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6403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99643.3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判断图神经网络模型中子结构活性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首先在图神经网络模型中匹配含有第一子结构的所有化合物的集合,提取在所述化合物中含有该第一子结构的第二子结构集合,然后利用所述图神经网络模型计算每个第二子结构的活性或毒性预测值,以及每个第二子结构掩蔽第一子结构的活性或毒性预测值;计算第一子结构对于每个化合物的活性的贡献值;最后将所有贡献值的均值与阈值比较,判断所述第一子结构在所述图神经网络模型中是否为活性子结构;本发明在图神经网络模型中进一步探究结构‑活性关系,提供模型可解释性,深化领域理解,且计算结果准确可信,对推动图神经网络模型在化学、药物计算学等领域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380055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611009342.5
申请日:2016-11-16
Applicant: 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 , 南京大学
IPC: C02F11/04 , C02F11/147 , C02F1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泥厌氧消化的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它用于解决现有技术污泥厌氧消化装置效率低,稳定性差的问题,包括水解单元、脱水单元、调理单元和产甲烷单元,其中,所述的水解单元、脱水单元、调理单元和产甲烷单元依次连接,水解单元、调理单元和产甲烷单元上均设有进料口,脱水单元上设有排水层,产甲烷单元上设有出料口和导气管,水解单元、脱水单元、调理单元和产甲烷单元相邻的单元之间依次设有间壁一、间壁二和间壁三,间壁一、间壁二和间壁均为可开关活动装置,它通过将厌氧消化环节分为水解、脱水、调理和产甲烷四个阶段,可以针对性的提高各单元效率,进而提高整体污泥厌氧消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72738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478673.2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孔SAPO‑11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筛合成技术领域。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SAPO‑11分子筛材料是层层片状微晶聚集而成的圆饼状粒子,大小均匀、表面规整、比表面积大,对于水体污染物的吸附效果好,可用于液相反应吸附,同时,合成了三种不同硅含量和模板剂的SAPO‑11分子筛,对比显示,其中Si/Al2O3为0.2时,SAPO‑11分子筛的吸附效果最好,对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四环素吸附容量高达651.94mg/g,同时对于无机Pb2+的吸附容量也高达148.17mg/g。通过改变晶化方法,从源头上减少硅铝凝胶的残留,提高结晶度,通过加酸使已经残留的硅铝凝胶溶解,双重保障,避免在过滤分离过程中残留的硅铝凝胶形成致密层而造成滤布的堵塞,降低过滤分离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734104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1911140905.8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
IPC: C02F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布水布气装置及系统,所述装置包括长方体结构的滤砖本体,在滤砖本体内部设有两个关于滤砖本体长度方向中线对称分布的空腔,在滤砖本体两侧长边处都分别正对两个空腔各开设有一个控流间隙,使得空腔与外部连通,滤砖本体底部开设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沿长度方向贯穿滤砖本体并连通两个空腔,本发明的布水布气装置四周封闭,仅留有控流间隙,反冲洗布气采用从底部伸入装置内部空腔的气管,气体分配更加均匀,且减少装置间的空隙,降低气洗、水洗和气水联合洗三种工况下的死角区域面积,其布水布气均匀度达到90%以上,与常规布水布气装置相比,反冲洗能耗降低30‑40%。
-
公开(公告)号:CN113149364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500053.X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电解耦合生物滤池削减生化尾水毒性的方法,属于污水深度处理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1)生物滤池的构建:以陶粒为滤料或陶粒和硫磺的混合物为滤料,将其装填于反应器中,并在滤池两侧内嵌安装电极板,构建电解耦合异养/硫基自养型生物滤池;步骤2)生物滤池的启动和运行;步骤3)将待处理的生化尾水通过进水口泵入完成启动的生物滤池,根据生化尾水水质进行电解,调节水力停留时间,对生化尾水的毒性削减。并具有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构建电解耦合生物滤池用于生化尾水的毒性削减,显著提高去除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82432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1
