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模块以及面光源装置
    8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52550C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580020093.3

    申请日:2005-06-10

    Inventor: 幕田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2/88 F21V19/001 H01R12/772

    Abstract: 一种连接件,连接端子(39)使夹片(73)与固定片(71)上下相对,各自前端上设置的爪(74A)与爪(74B)的间隔比柔性印刷基板(48)的厚度稍微窄。因此当把柔性印刷基板(48)向基板插入口(68)插入时,则柔性印刷基板(48)被夹住并保持在爪(74A)、(74B)之间。这样柔性印刷基板(48)被临时保持在插入连接件的状态。且在操作柄(46)的前端部突出设置有突起(77),在柔性印刷基板(48)上设置有突起(77)嵌入的缺口(79),因此当把操作柄(46)水平扳倒而使突起(77)嵌合到缺口(79)时,则柔性印刷基板(48)不会从基板插入口(68)脱落。因此,在把连接件锁紧的状态下,通过止脱机构能可靠地防止柔性印刷基板(48)脱落。

    喇叭连接线用插头和喇叭端子及与其相关的喇叭连接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0416922C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03145287.6

    申请日:2003-06-27

    Inventor: 菊池英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R5/04 H01R4/4836 H01R4/4881 H04R1/06

    Abstract: 本发明有关一种用在像家庭剧院那样利用多频道使用大小多个喇叭的音响系统中的将喇叭及扩大器等喇叭端子和连接线作简单、正确的衔接且不会发生误接的连接线用插头、与此插头所衔接的扩大器端等的喇叭端子及使用该插头和端子的连接器系统。其正面为正、负两极的端子插入孔(2),后面则为与前述两极相对应的连接线插入孔(3),内部中空的插头本体(1)内部设置插入前述端子插入孔(2)的喇叭端子,用两面具弹性的舌片(5a、5b)挟持,同时设置和该舌片(5a、5b)衔接,将插入前述连接线插入孔(3)中的连接线的捻线(w2),用两面具弹性的连接线挟持用舌片(6a、6b)挟持,且该舌片(6a、6b)是利用由露出插头本体(1)外的操作片(7)来控制连接线挟持部的开阖。

    印刷电路板用连接器
    8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97717C

    公开(公告)日:2008-06-25

    申请号:CN200410061808.7

    申请日:2004-06-25

    Inventor: 弦弓滋 浅井清

    Abstract: 要在电气上同时利用装设在连接器内的远电路板侧触头构件和电路板侧触头构件是困难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由,具有可插入柔性电路板(18)的电路板插入孔(12a)的连接器外壳(12),设在电路板插入孔(12a)内的远电路板侧触头构件(13),在电路板插入孔(12a)内比远电路板侧触头构件(13)更靠近安装用电路板(17)设置的电路板侧触头构件(14),插入电路板插入孔(12a)内时位于远电路板侧触头构件(13)与电路板侧触头构件(14)之间的、从远电路板侧触头构件(13)一侧的表面到电路板侧触头构件(14)一侧的表面设有中介用触头(15e、16e)的远电路板侧触头用插片(15、16),等构成的印刷电路板用连接器。

    连接器
    8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03989A

    公开(公告)日:2008-06-18

    申请号:CN200680021982.6

    申请日:2006-05-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2/79 H01R12/594 H01R12/88 H01R13/193 H01R43/16

    Abstract: 一种能容易地装配的超薄连接器,包括:基座(10),具有并排布置在其下表面的定位凹陷(16);连接端子(30),每个通过对折针状金属材料且将折叠部分压在一起而形成,且每个位于定位凹陷(16)中使得每个连接端子(30)的两个自由端从基座(10)凸出;粘合带(39),粘合且集成到基座(10)的下表面并将连接端子(30)固定到基座(10);以及操作杆(40),枢转地支撑一对枢转轴(45)在基座(10)处且举起连接端子(30)的宽截面(35),该对枢转轴(45)从操作杆(40)的两末端表面共轴地凸出。

