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10380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797119.1
申请日:2020-08-10
Applicant: 北京清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C02F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纯净水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装置包括:N级闪蒸器;K级回流管道,K级回流管道中第J级回流管道的回流液入口与N级闪蒸器中的第P级闪蒸器的浓缩液出口连通,第J级回流管道的回流液出口与N级闪蒸器中的第Q级闪蒸器的原料液入口连通,其中,N≥2,N≥K≥J≥1,N≥P≥Q≥J;加热器,加热器用于将原料液加热至第1级闪蒸器闪蒸所需的温度,加热器的冷介质入口与N级闪蒸器中的第1级闪蒸器的原料液出口连通,加热器的冷介质出口与N级闪蒸器中的第1级闪蒸器的浓缩液入口连通。该装置一方面实现水热同产,另一方面使浓缩液的浓缩程度可控,即热纯净水制备过程中的原料液淡化程度可控,提高热纯净水的生成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361869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810146294.7
申请日:2018-02-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再生空气处理系统。本发明处理系统包括溶液除湿处理系统、溶液循环系统和热泵系统,以具有吸湿性能的溶液作为工作介质,将溶液除湿处理系统和热泵系统相结合,热泵系统中蒸发器的冷量用于降低溶液温度从而提高其除湿能力,冷凝器的热量全部作为溶液浓缩再生的热源。本发明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再生空气处理系统,以具有吸湿性能的溶液为工作介质,将溶液除湿处理系统、热泵系统相结合,通过冷却盘管、显热回收装置、除湿‑再生装置的流程设计,实现了无室内排风的高效溶液除湿‑再生空气处理流程。
-
公开(公告)号:CN108361797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141514.7
申请日:2018-02-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蓄热型电力调峰热电联产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该装置主要由低温蓄水罐、换热机组、余热回收机组、高温蓄水罐、循环水泵和阀门组成。该方法通过不同的阀门开关组合,调节该装置运行方式,使其分别运行在电负荷低谷时段和电负荷高峰时段。本发明解决了热电厂系统“以热定电”模式造成的发电能力受限问题,增大电力调节能力。同时,本发明利用低温蓄水罐在电负荷高峰期存储全部或部分乏汽余热,利用高温蓄水罐在电负荷低谷期存储高温热水,在电负荷高峰期替代热电联产机组的抽汽,作为吸收式热泵的驱动热源,回收乏汽热量,本质上是将高品位热量转移至电负荷高峰期做功,从而增大存储温差,可以显著减小蓄水罐的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07990479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611007237.8
申请日:2016-10-2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24F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冷机控制器及智能冷机,该智能冷机控制器由无中心计算模块及本地控制模块组成,无中心计算模块包括计算单元及通讯接口单元;本地控制模块具有标准信息存储模块、本地控制模块的I/O接口、用于与无中心计算模块通讯的接口,标准信息存储模块按照标准格式存储冷机相关的各项参数,本地控制模块的I/O接口与冷机及其附属设施的各种传感器或执行器通讯。该智能冷机控制器将服务于冷机的附属设备的相关信息都纳入冷机自身的控制范畴,使冷机成为成熟的一体化智能机电设备,减少冷站实施过程中的安装配置工作,极大地降低了工程实施的时间及人力成本,且控制器结构简单,通用新强,能够轻松实现冷机的智能化升级。
-
公开(公告)号:CN105928401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610424384.9
申请日:2016-06-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28D1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拆板式真空相变装置。换热模块的真空通道彼此平行排列且相间隔,两个换热模块彼此齿合组成真空相变装置,相邻真空通道之间留有间隙作为常压侧通道,且所有的常压侧通道相连通;所述常压侧通道分别与常压侧流体入口和常压侧流体出口连通。通过独特的齿合连接方式,实现在不破坏真空通道真空度的情况下对常压侧通道进行拆洗。进一步地,对应每个板片的上方设有布液腔,布液腔由溢流堰分隔为布液空间和溢流空间,所述溢流堰位于相应板片的正上方,所述布液空间与入液口连接,所述溢流空间与真空通道连通,每个真空通道上方的两个溢流空间之间设有气体通道分别与真空通道和接口连通;即为降膜流动形式的真空相变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868132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410128289.5
