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96763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854684.7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2J3/06 , G06F30/20 , G06F30/17 , H02J3/46 , H02J3/00 , H02J3/48 , H02J3/50 , G06F113/04 , G06F113/06 , G06F119/06 , G06F119/12 , G06F111/08 , G06F111/04
Abstract: 一种含风电不确定的暂态稳定约束最优潮流模型构建方法,步骤1:建立风力发电机不确定性变量的概率分布模型;步骤2:建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相关约束并进行等值解析将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过程约束转换成代数形式的暂态稳定约束;步骤3:基于风电概率分布模型,建立含风电出力预测偏差的模糊机会约束的暂态稳定约束最优潮流(Transient Stability Constrained Optimal Power Flow,TSCOPF)模型;步骤4:将含风电出力预测偏差的模糊机会约束的TSCOPF模型中的不确定性约束转换成确定性约束;步骤5:采用对立磷虾群算法对转化为确定性约束的TSCOPF进行求解。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风电不确定的暂态稳定约束最优潮流模型构建方法,适应于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对于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33232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072657.4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G06F18/2411 , G06N20/10
Abstract: 一种边界区域重要性采样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使用信息熵来确定边界区域;步骤(2)使用基于蒙特卡罗方差减少技术MCVR的采样方法,构造有效的采样,在采样过程中引入了偏差,使得评估阶段罕见事件的表征增加;通过以上步骤以高效的生成离线训练样本集。
-
公开(公告)号:CN110774928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1911039463.8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B60L53/38 , B60L53/39 , B60L53/12 , B60L53/122 , H02J50/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依据等效电感定位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法,包括移动发射端线圈到优化起始位置;通过LCR电桥测量和比较移动前后的发射端线圈两端的等效电感判断发射端线圈与接受端线圈是否达到更好的耦合状态,对发射端线圈进行水平移动;沿竖直方向移动发射端线圈,当发射端线圈压力增加时停止移动发射端线圈。充电装置包括线圈座、升降台、伸缩架、底座和导轨,还包括发射端线圈、控制器、X方向驱动电机、Y方向驱动电机、垂直伸缩机构和LCR电桥。本发明通过测量等效电感,据此对发射端线圈的位置进行调整,复杂度低,计算量小,易于实施;充电装置充电开始前将发射端线圈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移动至优化位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易于安装部署。
-
公开(公告)号:CN111049348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1911360144.7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一种非永磁式电磁力驱动的往复式动力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动作器,用于驱动物体发生往复运动;驱动线圈,用于产生感应涡流;电源系统,用于产生脉冲电流;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脉冲电流波形;所述壳体内设有驱动线圈、动作器,动作器置于驱动线圈中心轴线上,驱动线圈连接电源系统,电源系统连接控制系统。本发明一种非永磁式电磁力驱动的往复式动力装置,采用简单的机械结构实现了往复式运动的动力驱动,该装置产生的电磁力大小可调,控制精度高,使用场景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1468588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10287341.7
申请日:2020-04-13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B21D26/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件成形控制领域,公开了基于仿真优化的分离工件电磁力的工件成形控制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包含待成形工件、驱动线圈、空气域的电磁成形模型,模型包括第一电磁模块和第二电磁模块,第一电磁模块用于仿真计算工件的感应涡流分布和电磁合力,第二电磁模块用于仿真计算工件自身施加到工件上的电磁力,通过仿真计算将驱动线圈施加到工件上的电磁力与工件自身施加到工件上的电磁力分离,得到两个电磁力分量对电磁合力的贡献程度,指导电磁成形最优化设计,从而提高工件成形控制质量。本发明利用仿真计算,针对不同材质、规格的工件确定驱动线圈的匝数、位置以及线圈中脉冲电流的大小,针对性地提高工件成形质量,成本小。
