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9208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311049918.0

    申请日:2023-08-1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空调包括:室外单元;室外单元包括:第一风道;室外热交换器,设于第一风道内;室外风机,用于驱动第一风道内的室外风流动;压缩机;壳体内还设有第二风道,第二风道连接新风管,用于向室内送入新风;室外单元还包括:转轮,具有位于第一风道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第二风道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在室外风机按照第一方向转动时位于室外热交换器的迎风侧;控制器,用于基于新风湿度检测装置的检测值和室内湿度检测装置的检测值判断是否需要加强操作,并在判断为需要加强操作时控制压缩机升频或控制室外风机提高转速。本空调在避免室外热交换器结霜的同时能够实现新风加湿/除湿。

    热水供应设备
    2.
    发明公开
    热水供应设备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8734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380037618.2

    申请日:2023-02-28

    Abstract: 一种热水供应设备包括壳体、水箱、主体设备、管路、第一温度传感器、电加热器和控制器。所述管路包括第一盘管。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高度为第一高度。所述电加热器的高度为第二高度。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电加热器或所述第一盘管的加热时间。根据所述加热时间、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二高度,计算出预设温度。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水箱的水温以及所述加热时间,计算水温变化温度。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水温变化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调整所述热泵的运行状态或确定所述电加热器的运行状态。

    一种空调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726249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110914821.6

    申请日:2021-08-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空调装置的永磁同步电机发生失步时,实际的电机转子并没有旋转,而是处于一种来回摆动状态。此时,根据实际电压、电流计算的第一功率P1很小;而通过无位置传感器算法由电流、电压估算的位置还以为转子在旋转,进而估算的转速ω1不能反映转子的实际状态,因此,通过转速ω1计算出的第二功率P2不是实际的电机功率,而是大于此时的第一功率P1。因而,本发明通过第一功率P1和第二功率P2的关系即可判断电机是否失步,在不增加外部硬件电路的前提下,有效地检测出压缩机失步故障。

    一种空调器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899820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211375919.X

    申请日:2022-11-04

    Inventor: 于晓峰 张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面板组件、换热组件、风机;壳体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形盒体,包括第一开口;面板组件固定安装在第一开口上;面板组件上形成有进风口和位于进风口四周的多个出风口,至少其中一个出风口对应设置有补风口及补风风道;补风口与室内环境连通;补风风道的一端与补风口连通、另一端与出风口连通;换热组件固定安装在壳体内,一端的四周边缘与面板组件连接且位于进风口与各出风口之间;风机固定设置在壳体内,用于驱使室内空气由进风口进入换热组件的内侧,换热后由各出风口流出;且换热后的室内空气流出时带动部分室内空气经补风口进入补风风道后从出风口流出。本发明保证制冷效果的同时提高冷气流的出风温度。

    一种空调器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823661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211207182.0

    申请日:2022-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风机风道系统,其包括导流罩组件、电机支架、轴流风扇和电机,所述导流罩组件包括导流罩本体和沿其上边缘延伸设置的上附件、沿其下边缘延伸设置的下附件;所述电机支架竖直设置,所述电机支架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空调器室外机的底板上,所述电机支架的前端形成有开口端,所述电机支架的开口端与所述上附件、所述下附件连接;所述电机输出端驱动所述轴流风扇转动,所述电机的固定端安装在所述电机支架的中部。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中的风机风道系统结构不稳定,震动由风机传递至带有导流罩的前罩壳处,产生较大噪音和前罩壳变形的风险问题。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682304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211391574.7

    申请日:2022-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在压缩机的排气侧与室外换热器之间增加一冷媒支路,并在多联机空调系统制热期间控制该冷媒支路连通,使得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一部分进入室内换热器通过冷凝放热来实现室内制热,一部分从冷媒支路进入室外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内部的冷媒混合,以其高温来提高室外换热器的盘管温度,延缓了室外换热器的结霜速度,还可通过高温高压的冷媒来提高室外换热器的蒸发压力及蒸发温度,进一步延缓室外换热器的结霜速度,保证压缩机高频运行,确保了室内换热器的制热能力,并能够以降低除霜操作的频次来增加制热的时间,最大程度的稳定了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制热能力。

    变频空调器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451466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211101428.6

    申请日:2022-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变频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其至少具有压缩机、室外风机和第一换热器;室内机,其至少具有第二换热器;膨胀阀,以及控制器,其被配置成根据温度数据和运行模式判断进入或退出低温制冷模式或超低温制热模式,还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风机和所述膨胀阀执行低温制冷命令或超低温制热命令。本发明能够同时克服低温环境下制冷模式和超低温制热模式启动过程中可靠性差的问题,既能防止低温制冷模式下低压压力建立慢造成地空调器启动可靠性差,同时也能避免超低温制热模式下液击、空油运转等影响空调器可靠性的因素发生,使得变频空调器在极端工况下能够实现稳定启动及运行。

    一种空调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325667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210761994.3

    申请日:2022-06-30

    Inventor: 王冰 胡彦南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室外机、位于二者之间的截止阀、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截止阀的漏开参数;控制模块用于在首次上电时,按照第一目标频率进行控制,在非首次上电时,按照目标频率进行控制;用于在截止阀的漏开参数满足漏开条件时输出截止阀漏开信号;其中,第一目标频率为相对目标频率较低的频率。本发明仅在首次上电运行时对压缩机进行限制频率控制,并判断是否漏开截止阀,如没有漏开截止阀问题,不影响后续机组的正常使用;同时,在检测到存在漏开截止阀的问题时,输出截止阀漏开信号,以进行相应保护控制,最大程度上保护压缩机,在非首次上电时,对压缩机进行正常频率控制,可以达到快速制冷效果。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264767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210907669.3

    申请日:2022-07-29

    Inventor: 高岭 赵晓青 张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为室外机、线控器和室内机配置室外蓝牙MESH模组、线控蓝牙MESH模组、第一室内蓝牙MESH模组和第二室内蓝牙MESH模组;配置终端结合室外机信息和室内机第一信息组建室内外机通讯网络,结合线控器信息和室内机第二信息组建室内机通讯网络,使得同一室内外机通讯网络中的设备均能够通过蓝牙MESH模组与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同一室内机通讯网络中的设备均能够通过蓝牙MESH模组与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只要控制装置下发控制指令到网络中的任一台设备,该设备再将控制指令通过蓝牙MESH模组转发给同一网络中的其他设备,从而实现了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无线通讯,降低了系统的施工难度和成本。

    一种空调器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824769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1911141833.9

    申请日:2019-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器,换热回路上设有换热器,换热器包括扁管、第二集流管、第三集流管及连接管,第二集流管与第三集流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第二集流管与换热器下行流程内的扁管连通,第三集流管与换热器上行流程内的扁管连通,第二集流管包括空腔部、通道部及扰流部,空腔部与连接管连通,通道部的一端与空腔部连通,另一端与扁管连通,扰流部设于空腔部内,其可以有效避免空腔部内因涡流而导致的流动盲区,可以扰动空腔部内制冷剂的流动路径,促使空腔部内高压区与低压区的制冷剂混合,使进入不同通道部内的制冷剂能够均匀分配,实现同一根扁管内的不同微通道、相同流程内的不同扁管内制冷剂流量均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