申请日:2014-04-0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赤峰和然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12 , Y02P10/265 , Y02P10/283 , Y02P80/1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城市集中供热的铜厂低品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次网循环泵和铜厂内余热回收装置;来自一次管网的一次网回水通过所述一次网循环泵流入所述铜厂内余热回收装置,所述铜厂内余热回收装置收集铜厂内余热用于加热一次网回水,温度升高后的一次网回水以一次网供水的形式提供给用户;所述铜厂内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奥炉炉壁余热回收装置、转炉炉体余热回收装置和干燥塔余热回收装置以及与上述三种并联的余热回收装置串联的吸收塔余热回收装置、炉渣水池余热回收装置和铜厂内蒸汽余热回收装置。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铜厂内低品位余热回收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329826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432395.2
申请日:2014-08-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25B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7 , Y02B30/6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吸收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筒结构的多段立式大温差吸收机。该吸收机由具有独立腔体的发生器和具有独立腔体的冷凝器组成双筒结构的大温差发生?冷凝单元,由具有独立腔体的蒸发器和具有独立腔体的吸收器组成双筒结构的大温差蒸发?吸收单元;大温差发生?冷凝单元在上、大温差蒸发?吸收单元在下,形成立式结构;溶液罐设置在吸收器的下部,冷剂水罐设置在蒸发器的下部;发生器和冷凝器由上到下分别分为n段,相应段之间通过挡液箱相连,吸收器和蒸发器由上到下分别分为m段,相应段之间通过挡液箱相连。本发明所述吸收机在实现大温差换热的同时使得加工制作更为便捷,结构更加简单;采用圆筒结构,可进一步减少破坏真空的几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292392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310018645.3
申请日:2013-01-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24F3/1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辅助排热的多级转轮除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它包括预冷处理单元、固体吸湿剂转轮、热泵循环单元和辅助冷却装置;预冷处理单元为一具有换热管的换热器,换热管内的制冷剂或冷水等为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高温冷媒;固体吸湿剂转轮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级,每一级转轮包括位于送风路径上的除湿区和位于排风路径上再生区;热泵循环单元包括并联设置的两蒸发器和并联设置的两冷凝器;两蒸发器设置在每一级转轮除湿区之后的送风路径上,两冷凝器分别设置在每一级转轮再生区排风路径的入口端;辅助冷却装置设置在第一级转轮再生区排风路径的出口端。本发明可以广泛适用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对于湿度的调节需求,可以更好地实现空调系统的高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2742375B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080057367.7
申请日:2010-12-07
Applicant: 北京纳源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736 , G06F1/20 , H05K7/20745
Abstract: 一种制冷一体化机柜,包括:主支架(10),发热单元(9),前面板(1),背板(4),左、右侧板(2),顶板(5),底板(3),进风口(11),出风口(12),风扇(20),柜内换热器(6、7、8);位于机柜最下端的发热单元(9)和底板(3)之间设置有隔板(21),位于机柜最上端的发热单元(9)和顶板(5)之间也设有隔板(21),所述隔板(21)和发热单元(9)将机柜分隔成上下通风的前、后风道,前、后风道中的气流不发生混合;柜内换热器(6、7、8)通过连接管与放置于柜外的中间换热器连接(17、18、19)。信息机房使用这种制冷一体化机柜后,不必再布置空调制冷设备,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使冷源更加接近发热源,有效提高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374060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612850.7
申请日:2014-11-0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24F1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15/0066 , F24F11/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无中心网络的水泵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为水泵系统中的多个相互独立的并联的水泵分别设置一个控制器,并将所有控制器进行网络互连以形成无中心网络;每个控制器对相应水泵进行信号采集、控制且对相邻控制器进行信息交互以实现自主协同调节水泵系统。本发明的方法基于无中心网络,使各并联水泵平等地自主协调完成控制目标,分布式地计算出优化控制方案,极大地降低了传统控制形式的人工配置调试的工作量,实现了控制设备的即插即用,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效率、鲁棒性及可扩展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