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子宫输卵管造影管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88324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410697154.0

    申请日:2014-11-28

    Inventor: 李红 王君

    Abstract: 一种子宫输卵管造影管,包括管道,其内部分为气囊通道和注射通道,气囊通道的末端设有气囊,前端安装有气囊通道塞;注射通道的末端与气囊膨胀后的最近距离为1cm,且其末端端部的中心开有孔洞,前端设有注射通道塞,孔洞的直径为1.1mm。本发明可以避免因注射通道末端过长,造成造影管顶住一侧子宫角,使其可能显影的输卵管而没有显影,导致一侧输卵管闭塞的假阳性表现。另外,细导丝可顺利注射通道进入子宫腔,在导丝引导下,可使部分过度前曲或后曲病例,造影管得于顺利插入子宫腔内。

    一种导丝导引型鼻肠管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40782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697518.5

    申请日:2014-11-28

    Inventor: 李红 王君

    Abstract: 一种导丝导引型鼻肠管,包括管体,外壁上设有长度刻度,其前端设有入口和管塞,末端设有出口;管体内设有导引导丝,导引导丝从管体的入口进入,从出口穿出,且在入口端设有导丝手柄;所述导引导丝的中心设有金属支撑杆,金属支撑杆的外层包裹有塑料层,塑料层外螺旋缠绕有金属丝,且导引导丝靠出口端的3cm内未设置金属支撑杆;所述管体靠出口的侧壁上开设有4个孔洞。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在管体的末端设置出口,使得导引导丝头能够通过出口穿出进入胃窦部,并且导引导丝靠出口端的3cm内未设置金属支撑杆,结构较软,其一方面可以避免插出鼻肠管后损伤胃肠道,又能够根据需要改变方向,顺利引导管体进入十二指肠。

    可控型食道支架释放推送器

    公开(公告)号:CN202437398U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120539751.2

    申请日:2011-12-21

    Inventor: 李红 王君

    Abstract: 可控型食道支架释放推送器,包括食道支架释放推送器,所述食道支架释放推送器包括调节柄、固定柄、手柄、外管、内管、细管、导引头、支架腔、支架;外管设有刻度线;支架腔由:内管远端、导引头近端和外管构成,支架腔内设有支架,支架腔近端设有细管,细管与导引头连通;细管设有孔,支架设有线圈,调节柄固定连接丝线,丝线穿过孔与线圈套接。本实用新型可控型食道支架释放推送器,能可控的、准确的将食道支架释放到食道狭窄处,支架释放、回收自如。大大地提高食道支架释放成功率、精确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种子宫输卵管造影管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246660U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20725308.8

    申请日:2014-11-28

    Inventor: 李红 王君

    Abstract: 一种子宫输卵管造影管,包括管道,其内部分为气囊通道和注射通道,气囊通道的末端设有气囊,前端安装有气囊通道塞;注射通道的末端与气囊膨胀后的最近距离为1cm,且其末端端部的中心开有孔洞,前端设有注射通道塞,孔洞的直径为1.1mm。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因注射通道末端过长,造成造影管顶住一侧子宫角,使其可能显影的输卵管而没有显影,导致一侧输卵管闭塞的假阳性表现。另外,细导丝可顺利注射通道进入子宫腔,在导丝引导下,可使部分过度前曲或后曲病例,造影管得于顺利插入子宫腔内。

    一种导丝导引型鼻肠管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246525U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20725090.6

    申请日:2014-11-28

    Inventor: 李红 王君

    Abstract: 一种导丝导引型鼻肠管,包括管体,外壁上设有长度刻度,其前端设有入口和管塞,末端设有出口;管体内设有导引导丝,导引导丝从管体的入口进入,从出口穿出,且在入口端设有导丝手柄;所述导引导丝的中心设有金属支撑杆,金属支撑杆的外层包裹有塑料层,塑料层外螺旋缠绕有金属丝,且导引导丝靠出口端的3cm内未设置金属支撑杆;所述管体靠出口的侧壁上开设有4个孔洞。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在管体的末端设置出口,使得导引导丝头能够通过出口穿出进入胃窦部,并且导引导丝靠出口端的3cm内未设置金属支撑杆,结构较软,其一方面可以避免插出鼻肠管后损伤胃肠道,又能够根据需要改变方向,顺利引导管体进入十二指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