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生石灰粉降低粘土含水率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3337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65888.2

    申请日:2023-05-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石灰粉降低粘土含水率的施工方法,具体涉及土石坝施工领域,包括施工架,施工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施工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三组固定架,施工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生石灰添加管和粘土添加管,工作人员通过粘土添加管将粘土通入施工架的内部,同时将生石灰添加管将生石灰通入施工架的内部,当多组压力推块同时收缩时,压力推块之间的直径变大,进而大型颗粒同步通过,而压力推块在失去外部压力后,弹簧柱通过自身弹簧的弹性带动压力推块恢复原处,进而压力推块通过弹簧柱的弹力来回抖动,将压力推块表面的混合物抖落,从而实现了提高了土料间的混合状态,避免分割孔被堵住,致使涂料无法正常传输进行下一步。

    一种堆石混凝土坝垫层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0886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628297.0

    申请日:2022-06-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堆石混凝土坝垫层结构及施工方法。堆石混凝土坝垫层结构,包括:设置在坝基上的垫层以及设置在垫层上的堆石层,垫层、堆石层均由块石与高自密实性能混凝土胶结而成;堆石层的上表面、垫层与堆石层之间的层间结合面均设置为凹凸不平的毛面。本堆石混凝土坝垫层结构采用堆石混凝土取代常态混凝土浇筑大坝河床段垫层,利用堆石混凝土水泥用量少、堆石参与具有阻断裂缝发展的优势,在坝基垫层结构中取消了施工缝的设计;同时在垫层中使用块石,吸收了部分混凝土水化热,降低了裂缝产生的几率,垫层采用整体浇筑,施工进度更快、坝体与垫层结合面胶结效果更好,而且可有效减少人员与材料的投入成本。

    一种预制混凝土模块移动机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9915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231315.6

    申请日:2023-0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预制混凝土模块搬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预制混凝土模块移动机构,包括包括:移动车,所述移动车通过齿轮和支柱活动连接有移动板;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移动车,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柄、连接于转柄两端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连接于相邻转柄之间的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在所述转柄的带动下能够转动上升或下降;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连接于所述转动架底部,所述夹持组件下方对应有所述移动板,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或释放预制混凝土模块。通过夹持组件将预制混凝土模块夹紧,能够代替人工搬运,省时省力;通过转动组件带动夹持组件转动上升将预制混凝土模块放置于移动板,由移动车进行搬运代替塔吊吊运,提高安全性。

    一种浇筑堆石混凝土坝体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8684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319915.4

    申请日:2023-10-12

    Abstract: 一种浇筑堆石混凝土坝体的施工方法:在待浇筑区域搭建模板与底面形成仓面;将堆石料铺填在仓面内形成堆石层;利用浇筑设备对堆石层进行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基于浇筑顺序由仓面边缘向中部逐步进行浇筑直至交汇区,每仓浇筑块的浇筑方量总和达到仓面的设计尺寸,完成由多个浇筑块构成的全部仓面浇筑以形成堆石混凝土的坝体;其中,交汇区位于坝体内部应力水平和耐久性要求低的区域。本申请通过改变常规浇筑顺序,优先浇筑坝体外侧的浇筑方式,使浇筑中产生的浮浆等性能劣化的材料汇集至坝体内部要求较低的区域并集中清除,不仅能够提高大坝浇筑的质量保证率,而且能够提高大坝层面的平整度,提高其层间抗剪稳定。

    一种岸堤安装式涌浪削弱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4468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559853.4

    申请日:2023-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岸堤防护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岸堤安装式涌浪削弱装置,包括气囊相对转动式摩擦耗能结构、冲击式从动旋转结构以及空心式浮力结构。该岸堤安装式涌浪削弱装置,一端固定安装于岸堤、另一端可以漂浮状态悬浮在水面,一旦涌浪产生,涌浪会不断冲击位于水面上方的转动翅,涌浪所形成的动能会传递至转动翅中,转动翅所形成的动能能够在端部的摩擦力作用下得到消耗,由于其利用单向转动的转动翅进行耗能,因此,不会由于部件弹性复位造成动能反向作用的现象,从而提高该阻浪装置的有效涌浪削弱能力,此外,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最大静止摩擦力,从而提高装置的工作适应范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