-
公开(公告)号:CN110456155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910717893.4
申请日:2019-08-05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G01R2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电缆中间接头各接触面的接触电阻的方法,包括分别在中间接头附近的A、B、C、D、E点设置相同的导体引线便于测量电阻;分别测量电阻RAB,RBC,RCD,RCE,RAC;将A点处的导体引线电阻及导体引线的接触电阻合计为RA,类似地,得到B点处的电阻RB,C点处电阻RC,D点处的电阻RD,E点处的电阻RE;测量距离L1,距离L2,距离L3,距离L4;计算单位长度电缆线芯的电阻R0,以及电阻RA、RB、RC、RD、RE;计算A点与B点之间的电缆线芯的电阻R1,计算B点与C点之间的电缆线芯的电阻R2;通过计算得到接触电阻Rj1、Rj2、Rj3。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测量、计算得出电缆中间接头各接触面的接触电阻,便于发现、分析电缆中间接头存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468589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287350.6
申请日:2020-04-13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工件成形控制领域,公开了分离径向、轴向电磁力的工件翻边分析方法,建立包含待翻边板件和驱动线圈、空气域的电磁翻边模型,模型包括电磁模块和结构模块,电磁模块用于仿真计算径向电磁力分布Fr和轴向电磁力分布Fz,结构模块用于仿真计算板件的翻边效果;通过虚拟加载的方式,在保持轴向电磁力分布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比例增大或减小径向电磁力,分析径向电磁力对翻边效果的影响程度;或者保持径向电磁力分布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比例增大或减小轴向电磁力,分析轴向电磁力对翻边效果的影响程度。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工件翻边控制方法。本发明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优化工件翻边的设计,进而控制工件翻边,提高工件翻边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617396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10008841.X
申请日:2019-01-04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2M3/07
Abstract: 基于双电源实现电磁成形系统长寿命的电路结构及方法,该电路结构包括驱动线圈、放电开关;用于为驱动线圈提供能量的电容电源;用于为电容电源充电的整流二极管、充电开关;用于切换电容电源的晶闸管开关;用于检测驱动线圈电流的电流检测元件;所述电容电源包括正向电容电源、负向电容电源;所述充电开关包括第一充电开关、第二充电开关;所述整流二极管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所述晶闸管开关包括第一晶闸管开关、第二晶闸管开关。本发明主要通过采用双电源消除电容电源的反压、降低驱动线圈上耗散的焦耳热,回收大部分能量作为下一次电磁成形所需的能量,从而实现长寿命电磁成形系统,且能够提升电磁成形系统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468588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287341.7
申请日:2020-04-13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B21D26/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件成形控制领域,公开了基于仿真优化的分离工件电磁力的工件成形控制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包含待成形工件、驱动线圈、空气域的电磁成形模型,模型包括第一电磁模块和第二电磁模块,第一电磁模块用于仿真计算工件的感应涡流分布和电磁合力,第二电磁模块用于仿真计算工件自身施加到工件上的电磁力,通过仿真计算将驱动线圈施加到工件上的电磁力与工件自身施加到工件上的电磁力分离,得到两个电磁力分量对电磁合力的贡献程度,指导电磁成形最优化设计,从而提高工件成形控制质量。本发明利用仿真计算,针对不同材质、规格的工件确定驱动线圈的匝数、位置以及线圈中脉冲电流的大小,针对性地提高工件成形质量,成本小。
-
公开(公告)号:CN111468585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286344.9
申请日:2020-04-13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工件成形控制领域,公开了基于仿真的分离轴向电磁力的管件胀形分析及控制方法,建立包含待胀形管件和胀形线圈、轴向压缩线圈、空气域的电磁翻边模型,模型包括电磁模块和结构模块,电磁模块用于仿真计算径向电磁力分布Fr和轴向电磁力分布Fz,结构模块用于仿真计算管件的胀形效果。本发明采用虚拟加载轴向电磁力的方式,利用有限元软件仿真计算,在在保持径向电磁力分布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比例增大或减小轴向电磁力,进而分析轴向电磁力对管件电磁胀形壁厚减薄的影响程度;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优化压缩式管件电磁胀形的设计,进而控制管件胀形,提高管件胀形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