泵水冷系统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27183C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申请号:CN200410081704.2

    申请日:2004-12-30

    Abstract: 提供不需要外部动力,可以向任意方向进行热输送,并且是可靠性高·低热阻的无泵水冷系统。具有:收容热交换用循环溶液(1)和上述循环溶液的蒸汽(12)的热交换循环溶液收容容器(4);被设置在该收容容器的外壁的散热器(2);将收容容器内的热交换用循环溶液(1)向收容容器外送出的溶液送出口(5);将由高温的热交换用循环溶液(1)和循环溶液的蒸汽泡(13)构成的气液两相流体送入上述收容容器内的气液两相流体送入口(8);以及具有第一输送路(6)、第二输送路(7)和第三输送路(9)、连接第一到第三输送路的循环溶液输送路(A);第一输送路(6)与溶液送出口(5)连接、设置有显热排出热交换器(10),第二输送路(7)上,内部的热交换用循环溶液与收容容器内的热交换用循环溶液以及蒸汽进行热交换,第三输送路(9)与上述气液两相流体送入口(8)连接并且设置有加热热交换器(11)。

    气泡泵型热输送设备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06240C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410002461.9

    申请日:2004-01-20

    Abstract: 本发明可获得热阻小、热输送量大的气泡泵型热输送设备。具有热交换循环溶液存放容器(4)和循环溶液输送通道(A);该热交换循环溶液存放容器(4)由第1空间(4a)和由连通孔(2)连通到第1空间(4a)的第2空间(4b)构成,在各空间收容热交换用循环溶液(1)和循环溶液的蒸汽(12);循环溶液输送通道(A)具有与设于该容器(4)的溶液送出口(6)连接并设置有显热放散热交换器(10)的管(6)、设于容器(4)内的管(7)、及与气液二相流体送入口(8)连接并设置有加热热交换器(11)的管(9)。从气液二相流体送入口(8)流入的气液二相流体仅流入到第1空间(4a),由于流入而在各空间(4a、4b)内产生压力差时,第1空间(4a)与第2空间(4b)的气液界面位置变化。

    通信机器的散热构造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90391C

    公开(公告)日:2006-12-13

    申请号:CN00812651.8

    申请日:2000-06-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445 H05K9/0024

    Abstract: 在已有的通信机器中,存在着难以高效率地降低安装在印刷电路基板上的发热性元件的温度,和难以降低壳体的表面温度那样的问题。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备有安装在印刷电路基板(2)上具有发热性元件(1)的通信电路,覆盖通信电路,抑制从外部向上述通信电路入射电磁波的屏蔽盒(3),收藏屏蔽盒(3)和印刷电路基板(2)的壳体(4),沿屏蔽盒(3)内壁安装的进行面方向热扩散的热扩散部件(5),和设置在屏蔽盒(3)与壳体(4)内壁之间的绝热层(6)。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