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80958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710414858.6
申请日:2017-06-05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烟煤/一氧化硅/无定形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复合负极材料是由无定形的SiO、无烟煤和柠檬酸通过机械球磨分散,然后烧结得到粒径约为13~15微米粉末状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无烟煤/一氧化硅/无定形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无烟煤矿经粉碎、除杂、高温处理后与SiO混合,再加入柠檬酸进行包覆,通过机械球磨复合得到前驱体,然后进行高温处理得到高比容量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复合材料将碳材料良好导电性和SiO高的储锂容量有效结合,显示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1 A/g条件下循环100圈以后可逆容量高达459.2 mAh/g,为SiO负极材料的实用化提供一定的可行性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05977473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610535236.4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三峡大学 , 宜昌科奔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无烟煤为原料的各向同性石墨/石墨烯复合微球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得的复合微球负极材料是将石墨化无烟煤得到的石墨微晶和石墨烯薄片粘接形成直径在10‑20微米的微球。具体步骤是将无烟煤经粉碎、除杂、高温石墨化、氧化插层、喷雾造粒处理后得到。石墨微晶在复合材料微球呈无规则排列,使得复合微球在整体上表现出各向同性的特征,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石墨负极材料因石墨片横卧对锂离子扩散的阻碍,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因锂离子扩散不均匀引起的过充、放电问题。石墨烯在复合微球内部形成连续的导电网络,既有利于电解液的渗入,也有利于提升复合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改善其倍率性能,极具商业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099105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557825.2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 宜昌科奔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H01M4/583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10/0525 , C01B3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3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球形多孔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所得的人造石墨材料由小于0.5微米的石墨纳米晶颗粒粘接成的球形颗粒,该球形颗粒粒径为5‑15微米,球形颗粒中分布有大量孔隙。该人造石墨的制备方法为将无烟煤矿经球磨、除杂、分散、包覆、高温热处理后得到。本发明得到的人造石墨材料纯度高达99.99%,通过调节石墨化程度及引入具有特殊结构的包覆碳使得材料0.5C可逆容量达到390mAh g‑1;多孔球形结构由大量石墨纳米晶颗粒组成,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也有利于电解液渗入球形颗粒内部。可商业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5977473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535236.4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三峡大学 , 宜昌科奔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87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2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无烟煤为原料的各向同性石墨/石墨烯复合微球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得的复合微球负极材料是将石墨化无烟煤得到的石墨微晶和石墨烯薄片粘接形成直径在10‑20微米的微球。具体步骤是将无烟煤经粉碎、除杂、高温石墨化、氧化插层、喷雾造粒处理后得到。石墨微晶在复合材料微球呈无规则排列,使得复合微球在整体上表现出各向同性的特征,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石墨负极材料因石墨片横卧对锂离子扩散的阻碍,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因锂离子扩散不均匀引起的过充、放电问题。石墨烯在复合微球内部形成连续的导电网络,既有利于电解液的渗入,也有利于提升复合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改善其倍率性能,极具商业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236393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510546090.9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 宜昌科奔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C01B31/04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球形多孔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所得的人造石墨材料由小于0.5微米的石墨纳米晶颗粒粘接成的球形颗粒,该球形颗粒粒径为5?15微米,球形颗粒中分布有大量孔隙。该人造石墨的制备方法为将无烟煤矿经球磨、除杂、分散、包覆、高温热处理后得到。本发明得到的人造石墨材料纯度高达99.99%,通过调节石墨化程度及引入具有特殊结构的包覆碳使得材料0.5C可逆容量达到390mAh g?1;多孔球形结构由大量石墨纳米晶颗粒组成,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也有利于电解液渗入球形颗粒内部。可商业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7180958A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10414858.6
申请日:2017-06-05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烟煤/一氧化硅/无定形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复合负极材料是由无定形的SiO、无烟煤和柠檬酸通过机械球磨分散,然后烧结得到粒径约为13~15微米粉末状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无烟煤/一氧化硅/无定形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无烟煤矿经粉碎、除杂、高温处理后与SiO混合,再加入柠檬酸进行包覆,通过机械球磨复合得到前驱体,然后进行高温处理得到高比容量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复合材料将碳材料良好导电性和SiO高的储锂容量有效结合,显示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1 A/g条件下循环100圈以后可逆容量高达459.2 mAh/g,为SiO负极材料的实用化提供一定的可行性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05236393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546090.9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 宜昌科奔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C01B31/04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球形多孔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所得的人造石墨材料由小于0.5微米的石墨纳米晶颗粒粘接成的球形颗粒,该球形颗粒粒径为5-15微米,球形颗粒中分布有大量孔隙。该人造石墨的制备方法为将无烟煤矿经球磨、除杂、分散、包覆、高温热处理后得到。本发明得到的人造石墨材料纯度高达99.99%,通过调节石墨化程度及引入具有特殊结构的包覆碳使得材料0.5C可逆容量达到390mAh g-1;多孔球形结构由大量石墨纳米晶颗粒组成,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也有利于电解液渗入球形颗粒内部。可商业推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