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3721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80023564.8
申请日:2019-04-02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由正极与负极隔着间隔件卷绕而成的卷绕型的电极体。电极体具有正极引线。正极引线具有:包含与正极接合的第1表面、以及与第1表面相反侧的第2表面的金属制的引线基材;和在引线基材的第2表面上,至少在隔着间隔件与负极相对的范围内形成的、以无机化合物为主成分的绝缘性的陶瓷层。
-
公开(公告)号:CN111937187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80023625.0
申请日:2019-04-02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26 , H01M2/22 , H01M6/02 , H01M10/04 , H01M10/0587
Abstract: 电池(10)包括:容纳卷绕型的电极体(11)的有底筒状的外装罐(51)、和按照堵住外装罐的开口部(53a)的方式在开口部隔着第1绝缘部件安装的第1极端子。第1极板具有由导电材料形成的第1芯体、和第1活性物质层,第1芯体的第1极端子侧的一边部从第1活性物质层的第1极端子侧的一边导出从而形成第1导出部,第1导出部包含向电极体的内周侧或外周侧弯曲而成的第1弯曲部(16)。第1极集电板的第1面接触第1弯曲部的第1极端子侧面,第1极端子与第1极集电板的第2面直接、或隔着导电部件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2522567B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210004138.X
申请日:2007-12-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70 , H01M10/0525 , H01M4/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0 , H01M4/04 , H01M4/66 , H01M4/662 , H01M10/0525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电体,其具有:有平坦面的基材部;从所述平坦面突出的多个第1突起;和从所述第1突起的顶部突出的多个第2突起,所述第1突起以规则的图案配置于所述基材部上,使其被配置于在所述平坦面内相互平行并且以第1间隔配置的多条第1假想直线与在所述平坦面内与所述第1假想直线垂直并以比所述第1间隔小的第2间隔配置的多条第2假想直线的交点、以及由相邻的两条所述第1假想直线和相邻的两条所述第2假想直线构成的矩形的中心,含有所述第2突起的第1突起的顶部的表面粗糙度Rz2是所述基材部的平坦面的表面粗糙度Rz0的1.3倍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636863B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0880008051.1
申请日:2008-03-1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7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8 , H01M4/134 , H01M4/366 , H01M4/483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Y02T10/7011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10),具有在表面上具有多个凸部(11a)的集电体(11)、在集电体(11)上形成的第1活性物质层(12)、和位于第1活性物质层(12)上并含有多个活性物质粒子(14)的第2活性物质层(15),多个活性物质粒子(14)各自位于集电体(11)上的对应的凸部(11a)上,第1活性物质层(12)和多个活性物质粒子(14)分别具有由SiOx(0<x<1)表示的化学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772709B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0880101948.9
申请日:2008-12-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G01R3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79 , H01M10/0525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的寿命推测方法,其中,在伴随着充放电循环进行的过程中,至少检测2次仅以不同的循环数进行充放电时的锂二次电池的放电后的开路时的电压。接着,将各电压值中的至少2个值相对于各循环数进行作图。然后,描画通过了各作图点的圆弧,基于该圆弧的大小来推测锂二次电池的寿命。基于该寿命推测来控制锂二次电池的充电和放电,从而能控制劣化的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02144317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0980134473.8
申请日:2009-08-3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22 , H01M2/1094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10/052 , H01M10/613 , H01M10/623 , H01M10/643 , H01M10/658 , H01M10/659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池组(1)具有:二次电池;将二次电池收容于内部的成型体(11);设置于二次电池与成型体的内表面之间,抑制成型体的外表面的温度上升的升温抑制层(13);和设置于二次电池与升温抑制层之间,在发生了来自二次电池的漏出物的情况下堵住该漏出物的阻挡层(12)。由此,在发生了熔融物等的内容物从二次电池流出那样的异常的情况下,防止内容物流出到电池组外部,抑制电池组表面的温度上升。
-
公开(公告)号:CN102037585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980118132.1
申请日:2009-05-2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 , H01M4/04 , H01M4/0421 , H01M4/0435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70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包括:(A)通过从相对于集电体(11)表面的法线方向(D)倾斜的方向(52)向在表面具有多个凸部(12)的集电体(11)表面入射蒸发了的蒸镀材料,在集电体(11)的多个凸部(12)上分别形成活性物质体(14)的工序;和(B)将形成有活性物质体(14)的集电体(11)沿着与集电体(11)表面平行的至少一个轴向拉伸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2017229A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0980114969.9
申请日:2009-09-1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0262 , H01M2/1066 , H01M2/109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便携电子设备具备壳体、电子设备主体、包括用于嵌合二次电池的电池嵌合部的电池收纳部、设置在电池收纳部的表面的发泡剂含有层、以及嵌合在电池嵌合部中的二次电池。发泡剂含有层通常层厚较小,在电池万一发热的情况下成为层厚较大的发泡层,呈现良好的绝热性能。由此,能够得到以高水准同时实现小型化及薄壁化的设计自由度、和安全性及可靠性的便携电子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1449408B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0780018249.3
申请日:2007-10-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134 , H01M4/661 , H01M4/70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具备集电体和担载在其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含有多个柱状粒子。集电体的表面包含凹部和被所述凹部区划的多个突出区域。所述突出区域上担载有柱状粒子。此外,本发明涉及采用所述负极的锂二次电池。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主要是循环特性优良的高容量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及采用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1981729A
公开(公告)日:2011-02-23
申请号:CN200980110564.8
申请日:2009-03-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139 , H01M4/483 , Y02T10/7011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包括:(A)准备在表面具有多个凸部(12)的集电体(11)的工序;(B)通过使蒸发了的原料从相对于集电体(11)的表面的法线倾斜的方向(E)入射,在多个凸部(12)上形成对应的多个柱状体(14)的工序;和(C)通过使多个柱状体(14)氧化,形成含有原料的氧化物的多个活性物质体(18)的工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