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食物处理器的外壳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598828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310445547.8

    申请日:2009-06-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7J43/0716

    Abstract: 一种用于食物处理器的外壳(10)包括主体部分(18)和盖(16)。盖(16)铰链连接至主体部分(18)。外壳的主体部分(18)包括金属足部(41),其与食物处理器的底部部件(12)匹配。底部部件(12)包括至少一个磁体(39),其借助于作用在足部(41)上的磁力,将足部(41)并且由此将主体部分(18),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在主体部分(18)的足部(41)和底部部件(12)之间提供垫圈(42),以将外壳(10)与底部部件(12)完全隔离,并且减少在食物处理器运作期间在外壳(10)中的振动。外壳(10)的主体部分(18)还可以包括垫圈条带(40)以当盖(16)闭合时密封外壳(10)。

    搅拌器叶片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69802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080070363.2

    申请日:2010-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7J43/0722

    Abstract: 描述了一种用于安装到搅拌器容器的内部基部以便围绕垂直轴旋转的搅拌器叶片或叶片。该叶片包括至少两个叶片翼,使得其可以包括四个叶片翼。该叶片包括本体、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第一叶片翼和第二叶片翼。本体包括穿孔,其中本体定位在第一水平面上。第一过渡段与第二过渡段以向下角度从本体的相对侧延伸出。第一叶片翼从第一过渡段向外延伸,其中第一叶片翼定位在第二水平面上。第二叶片翼从第二过渡段向外延伸,其中第二叶片翼定位在第三水平面上。叶片是一体式叶片并且可以处理约6-48盎司的工作介质。

    用于食品混合机的杯保持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2883622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180021586.4

    申请日:2011-02-28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食品混合机(20),该食品混合机(20)具有用于在杯(C)中混合食品的搅拌器(25)。杯架(31)设置有柔性保护罩(32),该柔性保护罩(32)容纳杯(C)。杯架(31)可移动穿过混合机(20)上的孔(90)并且带有夹持组件(33)和驱动器组件(34)。驱动器组件(34)相对于夹持组件(33)可移动并且由弹簧(35)偏压以使夹持组件(33)的指状件(56)与杯(C)保持接合。当想要释放杯(C)时,释放组件(80)克服弹簧(35)的偏压力。当杯架(31)移动穿过孔(90)时,杯架(31)与孔(90)之间的区域通过密封组件(91)密封,从而食物不能通过孔(90)。

    用于食品处理机的密封外壳

    公开(公告)号:CN103637711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310464633.3

    申请日:2009-08-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7J43/046 A47J43/0716 A47J2043/0738

    Abstract: 一种用于食品处理机的外壳(10),其包括适于被固定于基底(12)的主体部分(18),和可枢转地附着在主体部分上的盖(16)。主体部分包括侧壁(30)、后壁(32)和缩短的顶壁(34)。盖包括侧壁(36)、前壁(38)、顶壁(40)和缩短的后壁(42)。凸缘(54)从主体部分的侧壁和顶壁向外延伸,且在其上提供有衬垫(60)以产生外壳的盖和主体部分之间的密封。

    适于搅拌机的底座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316777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080007444.8

    申请日:2010-0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7J43/085

    Abstract: 适于搅拌机的底座(10)容纳罩盖电动机并且包括适于操作搅拌机的控制装置(26)。基座(10)包括进气口(28)、排气口(36)、以及挡板(38),其中排气口(36)和挡板(38)形成为搅拌机底座(10)底部(20)的一部分且用于降低由搅拌机发出的声音。搅拌机底座(10)的底部(20)包括部分由支撑凸缘(32)限定的内腔(30),加热的空气从内腔(30)排出。然后空气在通过排气口(36)离开之前被迫改变方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