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80958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710414858.6
申请日:2017-06-05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烟煤/一氧化硅/无定形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复合负极材料是由无定形的SiO、无烟煤和柠檬酸通过机械球磨分散,然后烧结得到粒径约为13~15微米粉末状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无烟煤/一氧化硅/无定形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无烟煤矿经粉碎、除杂、高温处理后与SiO混合,再加入柠檬酸进行包覆,通过机械球磨复合得到前驱体,然后进行高温处理得到高比容量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复合材料将碳材料良好导电性和SiO高的储锂容量有效结合,显示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1 A/g条件下循环100圈以后可逆容量高达459.2 mAh/g,为SiO负极材料的实用化提供一定的可行性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06299292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16789.7
申请日:2016-09-12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1M4/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无烟煤矿和红磷单质为原料的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得的复合负极材料是将无定形态的无烟煤和红磷单质机械球磨复合得到粒径约为7~10微米颗粒状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现阶段碳材料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存在放电比容量低、倍率性能差、成本高等问题。该磷/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无烟煤矿经粉碎、除杂、高温处理并将其与红磷单质混合,通过机械球磨复合得到高比容量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材料将磷负极高容量和碳材料良好导电性有效结合,显示出了优异的容量性能和倍率性能(0.1A g-1可逆容量高达382 mAh g-1),具有一定的商业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30590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02907.4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异形石料切割的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固定夹持座和至少一组活动夹持座,固定夹持座设有竖向固定板和若干横向限位杆,活动夹持座包括竖向支撑板和若干横向限位槽,横向限位槽与横向限位杆配合,固定夹持座和活动夹持座通过调节螺杆和调节螺母连接,固定夹持座和活动夹持座的相对侧均设有前端夹板,前端夹板通过长螺栓与竖向支撑板或竖向固定板连接,竖向固定板、竖向支撑板、前端夹板上设有供夹紧杆穿过的通孔,固定夹持座和活动夹持座上阵列设置多组夹紧杆,夹紧杆上设有限位机构和夹紧弹簧,夹紧弹簧设置在限位机构和竖向固定板之间或限位机构和竖向支撑板之间。该固定装置和方法对石料形成多个夹持点,提高夹持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48216B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710013321.9
申请日:2017-01-09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专利采用的方法为气相法,首次将红磷在低温密闭空间内加热形成磷蒸汽,与商业化的多孔泡沫镍产生原位化学反应,在泡沫镍基体表面形成片状NiXP/Ni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表征证实了包含单质Ni,NiP2和Ni5P4的特征峰,此方法得到了以泡沫镍为基体的NiXP/Ni(0.5
-
公开(公告)号:CN106848216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13321.9
申请日:2017-01-09
Applicant: 三峡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B82Y30/00 , H01M4/38 , H01M4/5805 , H01M4/661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采用的方法为气相法,首次将红磷在低温密闭空间内加热形成磷蒸汽,与商业化的多孔泡沫镍产生原位化学反应,在泡沫镍基体表面形成片状NiXP/Ni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表征证实了包含单质Ni,NiP2和Ni5P4的特征峰,此方法得到了以泡沫镍为基体的NiXP/Ni(0.5
-
公开(公告)号:CN105226251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590301.9
申请日:2015-09-17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7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纯碳复合负极材料,该复合负极材料以球形天然石墨为核心,经包裹厚度为10-15nm的包覆层而成,所述的包覆层由次外层为无定形碳及最外层的微晶石墨组成。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方法,具体是将无定形碳溶于分散介质中,加入球形天然石墨,添加消泡剂;再将其置于混浆机中搅拌均匀,得到的浆料在喷雾干燥机中进行雾化、干燥和造粒得到粉体物料;最后将得到的粉体物料置于炉中进行氮气气氛热处理,经过处理的粉体冷却至室温后即为纯碳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的纯碳复合负极材料纯碳材料的比容量超高、循环稳定性好;微晶石墨和无定形碳同时存在,能有效地分散深度嵌锂累积的应力,从而抑制因石墨层片剥落引起的容量衰减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5977473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610535236.4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三峡大学 , 宜昌科奔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无烟煤为原料的各向同性石墨/石墨烯复合微球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得的复合微球负极材料是将石墨化无烟煤得到的石墨微晶和石墨烯薄片粘接形成直径在10‑20微米的微球。具体步骤是将无烟煤经粉碎、除杂、高温石墨化、氧化插层、喷雾造粒处理后得到。石墨微晶在复合材料微球呈无规则排列,使得复合微球在整体上表现出各向同性的特征,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石墨负极材料因石墨片横卧对锂离子扩散的阻碍,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因锂离子扩散不均匀引起的过充、放电问题。石墨烯在复合微球内部形成连续的导电网络,既有利于电解液的渗入,也有利于提升复合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改善其倍率性能,极具商业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099105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557825.2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 宜昌科奔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H01M4/583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10/0525 , C01B3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3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球形多孔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所得的人造石墨材料由小于0.5微米的石墨纳米晶颗粒粘接成的球形颗粒,该球形颗粒粒径为5‑15微米,球形颗粒中分布有大量孔隙。该人造石墨的制备方法为将无烟煤矿经球磨、除杂、分散、包覆、高温热处理后得到。本发明得到的人造石墨材料纯度高达99.99%,通过调节石墨化程度及引入具有特殊结构的包覆碳使得材料0.5C可逆容量达到390mAh g‑1;多孔球形结构由大量石墨纳米晶颗粒组成,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也有利于电解液渗入球形颗粒内部。可商业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5977473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535236.4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三峡大学 , 宜昌科奔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87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2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无烟煤为原料的各向同性石墨/石墨烯复合微球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得的复合微球负极材料是将石墨化无烟煤得到的石墨微晶和石墨烯薄片粘接形成直径在10‑20微米的微球。具体步骤是将无烟煤经粉碎、除杂、高温石墨化、氧化插层、喷雾造粒处理后得到。石墨微晶在复合材料微球呈无规则排列,使得复合微球在整体上表现出各向同性的特征,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石墨负极材料因石墨片横卧对锂离子扩散的阻碍,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因锂离子扩散不均匀引起的过充、放电问题。石墨烯在复合微球内部形成连续的导电网络,既有利于电解液的渗入,也有利于提升复合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改善其倍率性能,极具商业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236393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510546090.9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 宜昌科奔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C01B31/04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球形多孔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所得的人造石墨材料由小于0.5微米的石墨纳米晶颗粒粘接成的球形颗粒,该球形颗粒粒径为5?15微米,球形颗粒中分布有大量孔隙。该人造石墨的制备方法为将无烟煤矿经球磨、除杂、分散、包覆、高温热处理后得到。本发明得到的人造石墨材料纯度高达99.99%,通过调节石墨化程度及引入具有特殊结构的包覆碳使得材料0.5C可逆容量达到390mAh g?1;多孔球形结构由大量石墨纳米晶颗粒组成,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也有利于电解液渗入球形颗粒内部。可商业推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