    扁平型电缆用电连接器
    8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94647C

    公开(公告)日:2008-06-11

    申请号:CN200510088581.X

    申请日:2005-08-02

    Inventor: 须泳史朗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193 H01R12/79 H01R12/88

    Abstract: 一种扁平型电缆用电连接器,各端子(8)具有大致朝相同方向延伸的上腕部(9)、中腕部(10)及下腕部(11),在上腕部与中腕部之间,用该加压构件的凸轮轴部(14)导引支承加压构件(3),使加压构件可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中腕部与下腕部之间插入扁平型电缆(C),通过加压构件的移动按压中腕部,使扁平型电缆与中腕部的接触部作弹性压力接触,下腕部(11)在其基部侧设置用外壳保持的被保持部(11A),在由下腕部的基部朝上方延伸的上腕部的基部形成可挠部(13),当加压构件(3)朝关闭位置移动时,中腕部与上腕部以可挠部为基点一体挠曲且相互朝分离方向挠曲弹性。本发明可提供具有柔软弹簧结构的端子的扁平型电缆用电连接器。

    软排线接合方法及其接合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192721A

    公开(公告)日:2008-06-04

    申请号:CN200610145662.3

    申请日:2006-11-23

    Abstract: 本发明的接合方法先提供软性排线,其软性排线一侧设有黏着剂,并于黏着剂相对于软性排线的另侧,设有复数相互间隔的第一接点,再提供基板,其基板上设有复数与第一接点相对的第二接点,利用第一次加温使黏着剂熔化充填于各个接点之间,再施以第二次加温,使第一、二接点相互熔化并接合,不仅可快速构成软性排线与基板的电性连接,并利用黏着剂充填于各个接点之间,而确保各接点间不会短路。

    连接器
    8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88565C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310123464.3

    申请日:2003-12-26

    Inventor: 横山浩祐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安装在印刷基板上并连接有FPC的连接器,具有:形成将FPC插入的末端插口的绝缘性的插座壳体;设置在插座壳体内部的弹簧状接合器;设置在末端插口两侧且沿着末端插口边缘延伸的一对限制片。弹簧状接合器具有朝末端插口延伸的二个弹性夹持部。限制片具有:安装在印刷基板上且从印刷基板近乎垂直地延伸的埋设片;从该埋设片前端与印刷基板近乎平行地延伸的上部限制片。根据本发明,将FPC经由末端插口插入弹性夹持部彼此之间,用弹性夹持部夹住FPC的导通部。这时,由于在末端插口的两侧设置有一对限制片,即使在将FPC倾斜地插入末端插口中的情况下,也能防止末端插口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扩大而产生裂纹(龟裂)。

    连接器
    8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32089A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710142736.2

    申请日:2007-08-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2/57 H01R12/79 H01R12/88

    Abstract: 一种能够有助于被连接对象插入并能获得足够的接触力的连接器。触点由一壳体保持,该壳体包括FPC插入其中的接收空间。一致动器以下述方式安装在壳体中,即可在用于将FPC插入接收空间的打开位置和用于将FPC保持在其中的闭合位置之间枢转运动。触点具有相应的跷跷板型的梁,其一端形成有用于与FPC接触的部分,其另一端形成有用于接收致动器的转动力的动力施加部。致动器具有:用于在处于打开位置时向下推动动力施加部的按压部,从而将它们抬升以将接触部移离所述空间;以及凸轮部,用于在处于闭合位置时向上推动动力施加部,从而向下推动它们,以使接触部进入所述空间。

    一种连接端口的安装结构
    8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64178C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200410080913.5

    申请日:2004-09-27

    Inventor: 刘俊熙

    Abstract: 一种连接端口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所述连接端口的安装结构包括如下单元:第一连接端口:内置于机壳中,与印刷电路板(PCB)连接为一体;第二连接端口:与上述第一连接端口相连,其一端连接设置有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连接槽:与分别形成于上述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的连接孔相结合使连接印刷电路板和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端口的结合构造变得既稳定而又坚固,机壳在采用了该结合构造后,即使在受到重力冲击等特殊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连接端口脱落,并避免信号的传输发生混乱。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