申请号:CN201911140436.X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滤池布水布气装置及其系统和应用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滤砖本体和布水布气组件,滤砖本体内部设有两个空腔,滤砖本体的底部分别正对两个空腔处各开设有一个控流间隙,滤砖本体底部开设有水流通道,水布气组件包括头体和杆体,头体内部通过分隔板分为位于上层的布气区域,和位于下层的布水区域,杆体包括延伸至布水区域的布水杆,以及贯穿分隔板延伸至布气区域的布气杆。本发明的布水布气均匀度达到90%以上,与常规布水布气装置相比,反冲洗能耗降低30%‑40%。且布水布气装置及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水处理需求环境,进行模块化设计及组装,易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436691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797954.2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
IPC: C02F9/10 , C02F1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及其方法,属于脱硫废水处理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废水预处理系统、膜浓缩系统、蒸发结晶装置、试剂添加装置、控制器、电源装置;本发明中的废水预处理系统通过投加Ca(OH)2、Na2CO3两级反应以及加沉淀和澄清处理来降低水中的钙镁含量,而达到软化处理的目的;通过对浓缩液进行两级结晶处理,增加结晶效果,且浓缩液的初级结晶采用闭环处理过程,即浓缩液通过初级结晶盘初级结晶后,未完全结晶的残液经电磁阀三进入膜浓缩系统内,然后重新进行初级结晶处理,通过上述过程使浓缩液全部用于结晶过程,实现浓缩液的零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9384358A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811544928.0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 , 江苏三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电絮凝装置的一体化反硝化滤池,包括主体、入水口、调节池、电絮凝池、沉淀池、磁粉回收装置、反硝化池、消毒反应池、出水口和PLC控制器,入水口处设置有入水检测装置,调节池设置在主体内部左侧,调节池包括分析处理器、调节装置和搅拌装置一,电絮凝池电絮凝池包括电源板、正电极、负电极、电极板和搅拌装置二,沉淀池包括挡墙、斜管槽组、刮泥装置和分水槽,反硝化池设置在沉淀池的右侧,消毒反应池设置在反硝化池的右侧,出水口设置在主体的右侧壁上,出水口处设置有残氯检测装置,PLC控制器设置在出水口上方的主体右侧壁上。
-
公开(公告)号:CN106430527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040593.X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亲和性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生物亲和性填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15~20份,氧化石墨烯1.5~3份,交联剂1~2份,明胶15~20份,酶促活性调节剂3~5份,加工改进剂0.5~2份,高分子胶黏剂0.5~1份,生物填料颗粒55~80份,增塑剂5~8份。所述生物亲和性填料的密度为0.93~0.98g/cm3。本发明利用天然高分子物质和合成高分子材料表面丰富的羟基、羧基、氨基等化学活性基团,形成微生物与生物填料的同源性亲和力,使得填料的生物亲和性明显提高,大大降低微生物在填料表面附着生长难度,形成成熟生物膜的时间可以提前5~20天。
-
公开(公告)号:CN103112951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83728.0
申请日:2013-03-18
Applicant: 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
IPC: C02F3/30 , C02F10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05 , C02F3/301 , C02F2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含二甲基甲酰胺合成革废水的生化方法,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其步骤为:将待处理的合成革废水通入好氧污泥-厌氧填料结构的新型膜生物反应器,该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包括好氧区和厌氧区;待处理的合成革废水先进入好氧区,好氧区采用专性驯化以硝化菌为优势菌群的活性污泥,控制好氧区污泥回流比为100-300%,并调节好氧区的pH值为8-9;经过好氧区处理后的合成革废水进入厌氧区,厌氧区填充悬浮填料,容积比为30-60%之间;经过厌氧区处理后的合成革废水排出好氧污泥-厌氧填料结构的新型膜生物反应器。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出水氨氮和总氮可以稳定达到《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2-2008)的排放标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