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及自适应阻尼调节的永磁式磁流变液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7435706A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710757943.2

    申请日:2017-08-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9/535 F16F9/32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阻尼器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活塞及自适应阻尼调节的永磁式磁流变液阻尼器。活塞本体分为内活塞和套在其外部的外活塞,内活塞的轴向中心线方向设置有通孔,通孔中设置有磁铁;活塞杆与活塞本体连接,且同轴心,活塞杆的轴向中心线方向设置有盲孔,盲孔中设置有与磁铁连接的调节杆,调节杆与的外表面设置有凸起滚珠,而活塞杆内壁与所述滚珠配合处设置有相应的曲线轨道,其中,曲线轨道分为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关于中间段对称,且均设置为弧形,中间段为直线段。通过本发明,实现阻尼力的大小可根据荷载大小和滑动行程大小自适应调整,纯机械结构使用范围广,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一种盾构隧道结构损伤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28772A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710434506.7

    申请日:2017-06-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9/004 G01M99/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结构损伤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根据盾构隧道的参数建立无损伤工况和有损伤工况的盾构隧道结构模型,在该模型上施加移动荷载,得到测点的无损伤和有损伤加速度响应信号;对无损伤加速度响应和有损伤加速度响应信号分别进行小波包分解,获得每个频带的小波包能量;根据每个频带的小波包能量,通过能量比的变化率偏差,确定盾构隧道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或损伤程度。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方法,采用基于数据的损伤识别方法,不需要结构的振型信息,利用结构损伤前后的加速度信号即可准确地进行损伤识别评估。

    一种基于逆向子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62788B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410669646.9

    申请日:2014-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逆向子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测量实际工程结构的试验模态,建立整体结构的试验模态;通过独立子结构试验模态参数和整体结构试验模态参数之间的关系,将整体结构的试验模态分解为独立子结构的试验模态;然后,基于独立子结构的试验模态建立目标函数,调整独立子结构参数,使目标函数最小化,获取子结构最优结构参数,根据所述最优结构参数修正独立子结构有限元模型;最后,根据结构损伤前后有限元模型结构参数的变化完成结构损伤识别。本发明通过修正独立子结构模型,避免对整体结构模型重复分析,能够极大地提高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的精度和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一种基于反共振频率和粒子群算法的梁构件损伤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50978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107479.3

    申请日:2015-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反共振频率和粒子群算法的梁构件损伤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梁构件上均布多个驱动点,依次对驱动点进行简谐激励分别获得梁构件在无损状态下和损伤状态下各驱动点的机械阻抗;2)根据步骤1)中获得的无损状态和损伤状态下各驱动点的机械阻抗曲线,提取各驱动点的一阶反共振频率,进而绘制一阶反共振频率曲线,根据曲线突变来确定梁构件上的损伤位置;3)根据步骤2)定位的损伤位置,利用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获得梁构件的损伤程度。本发明采用反共振频率既对局部损伤敏感,又具有很好的抗噪声能力,梁构件损伤前后反共振频率的变化可直接用于识别结构损伤,良好抗噪能力能有效提升损伤识别的精度。

    一种基于逆向子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62788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669646.9

    申请日:2014-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逆向子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测量实际工程结构的试验模态,建立整体结构的试验模态;通过独立子结构试验模态参数和整体结构试验模态参数之间的关系,将整体结构的试验模态分解为独立子结构的试验模态;然后,基于独立子结构的试验模态建立目标函数,调整独立子结构参数,使目标函数最小化,获取子结构最优结构参数,根据所述最优结构参数修正独立子结构有限元模型;最后,根据结构损伤前后有限元模型结构参数的变化完成结构损伤识别。本发明通过修正独立子结构模型,避免对整体结构模型重复分析,能够极大地提高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的精度和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一种环保型隔震橡胶支座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64739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210331268.4

    申请日:2012-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隔震橡胶支座,包括:相互对置并通过套筒螺栓与所支撑结构相连的外连接钢板;以及由交替层叠的加劲钢板和高阻尼橡胶层共同构成的支座本体,该支座本体的上下端面分别通过封板与外连接钢板相联接的芯体,并且其中高阻尼橡胶层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40%~50%的丁腈橡胶、3%~4%的填充补强剂、2%~3%的增塑剂、1%~1.5%的促进剂、2%~2.5%的防老剂,以及40%~50%的纳米级硬沥青颗粒。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制造方法。通过本发明,能够有效实现隔震支座的超高阻尼比,并且与传统的铅芯隔震橡胶支座相比由于去掉了铅芯因此具有环保性,同时实现对桥梁等工程结构的减震,而且具备高耐久、耐低温、无铅环保、成本低以及便于加工制造等优点。

    一种环保型隔震橡胶支座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64739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331268.4

    申请日:2012-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隔震橡胶支座,包括:相互对置并通过套筒螺栓与所支撑结构相连的外连接钢板;以及由交替层叠的加劲钢板和高阻尼橡胶层共同构成的支座本体,该支座本体的上下端面分别通过封板与外连接钢板相联接的芯体,并且其中高阻尼橡胶层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40%~50%的丁腈橡胶、3%~4%的填充补强剂、2%~3%的增塑剂、1%~1.5%的促进剂、2%~2.5%的防老剂,以及40%~50%的纳米级硬沥青颗粒。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制造方法。通过本发明,能够有效实现隔震支座的超高阻尼比,并且与传统的铅芯隔震橡胶支座相比由于去掉了铅芯因此具有环保性,同时实现对桥梁等工程结构的减震,而且具备高耐久、耐低温、无铅环保、成本低以及便于加工制造等优点。

    一种剪切型框架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22583A

    公开(公告)日:2008-02-13

    申请号:CN200710053157.0

    申请日:2007-0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剪切型框架结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测试结构的动态响应,获取结构在完好状态和损伤状态的一阶振型斜率,计算出损伤造成的初始一阶振型斜率改变。然后,建立结构的数值模型,分析结构的各阶模态参数,利用模态参数计算一阶振型斜率对损伤的敏感系数。最后,结合敏感性分析结果,对结构初始一阶振型斜率改变进行修正,由修正后的一阶振型斜率改变识别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即修正后一阶振型斜率改变大于零的层为损伤层,修正后一阶振型斜率改变的大小反映了该层的损伤程度。该方法通过一个三层的剪切型框架模型实验得到了验证。通过本发明,能够仅仅利用结构一阶振型斜率来识别损伤,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