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动式散热蒸发器及被动式散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828551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210302489.2

    申请日:2022-03-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动式散热蒸发器及被动式散热系统,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板体,板体内沿冷却工质流向依次设置有蒸汽防回流流道,蒸发流道和出口流道,蒸发流道包括多层微米级毛细流道,微米级毛细流道的一端与汇流腔连通,汇流腔与蒸汽防回流流道连通,微米级毛细流道的另一端与出口流道连通,采用本发明的蒸发器散热效果好,且适用于狭小空间使用。

    一种高精度的液氦温区材料热导率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0455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17574.8

    申请日:2025-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物性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精度的液氦温区材料热导率测量装置及方法,低温制冷模块用于产生设定温度范围的超低温测量条件;真空绝热模块包括依次布置在样品外侧空间的防辐射二级冷屏、多层绝热一级冷屏和真空腔体;承压样品台模块包括用于固定样品的无氧铜夹具,无氧铜夹具内设有热阻尼片,热阻尼片与冷头温度调节加热器抵接,冷头温度调节加热器位于承压冷盘上表面,承压冷盘下底面通过实心环氧树脂支撑杆与实心聚四氟乙烯支撑杆连接,实心聚四氟乙烯支撑杆下底面连接在不锈钢支撑杆上;厚度测量与控制模块利用伺服直线电机和传动杆控制和测量样品界面间的厚度;温度测量与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和控制热流计轴线处温度。

    一种低成本高性能导热硅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93118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83834.0

    申请日:2024-08-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成本高性能导热硅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导热硅脂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硅油:1‑200份,导热填料A:0‑1000份,导热填料B:0‑1000份,导热填料C:1‑500份,导热填料D:1‑500份,导热填料E:0‑200份,导热填料F:0‑200份,偶联剂:1‑20份。本发明的导热硅脂一方面热导率高,粘度适中,具有优异的触变性和低渗油率,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能,另一方面制备工艺简便,所用原料廉价易得且无需特殊处理,生产成本低。本发明的导热硅脂热导率可达8.50W/m·K,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能够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种低增益雪崩探测器仿真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27272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089724.3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增益雪崩探测器仿真方法及系统,本方法为:1)利用器件初始化模块设定低增益雪崩探测器的尺寸以及各设定位置的参数;2)构建低增益雪崩探测器模型并将其分割为多个微元,求解每一微元内的电势并根据电势梯度求电场;3)获得在每个微元中的粒子的生成和传播,并将每个微元内产生的能量沉积转化为电荷载流子沉积,用于激发载流子;4)根据电场和各微元内所激发的载流子,在不同辐照条件下,确定载流子的运动轨迹并记录载流子平均俘获时间;然后估算在激光激励下所述低增益雪崩探测器模型内部产生的载流子引起的感应电流;5)对感应电流进行处理后输出到示波器,得到不同辐照条件对应的仿真结果。本发明更为贴近实测试过程。

    基于时域光谱技术的陶瓷金属胶粘结构胶层厚度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9040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26731.3

    申请日:2022-1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赫兹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时域光谱技术的陶瓷金属胶粘结构胶层厚度估计方法,通过使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在反射模式下,对陶瓷金属胶粘结构件进行逐点的二维扫描,然后对每一个点的信号进行稀疏反卷积处理,从而得到胶层上下表面回波信号,计算得到厚度,从而得到整个结构件的胶层厚度分布云图,进而可以在非接触的情况下评价胶粘质量情况,指导胶粘工艺的改进。该方法解决了陶瓷金属胶粘结构件中胶层厚度无法测量的问题,为航空航天事业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一种基于相变蓄热与辐射制冷的反射式聚光光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871505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0986923.9

    申请日:2021-08-26

    Abstract: 一种基于相变蓄热与辐射制冷的反射式聚光光伏系统,属于新能源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聚光光伏与辐射制冷结合利用的效果不理想,导致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低以及聚光光伏条件下电池的冷却效果差的问题。它包括聚光光伏装置、相变吸热组件、辐射制冷涂层以及支撑架,其中所述聚光光伏装置包括地面反射镜、菲涅尔聚光镜以及光伏电池,地面反射镜、菲涅尔聚光镜及相变吸热组件分别安装在支撑架上,且所述相变吸热组件平行于菲涅尔聚光镜设置,光伏电池平行贴合在相变吸热组件上朝向菲涅尔聚光镜的一侧面,太阳光经地面反射镜反射至菲涅尔聚光镜,菲涅尔聚光镜形成的聚光光斑覆盖至光伏电池上。

    一种温度除垢换热器组合及其地源热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8513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010279800.7

    申请日:2020-04-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度除垢换热器组合及其地源热泵系统,第一阀门、第三阀门打开,第二阀门、第四阀门关闭,使得热水进入第二换热器进行换热,不进入第一换热器中,使得第二热管内的管束振动,从而达到强化传热以及除垢目的;第二热管内的温度感知元件检测的温度高于一定数值,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二阀门、第四阀门打开,第一阀门、第三阀门关闭,使得热水进入第一换热器进行换热,不进入第二换热器中,使得第一热管内的管束振动,从而达到强化传热以及除垢目的。本发明通过温度感知元件检测的温度,使得换热器根据温度不断的振动除垢和换热。

    一种可用于温度热管理的复合球形辐射保温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5510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777246.X

    申请日:2024-1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辐射散热和温度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温度热管理的复合球形辐射保温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复合球形辐射保温结构包括平板层和设于平板层上的微球结构,所述微球结构包括介质微球体层和覆盖于介质微球体层上的第一相变层,所述平板层包括由下到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金属层和第二相变层。本发明提出的可用于温度热管理的复合球形辐射保温结构在红外波段的发射率调制(高温发射率与低温发射率之差)可达到0.70,高温发射率高达0.90,具有良好的温控效果。

    一种双密度微通道歧管换热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3649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63748.0

    申请日:2024-0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密度微通道歧管换热器,包括位于上部的歧管层和位于下部的换热微通道层,所述歧管层包括位于上部面的流体入口汇管和位于下部面的流体入口歧管,所述流体入口歧管与流体入口汇管连通;换热微通道层包括位于上部面的高密度微通道和低密度微通道,所述低密度微通道位于高密度微通道的两侧,换热微通道层下部面与热源热连接;所述歧管层覆盖到在在高密度微通道层上部,且歧管层将高密度微通道区域包裹起来,有利于优化流体分配;所述歧管层设置流体出口,流体出口与低密度微通道相连。本发明有效降低微通道热沉壁面温差,应对散热设备的不均匀散热需求,改善设备内部温度分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