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陆上四叶型的风机扩展基础整体钢筋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967045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197495.1

    申请日:2014-05-12

    发明人: 刘蔚

    IPC分类号: E02D27/44 E02D27/4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陆上四叶型的风机扩展基础整体钢筋结构,包括上部钢筋构架,下部钢筋构架,联接上部钢筋构架和下部钢筋构架的中部钢筋构架,上部钢筋构架和下部钢筋构架平行设置,充分利用四叶型的体型结构,发挥四叶结构的受力特点,扩展基础体型为四叶布置形式,整个基础成四叶体型,整体混凝土结构需与相匹配的钢筋结合成整体受力结构,基础钢筋按四叶体型布置,与基础环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承受上部荷载结构,四叶型整体钢筋混凝土基础结构,受力明确,具有安全性高,基础成本降低,能适应于地基承载力大于250MPa的陆上风电场四叶扩展基础。

    一种低水头转浆式水轮机双重调节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50257B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210123728.4

    申请日:2012-04-25

    发明人: 王耀洲

    IPC分类号: F03B15/12

    CPC分类号: Y02E10/226

    摘要: 本发明属于水力机械工程,特别是一种低水头转浆式水轮机双重调节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其特征是:在叶片配压阀(10)与叶片接力器(11)之间的第一油管(14)上连接第一三通阀(12),在叶片配压阀(10)与叶片接力器(11)之间的第二油管(15)上连接第二三通阀(13)。本发明的优点是:1、可防止立式水轮发电组在停机或由发电工况转换到调相工况过程中发生抬机,减少卧式水轮发电机组在这两个过程中水流对机组的轴向后推力,提高机组的稳定性。2、有利于机组的停机,增加制动力矩;有利于缩短由发电工况转换到调相工况过程的时间,使机组很快过度到稳定状态。3、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平底等截面钢岔管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650361B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210155593.X

    申请日:2012-05-18

    IPC分类号: F16L41/02

    摘要: 本发明属于压力管道体型设计领域,特别适用于水电站联合供水的压力管道,涉及一种平底等截面钢岔管,其特征是:它至少包括主管段、椭圆渐缩段、椭圆衔接段、渐变段、岔管段、支管段,主管段、椭圆渐缩段、椭圆衔接段、渐变段、岔管段、支管段依次相接,管底保持水平。它解决了平底和等截面问题,对施工期、检修期排水及交通提供了便利;且管壳体型明确,可以制作;且可改善岔管水力学条件和结构受力条件。

    一种新型的风力发电预制混凝土塔架构件接缝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95668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112541.9

    申请日:2013-04-02

    IPC分类号: F03D11/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风力发电预制混凝土塔架构件接缝结构及方法,其特征是:它至少包括:风力发电预制钢筋混凝土塔架构件之间的纵缝(1)和横缝(2)以及锚固钢板(3)、高强螺栓(4)、套筒(5)、固定螺栓(6)、固定螺母(7)和防水胶(8);预制钢筋混凝土塔架构件水平方向各有向纵缝(1)延伸的锚固钢板(3),锚固钢板(3)与高强螺栓(4)的一端连接为一体;高强螺栓(4)另一端通过螺纹与套筒(5)连接,两侧套筒(5)通过固定螺栓(6)和螺母(7)固定连接;上下预制钢筋混凝土塔架构件各有向横缝(2)方向的定位键槽(9)和定位键(10),定位键槽(9)和定位键(10)通过环氧树脂(11)胶接。该结构能加快预制构件的拼装进度,节省时间,施工方法简单,施工方便。

    风力发电预制钢筋混凝土塔架顶推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95288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112614.4

    申请日:2013-04-02

    发明人: 杨静安

    IPC分类号: E04H12/34

    摘要: 本发明是风力发电预制钢筋混凝土塔架顶推安装方法。其特征是:塔架是锥形圆筒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塔架共分为四个塔节,每个塔节高度一致,从塔架底部至顶部次为第一塔节、第二塔节、第三塔节和第四塔节;这种风力发电预制钢筋混凝土塔架顶推安装方法按照水平轨道及滑动平台的搭建、第四塔节平推、第四塔节竖推、第三塔节平推、第三塔节与第四塔节对接、第三塔节与第四塔节竖推、第二塔节的平推、第二塔节与第三塔节的对接、第二塔节、第三塔节与第四塔节竖推、第一塔节的平推、第一塔节与第二塔节的对接、塔架与基础平台对接、塔架体外索张拉的步骤进行。本发明通过平推和竖推两种方式的结合避免了高空作业、实现塔架的快速搭建、降低安装成本。

