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969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311403646.X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氧化硫脱除单元,用于干法脱除烟气中的SO3工艺,包括:固碱喷嘴,其设置在脱硝通道的烟气出口处并均匀间隔布设,固碱喷嘴接收碱性固体颗粒状吸收剂且喷射方向与烟气流向相同;静态混合筒,其设置在固碱喷嘴下方且数量与喷嘴相适应,用于接收受热膨胀后的碱性固体颗粒以及烟气,并以涡流的方式混合接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三氧化硫脱除系统及方法。通过将脱除单元设置在脱硝烟道出口,本发明可有效避免对脱硫塔的工艺影响;通过固碱喷嘴和静态混合筒的协同配合,既保证了三氧化硫脱除效率,又可减少筒内的结垢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985935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311358975.7
申请日:2023-10-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改性聚丁烯‑1组合物、聚丁烯‑1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蜂窝管及其应用。该组合物包括100重量份共聚聚丁烯‑1、17‑43重量份均聚聚丁烯‑1、7‑18重量份聚丙烯、0.2‑1.6重量份助剂。由该组合物制备得到聚丁烯‑1合金材料,将该合金材料用于聚丙烯蜂窝管的粘结层,能够显著提高聚丙烯蜂窝管的粘结强度和耐低温性,并且降低布管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85429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11344882.9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云边协同中的服务协同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属于云边协同技术领域。系统包括:统一接入组件,用于维护组件服务和业务应用的注册表,以及管理不同地理位置、不同部署模式的服务和应用的接入和访问控制;统一授权组件,用于提取全局统一的授权管理;统一部署组件,用于根据请求将应用部署到总部云或边缘云中;访问组件,用于提供应用对服务的访问接口。该系统提供统一接入组件,对不同地理位置、不同部署模式的服务和应用进行统一接入,在全局统一授权体系的控制下,部署在任意位置的应用可访问部署在任意位置的服务,实现分布式架构下跨地域、跨组织的互联互通。
-
公开(公告)号:CN11985180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11344903.7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 华东理工大学
IPC: G16C20/30 , G16C20/70 , G06N3/049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加工装置石脑油PINOA值的预测方法、系统、介质及处理器,属于石油化工生产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二次加工装置中石脑油当前的馏程数据和密度数据,其中馏程数据包括:初馏点、各馏出温度和终馏点;将馏程数据和密度数据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石脑油属性预测模型,以得到该石脑油的PINOA值,其中,PINOA值为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烯烃、芳烃中每一者的含量。该方法提供了一种无需实验分析设备,直接根据石脑油当前的馏程数据和密度数据预测其PINOA值的技术方案,成本低、速度快、易于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1985179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11344864.0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直馏石脑油属性的预测方法及系统,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预测方法包括:获取合成待预测直馏石脑油加入的每种原油所占的比例、每种原油各自对应的直馏石脑油的收率以及镏程数据;将每种原油所占的比例、每种原油各自对应的直馏石脑油的收率以及镏程数据,输入至预先训练好的预测模型,基于预测模型中的馏程切割模型获得待预测直馏石脑油的第一属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获取到的合成待预测直馏石脑油加入的每种原油所占的比例、每种原油各自对应的直馏石脑油的收率以及镏程数据,输入至预先构建好的预测模型中的流程切割模型,确定待预测直馏石脑油的第一属性,既缩短了对石脑油属性分析周期也提高了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5245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311113262.4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高分子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组合物、聚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组合物包括:丙烯共聚物、聚1‑丁烯和透明剂;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丙烯共聚物,聚1‑丁烯为1‑15重量份,所述透明剂为0.1‑0.5重量份;其中,所述丙烯共聚物含有式(1)#imgabs0#所示的结构单元A和式(2)#imgabs1#所示的结构单元B;所述丙烯共聚物中结构单元B的含量为2‑4重量%。基于该组合物制备得到的聚丙烯树脂,可兼顾超低雾度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可实现雾度低于12%,最低可低至6%。
-
公开(公告)号:CN11938059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0919354.5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联锁逻辑的仿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属于仿真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预定义的逻辑组件,所述逻辑组件的参数包括:逻辑组件的状态参数和各逻辑组件之间的组态参数;根据所述联锁逻辑的运行流程,将获取到的逻辑组件构建为待执行的仿真组态,所述仿真组态包括所述联锁逻辑运行的控制参数;以及触发并执行所述仿真组态,以模拟所述联锁逻辑的运行过程。其中,通过显示界面显示所述逻辑组件和所述仿真组态,并显示所述仿真组态的执行过程。该仿真方法能够在生产设备实施前辅助其联锁逻辑的验证,培训相关人员的操作规程,提高培训人员对生产设备尤其是其联锁逻辑的掌握深度和操作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937197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0919826.7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废物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苯乙烯焦油利用方法与利用系统,该方法包括在焦炭塔转入生焦时期时,苯乙烯焦油与经过加热后的焦化原料混合后从焦炭塔底部引入焦炭塔中进行延迟焦化反应;其中,生焦时期的条件包括:操作温度为480‑500℃。本发明的方法将苯乙烯焦油作为资源利用进焦化塔中回炼利用,节省危废处理费用,同时实现废物再利用,增加产品价值,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并且该方法不会造成分馏塔等设备结焦,保证了该反应的安全平稳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37097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0914495.8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IPC: C02F1/72 , C02F1/00 , C02F103/34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工生产工艺领域,公开了一种炼油催化气碱渣的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1)将炼油催化气碱渣与乙烯废碱液进行预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料;(2)将所述第一混合料与空气进行旋流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料;(3)将所述第二混合料进行湿式氧化反应,并将得到的氧化反应产物进行气液分离,得到废水和废气。可实现氧化反应处理后产物中硫化物含量降至低于9×10‑5重量%,有利于后续污水场生化系统平稳运行;充分利用硫化物氧化反应所产生的热量,节省反应装置的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916163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310728450.1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IPC: C08J9/36 , B01J20/26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40 , B01D17/022 , C08J9/42 , C08L61/28 , C08L61/06 , C08L6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改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油海绵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吸油海绵包括三维多孔高分子基体和包覆在所述三维多孔高分子基体上的热固性树脂;所述吸油海绵对油品的吸附量不低于30g/g;所述吸油海绵对油品的饱和吸附量在吸附‑解吸附循环使用30次后仍不低于30g/g。本发明所述吸油海绵,在保持原有三维多孔高分子基体高回弹性、高孔隙率的基础上,具有超疏水超亲油性能,所述吸油海绵用于含油污水处理,对含油污水中油品的选择性强,对油品的吸附容量大且能够循环使用,在循环使用30次的情况下吸附能力基本没有衰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