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冷气推进的智能可控增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169659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46040.5

    申请日:2020-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冷气推进的智能可控增压装置,包括壳体、压力传感器、控制电源、温度传感器、可控产气装置、电磁阀和排气阀。动力供给装置、供电负极、智能气体发生剂、点火正极和气体处理装置自上而下依次布置在可控产气装置内。本发明用智能可控增压装置代替高压储气罐,减少整个系统的体积和质量,同时避免气体泄漏等问题;不需要点火药作用,通过施加电压对智能气体发生剂的燃烧产气主动控制,通过改变电压值调节产气量,实现了多次产气及产气量可调节的功能;使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对智能可控增压装置中的压力和温度进行监测,其中压力小于一定值时开始施加电压,达到预定值时停止施加电压,确保整体装置工作的安全性。

    一种基于主动式微流控平台的CL-20的晶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92677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793520.5

    申请日:2019-08-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含能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主动式微流控平台的CL-20的晶型控制方法。主动式微流控平台包括振荡流驱动单元,稳流驱动单元,重结晶单元和样品收集单元;具体步骤如下:将非溶剂溶液置于密封罐中,将溶剂溶液置于稳定流驱动单元;设置重结晶温度和压力值,非溶剂向微混合器流动;设置稳定流驱动单元的参数,溶剂溶液向微混合器流动;将从微混合器流出的悬浊液收集至样品收集单元,进行洗涤、抽滤、干燥,获得CL-20炸药颗粒;改变实验条件,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获得不同晶体形貌的CL-20炸药。本申请采用微流控平台制备CL-20炸药,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小剂量的制备且实验条件容易调节,适用于CL-20炸药晶型控制过程中的实验参数的优化和筛选。

    一种基于被动式微混合器的纳米炸药制备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30393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44088.3

    申请日:2019-07-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含能材料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被动式微混合器的纳米炸药制备系统及方法。包括:依次设置的流体驱动单元、重结晶单元和样品收集单元,重结晶单元包括被动式微混合器和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流体驱动单元:为溶剂和非溶剂提供流动驱动力;所述被动式微混合器:通过微混合结构实现溶剂和非溶剂的混合;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纳米炸药制备过程中的温度;所述样品收集单元:用于收集制备的炸药悬浮液。被动式混合器的混合强度可以通过调节微混合通道的结构和长度进行控制,能够适用于更多炸药的粒径可控制备。由于溶剂与非溶剂在重结晶单元的滞留时间短,所制备纳米炸药的粒径分布较窄且晶体形貌均匀,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和爆炸性能。

    一种基于多种信息融合的实时在线多目标跟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91497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0927485.7

    申请日:2018-08-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种信息融合的实时在线多目标跟踪方法。该方法为:首先使用数据集对目标检测网络进行训练,从网络中提取深度卷积特征,归一化特征向量,采用欧氏距离度量特征向量相似性;然后使用匈牙利算法对检测目标与追踪轨迹进行匹配,对于未匹配追踪轨迹的目标检测,分配卡尔曼预估器与相关滤波器结合的单目标追踪器,对于未分配检测目标的追踪轨迹进行阈值判断和追踪器销毁;最后对于跟踪成功的集合,通过检测集设置卡尔曼滤波器观测值,更新卡尔曼预估器参数。本发明提高了目标跟踪在跟踪困难场景下的鲁棒性,能够在目标遮挡、快速移动等跟踪困难场景下,实现对目标的精确跟踪。

    双层螺旋线手性非对称平面超材料圆二色性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8957614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665686.4

    申请日:2018-06-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3025 G02B1/002 G02B27/2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螺旋线手性非对称平面超材料圆二色性器件,包括衬底1、位于衬底1上部的包覆层2和圆二色性作用层3,圆二色性作用层3为一阵列结构,阵列结构由多个上下两层具有一定缩放系数的阿基米德螺旋线阵列单元构成,上、下层阿基米德螺旋线均为手性超材料,其中下层阿基米德螺旋线被所述包覆层2所包覆且包覆层2的厚度与下层阿基米德螺旋线的厚度一样,上层阿基米德螺旋线位于所述包覆层2上部。与现有的三层非对称平面超材料结构相比,本发明的双层螺旋线手性非对称平面超材料大大提高了圆二色性能,并具有全新的工作机理。本发明在分子结构探测、显示、激光、成像等生物与光电子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一种含能复合薄膜激光飞片换能元

