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39622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517893.7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G06F30/27 , G06Q50/06 , G06N3/00 , H02J1/00 , G06F113/0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直流配网故障恢复重构方法。本发明方法步骤如下:首先,等效简化配网结构,降低粒子编码维数;其次,对组内支路进行编码,设计一种自适应求解策略确保生成的支路组满足辐射状约束,支路组搜索采用基于自适应求解策略的改进二进制粒子群算法,各支路组的组内搜索采用基于莱维飞行的改进离散粒子群算法。本发明针对直流配网故障提出了相应的恢复重构方法,该方法收敛速度快,进化效率高,可得到最优重构结果,为直流配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183766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589541.2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载混合储能的多源多流制电力机车牵引传动系统拓扑,包括牵引负载部分和牵引电能输入部分,二者通过直流环节进行耦合;牵引电能输入部分包括交流牵引网、直流牵引网以及车载混合储能系统,通过复用交流供电制式拓扑结构中的牵引变压器低压侧绕组作为直流供电制式中的直流平流电抗器,及复用交流供电制式拓扑结构中的网侧整流器和二次滤波支路作为直流供电制式中的DC/DC斩波器,使直流环节电压在任意供电制式下均稳定可控,减少多源多流制电力机车牵引传动系统拓扑的设备数量,进而降低体积和重量,节约成本;另外克服传统的多流制牵引传动系统能量传输方式单一、运输效率低的缺点,增强系统的故障穿越能力,提高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06541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1100803.3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D-BAS的锂电池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锂电池二阶等效电路模型;步骤2,通过HPPC充放电试验方法对锂电池进行充放电实验,得到循环脉冲试验曲线;步骤3,对锂电池二阶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包括开路电压、欧姆内阻以及端电压的所有参数;其中,以锂电池模型的端电压的所有参数作为原子索引,对端电压进行原子分解,且分解过程采用天牛须算法寻优最匹配的原子,最终使用分解得到的原子表示端电压信号,通过关系匹配实现对锂电池的端电压相关参数进行辨识。本发明可以对非线性时变的端电压参数辨识,进而提高锂电池模型参数辨识的可靠性以及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612002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711002780.3
申请日:2017-10-24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有源阻尼的瞬态直接电流控制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在传统瞬态直接电流控制策略中加入了一个电流反馈环节的有源阻尼,通过反馈动车组网侧整流器的输入电流来虚拟电阻,即等效为动车组网侧整流器前的电阻。此外,在反馈通道中加入了50Hz陷波器避免虚拟电阻对基波产生阻尼影响。该控制策略能够削弱高速铁路车网耦合系统中的谐振峰,增强高铁车网耦合系统的稳定性,有效地抑制牵引网低频振荡。并且该方法结构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4553832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410705264.7
申请日:2014-11-28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B60L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2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C Plus四象限变流器振荡回路的变压器铁心剩磁的去磁新方法,在多流制牵引供电系统从直流供电制式向交流供电模式转换时,将单相多绕组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牵引绕组与四象限变流器相连,四象限变流器与直流稳压电容相连,同时断开电容与DC/AC逆变器间的断路器,从而形成仅由单相多绕组牵引变压器,四象限变流器和电容构成的振荡电路。通过对四象限变流器进行协调控制,从而在牵引绕组中形成衰减振荡的电流,从而达到去除变压器铁心中剩磁的目的。该变压器铁心剩磁的去磁新技术方案完全利用电力机车牵引传动系统中现有的设备和元件,无需系统额外配置去磁电路,设备利用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477054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410708890.1
申请日:2014-11-28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B60M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功率器件的多流制牵引传动系统及方法,利用电力机车内全功率器件与牵引供电网相连,所述全功率器件依次包括输入级、中间隔离级、输出级。所述全功率器件的多流制牵引传动系统可用在交流供电制式和直流供电制式。所述输入级由n级H桥型功率变换模块串联级联;中间隔离级由n级输入绕组,m级输出绕组的中频或高频变压器组成;输出级由m级H桥型功率变换模块构成。单相多绕组中频或高频变压器和三相逆变器在多流制条件下发挥出牵引变压器和直流滤波电感两种功能,省去了工频变压器,有利于降低系统体积、重量、成本和噪声。
-
公开(公告)号:CN105513762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1004943.2
申请日:2015-12-2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 湖南大学 , 湖南华大紫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5 , H01F27/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集成于变压器的滤波电抗器及电能质量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于变压器的滤波电抗器电感量及绕组间解耦率的计算方法。集成于变压器中的滤波电抗器利用一对或多对绕向相反、匝数相同的绕组串联而成,滤波电抗器的电感量计算直接影响到滤波效果,且其电感量应不受变压器一、二次绕组的影响。本发明通过将滤波电抗器的一对或多对绕组等效为一个绕组,并结合多绕组之间的电感矩阵变换求得绕组间的解耦率,从而实现集成于变压器的滤波电抗器的电感量及绕组间解耦率的定量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05391069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757200.6
申请日:2015-11-0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 湖南大学 , 湖南华大紫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J3/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1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输配电以及谐波治理领域,特别是指四绕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的数学模型及其等值电路。依据多绕组变压器的相关理论及其四绕组感应滤波变压器附加滤波绕组零等值阻抗特征,推理了四绕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的简化数学模型及其射线形等值电路,得到的射线形等值电路中的各个阻抗参数全部为四绕组感应滤波变压器的各个绕组的等值阻抗或者短路阻抗值,电路中的各个参数简单明了容易计算,为四绕组感应滤波变压器运行特性的分析提高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515960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461767.X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 湖南大学 , 湖南华大电工高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集成式混合型电力滤波与无功补偿系统,包括五绕组变压器,所述五绕组变压器的一次侧高压绕组与交流电网相连,二次侧低压绕组与变流器相连,变流器与负载相连,五绕组变压器的两个感应滤波绕组均连接有一个滤波电容器组,有源滤波绕组与有源滤波器相连,感应滤波绕组与滤波电容器组之间设有第一电流测量装置,二次侧低压绕组与变流器之间设有第二电流测量装置,第一电流测量装置、第二电流测量装置分别与指令电流运算器相连,指令电流运算器与PWM控制器相连,PWM控制器与有源滤波器相连。本发明采用感应滤波和有源滤波相结合,具有高度集成、体积小、全调谐、无谐波放大的特点,实现了谐波与无功的就近动态连续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04701847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10156268.9
申请日:2015-04-0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 湖南大学 , 湖南华大紫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3 , Y02E40/30 , H02J3/01 , H02J3/1807 , H02J3/18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风电场接入系统感应滤波支路参数计算方法,利用LC滤波器中的单调谐滤波器与变压器的滤波绕组相连,对风电场产生的谐波进行滤除并补偿相应的无功功率。所述发明由多个单调谐滤波器通过并联的形式接入变压器的滤波绕组,不同的单调谐滤波器分别用于滤除不同次数的谐波。本发明的风电场接入系统感应滤波支路参数计算方法可准确计算出单调谐滤波器的参数值,实现对风电主要次谐波的有效屏蔽和无功补偿,降低风电并网对接入电网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