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24349A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0980147078.3
申请日:2009-11-19
Applicant: 三菱制钢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0216 , Y10T16/5385 , Y10T16/5387
Abstract: 以使液晶部自动打开的角度比现有的便携电话机等的中心角70°~90°小为技术问题。该技术问题通过下述半自动型铰链加以解决,该半自动型铰链中,通过伴随弹性材料所产生的按压使插通于铰链的单轴的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抵接从而产生旋转摩擦力矩,从该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的主体部和液晶部折叠的状态到完全打开的状态为止的液晶部能旋转区域被设定得比铰链的能旋转区域狭小,在所述第一凸轮的抵接面形成突起状体,在所述第二凸轮的抵接面的中心角0°~180°中在0°处形成切口部,接着从旋转初始部位起在旋转方向上依次形成凸顶部、倾斜面和深谷部,在中心角不足50°处具有所述凸顶部,并且在中心角0°处~凸顶部之间形成有在所述主体部与液晶部折叠时防止所述第一凸轮的突起状体向所述第二凸轮的切口部滑落的旋转角度限制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265584A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0980152307.0
申请日:2009-12-24
Applicant: 三菱制钢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023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滑动型铰链的能滑动区域的大体中间添加第三固定位置,确保通过N磁极和S磁极的回弹力和弹簧的辅助力的合力来进行从第三固定位置的脱离的有张有弛的开闭动作和中间位置。在该滑动型铰链机构中,滑动型铰链至少具有弹性体和磁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能进行相对移动并且对于从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完全关闭的第一固定位置到将该第二壳体完全打开的第二固定位置的能滑动区域,新增加所述第二壳体在能滑动区域的中间位置临时固定的第三固定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224349B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0980147078.3
申请日:2009-11-19
Applicant: 三菱制钢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0216 , Y10T16/5385 , Y10T16/5387
Abstract: 以使液晶部自动打开的角度比现有的便携电话机等的中心角70°~90°小为技术问题。该技术问题通过下述半自动型铰链加以解决,该半自动型铰链中,通过伴随弹性材料所产生的按压使插通于铰链的单轴的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抵接从而产生旋转摩擦力矩,从该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的主体部和液晶部折叠的状态到完全打开的状态为止的液晶部能旋转区域被设定得比铰链的能旋转区域狭小,在所述第一凸轮的抵接面形成突起状体,在所述第二凸轮的抵接面的中心角0°~180°中在0°处形成切口部,接着从旋转初始部位起在旋转方向上依次形成凸顶部、倾斜面和深谷部,在中心角不足50°处具有所述凸顶部,并且在中心角0°处~凸顶部之间形成有在所述主体部与液晶部折叠时防止所述第一凸轮的突起状体向所述第二凸轮的切口部滑落的旋转角度限制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265584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0980152307.0
申请日:2009-12-24
Applicant: 三菱制钢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023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滑动型铰链的能滑动区域的大体中间添加第三固定位置,确保通过N磁极和S磁极的回弹力和弹簧的辅助力的合力来进行从第三固定位置的脱离的有张有弛的开闭动作和中间位置。在该滑动型铰链机构中,滑动型铰链至少具有弹性体和磁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能进行相对移动并且对于从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完全关闭的第一固定位置到将该第二壳体完全打开的第二固定位置的能滑动区域,新增加所述第二壳体在能滑动区域的中间位置临时固定的第三固定位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