    公开(公告)号:CN107345781A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610298991.5

    申请日:2016-0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42B3/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能复合薄膜激光飞片换能元,包括依次连接的K9玻璃基片、纳米含能复合薄膜、Al2O3隔热层、Al飞片层,所述的纳米含能复合薄膜为CuO-Al纳米含能复合薄膜,其底层薄膜为CuO薄膜,底层薄膜和Al薄膜由下至上交替分布,且底层薄膜和Al薄膜的厚度均为纳米级。本发明采用的纳米含能复合薄膜具有放热量高、反应速率快等特点,可提高换能元的点火能力,制得的激光飞片换能元技术具有飞片速度高、装置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一种交叉偏振式折射率生化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4266977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461840.8

    申请日:2014-09-1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交叉偏振式折射率生化传感器。本发明折射率生化传感器基于二维光子晶体结构模型,并采用空气环作为二维光子晶体的单元结构。本发明基于二维光子晶体的带隙效应提出了双偏振交叉比较法来定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本发明大幅提高了对折射率变化的传感灵敏度,并具有稳定的传感性能和便利的操作性,能应用于生化传感领域。

    一种新型光纤面阵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58656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12120.5

    申请日:2013-10-27

    Inventor: 贾巍 蒋立勇 张伟

    Abstract: 一种新型光纤面阵,属于红外半实物仿真技术领域。通过采用在光纤-基底与可见光-红外能量转换膜之间引入红外反射膜系,来解决现有光纤面阵设计中存在的受热变形以及串扰等问题。通过引入红外反射膜,使得可见光沿光纤-基底传到可见光-红外能量转换膜后,所转化的红外能量不能传播到光纤-基底材料,只能向发射端传播,有效隔绝了红外辐射热量,并且可以有效提高红外辐射能量的利用率,提高光纤面阵的能量输出效率。本发明可应用于红外成像半实物仿真技术领域。

    粉状乳化炸药的制备方法
    8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65853A

    公开(公告)日:2006-05-03

    申请号:CN200510094227.8

    申请日:2005-0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状乳化炸药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将质量百分比为87~93的硝酸铵与1~3的水组成的混合物加热溶解,形成氧化剂水相以及将为4~5的有机油相材料和2~3的乳化剂组成的混合物加热熔化,形成可燃物油相;将水相加入到搅拌着的油相中,形成油包水型乳胶;将油包水型乳胶冷却固化;将固化的乳胶粉碎成粉状乳化炸药。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优点:显著降低了能耗,其能耗仅为原工艺的四分之一,从而减少了生产成本;显著提高了粉状乳化炸药的堆积密度,从而增加了炸药的体积威力;大大降低了噪音,改善了劳动环境;降低了工房的高度,增加了本质安全性;工艺控制简单。

    一种用于空间推力可调的凝胶微推进器

    公开(公告)号:CN11875352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310380814.1

    申请日:2023-0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空间推进的凝胶微推进器,包括电极板、密封圈、燃烧室、喷管、螺纹连接口、进料口、防回火通道、热防护层。该凝胶微推进器体积小;所需凝胶推进剂由注射泵连续供给;电极板通电后凝胶推进剂发生点火;通过改变凝胶推进剂的进料流量,调控凝胶推进剂的燃烧速率;当凝胶推进剂流量恒定时,推进器保持稳定工作。另外,本发明内部不存在电流接线等问题,有关电路内容集中在已商业化的电路板中。因此,该凝胶微推进器质量轻盈、携带便捷、结构简单、机动性强,消除了以往推进器体积大,安装时线路复杂等问题对空间微纳卫星的影响,主要用于对空间微纳卫星姿态调整和轨道偏移所需推力的精确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