    风电场风机基础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74909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30298.6

    申请日:2013-01-28

    发明人: 刘蔚

    IPC分类号: E02D3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场风机基础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方法,其特征是:设第一半径的内圆圆心内布置1根护筒型混凝土灌注桩作为该基础的竖向抗压承载力试桩;设第一半径处布置4根混凝土灌注桩作为竖向抗压承载力锚桩;由4个锚桩构工字梁,工字梁的中间通过千斤顶与抗压承载力试桩连接,由4个锚桩和工字梁提供反向力,由电动高压油泵向千斤顶供给动力,由千斤顶将荷载加载到中心点布置的试桩上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该方法竖向抗压承载力试桩施工工艺性好,软基基础安全性高,成本合理,适应于沿海滩涂流沙区域。

    多级竖井旋流联合消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031825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310013891.X

    申请日:2013-01-15

    发明人: 贺威 南洪

    IPC分类号: E02B8/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及水力消能领域,是多级竖井旋流联合消能结构。它包括进口段、若干竖井旋流段、若干连接段和退水段,其特征是:进口段的输出端与第一级竖井旋流段的输入端直接导通,第一级竖井旋流段通过一段连接段与第二级竖井旋流段导通,其后相邻两级竖井旋流段之间都通过一段连接段导通,直至末级竖井旋流段,末级竖井旋流段的输出端直接与退水段导通。本发明通过将每级竖井旋流段首尾相接,能有效解决水电站高水头泄洪消能问题,并具有消能率高、布置灵活、节约工程投资、可定型设计的特点。

    平底等截面钢岔管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50361A

    公开(公告)日:2012-08-29

    申请号:CN201210155593.X

    申请日:2012-05-18

    IPC分类号: F16L41/02

    摘要: 本发明属于压力管道体型设计领域,特别适用于水电站联合供水的压力管道,涉及一种平底等截面钢岔管,其特征是:它至少包括主管段、椭圆渐缩段、椭圆衔接段、渐变段、岔管段、支管段,主管段、椭圆渐缩段、椭圆衔接段、渐变段、岔管段、支管段依次相接,管底保持水平。它解决了平底和等截面问题,对施工期、检修期排水及交通提供了便利;且管壳体型明确,可以制作;且可改善岔管水力学条件和结构受力条件。

    一种由导流洞采用“龙翘尾”型式改建成泄洪洞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62230A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1110049509.1

    申请日:2011-03-02

    发明人: 任苇

    IPC分类号: E02B8/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导流洞采用“龙翘尾”型式改建成泄洪洞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该设计方法是将一种导流洞采用“龙翘尾”式改建成泄洪洞,通过在导流洞尾部增设竖井段、水平转弯段,使所述水平转弯段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导流洞的水平高度。本发明优点:通过该设计方法改建的泄洪洞,具有洞内结构简单,施工工艺容易操作;能够改善工作闸门受力;使下游的消能问题容易解决,降低了造价成本。

    高地应力窄河谷反拱水垫塘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55687A

    公开(公告)日:2009-10-14

    申请号:CN200910022474.5

    申请日:2009-05-12

    IPC分类号: E02B8/06

    摘要: 本发明属于水电站坝后集中泄洪消能结构,特别是一种高地应力窄河谷反拱水垫塘及设计方法,其结构特征是:包括底板(1)、拱座(2)及锚筋桩(3),底板(1)整体为拱型混凝土结构,拱型混凝土底板(1)两端与拱座(2)连接为一体;锚筋桩(3)在拱型混凝土底板(1)下端间隔排布,每根锚筋桩(3)与底板(1)下端保持垂直;两端的拱座(2)处在两端的护坡(9)下端。其设计方法分5个步骤完成,充分利用天然“锅底”型河床,避免梯形开挖而触及河谷底部地应力集中区,并采用反拱形结构将大部分荷载通过拱座最终传递给岩体,而不是全部由河床来承担,改善河谷底部的应力集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