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49612A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1010265598.9
申请日:2010-08-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华清泰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4 , Y02E2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供冷方式技术领域的一种利用城市热网驱动的供冷方式,是一种利用热网热水驱动吸收式制冷机、溶液除湿机来实现用户处的制冷除湿目的,同时,驱动制冷除湿后的热网水可用于生活热水预热,并可进一步通过地埋管将热量回灌至地下,从而逐步降低热网回水温度,回灌至地下的热量冬季可提取出用于供热。在电厂内部,采用凝汽器、蒸汽吸收式热泵和汽-水换热器组合加热的方式,实现热网回水梯级加热。该种方式较常规的分布式供冷方式及集中供冷水的方式,可以在制冷季利用闲置的城市热网资源,增加热电厂的热负荷,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并利于削减空调负荷造成的电力高峰甚至节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776630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1010124858.0
申请日:2010-03-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化工测量技术领域的一种溴化锂水溶液的浓度测量方法及装置。同时测量出溴化锂水溶液的电阻值和温度,根据溴化锂水溶液浓度、温度和电阻值之间的实验数据,推算出溶液的浓度。该溴化锂水溶液的浓度测量装置包括溶液温度测量装置和溶液电阻值测量装置,溶液温度测量装置和溶液电阻值测量装置独立工作,所述溶液温度测量装置采用温度传感器,所述溶液电阻值测量装置包括交流信号发生装置、激励线圈、感应线圈、交流电压传感器、线圈保护盒和导线保护盒,由交流电压传感器直接读出溶液的电阻值。该方法具有无需取样、测量精度高、连续在线测量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520234A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910081746.9
申请日:2009-04-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102 , Y02P80/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技术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为发电装置的热泵型热电联供系统。该系统由燃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阳极引射器、重整器、空气预热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装置、燃烧室、烟气型吸收式热泵装置、烟气冷凝换热器通过管路和阀门连接组成。该系统有效的结合了燃料电池与吸收式热泵装置,系统的发电效率高,可达45%以上,且有效地利用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800~1000℃左右的较高温度的排烟依次为重整器、空气预热器提供热量,烟气经过烟气冷凝换热器回收烟气的大量潜热作为烟气型吸收式热泵装置蒸发器侧的低温热源,可将排烟温度降低到30℃以下,回收了烟气潜热,提高了系统的综合效率,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491866C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710099607.X
申请日:2007-05-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级串联大温差压缩式热泵机组,属于一种在冷、热源侧均可以实现大温差、小流量运行的高效热泵设备。本发明有多级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及相应的节流装置和连接管路组成,各级冷凝器、蒸发器的水路系统分别相互串联构成连通的进出水路系统;相邻冷凝器制冷剂管路之间通过节流装置串联连接,最末级冷凝器与第一级蒸发器通过节流装置连接,相邻蒸发器制冷剂管路之间也通过节流装置串联连接,相应的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通过压缩机连接,形成制冷剂通路。本发明能有效地加大热水和冷水在热泵进、出口的温差,可按大温差、小流量运行,而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仍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系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比普通热泵机组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329118A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810117049.X
申请日:2008-07-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环能瑞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7 , Y02B30/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采暖、供生活热水的设备范围的一种能够大幅提升余热温度、体积紧凑的吸收式热泵装置。机组由发生器、冷凝器、高压吸收器、蒸发/吸收器、低压蒸发器、一级溶液热交换器、二级溶液热交换器、节流装置、溶液泵、冷剂泵和各类连接管路附件组成。本发明采用了两级蒸发、两级吸收的方式,低压蒸发器从低温热源吸收热量,将低压吸收器中产生的热量作为高压蒸发器的热源,高压吸收器和冷凝器中产生的热量用于加热热水,产生出较高温度的热水;将低压吸收器和高压蒸发器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体化结构的蒸发/吸收器,这样简化了机组的结构和流程,可以大大减小机组体积、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261054A
公开(公告)日:2008-09-10
申请号:CN200710304777.7
申请日:2007-12-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7 , Y02B30/62
Abstract: 能够大幅度提升余热温度的一种大温升吸收式热泵机组。技术方案是采用两级蒸发和两级吸收方案,机组的主要部件有发生器、冷凝器、一级蒸发器、二级蒸发器、一级吸收器、二级吸收器、一级溶液热交换器和二级溶液热交换器,本发明的主要特征是将一级吸收器产生的热量用作二级蒸发器热源,一级蒸发器从热源吸收低温余热,二级吸收器和冷凝器产生的热量用于供热,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吸收较低温度热源的余热,而能够得到较高温度的供热热水。
-
公开(公告)号:CN101236034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810101082.3
申请日:2008-02-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7 , Y02B30/62 , Y02P80/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技术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气内燃机热电冷联供系统。该系统由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烟气热水型吸收式热泵装置、冷凝换热器、补充冷热源装置、散热器、高温水换热器及低温水换热器通过阀门和管路连接组成。该系统供热工况下可有效地利用温度较高的排烟作为烟气热水型吸收式热泵装置发生器的高温热源,利用冷凝换热器的热量作为烟气热水型吸收式热泵装置蒸发器的低位热源,降低了排烟温度,回收了烟气潜热,提高了系统的综合效率,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同时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且在不增加任何设备的同时实现了系统的供冷功能。同时,补充的冷热源装置解决了热电比例与用户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236032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810101064.5
申请日:2008-02-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环能瑞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D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泵型换热机组,属于能源技术领域。所述机组由热水型吸收式热泵机组、水-水换热器以及各种连接管路和附件组成;所述连接管路的水路系统分为一次侧管路和二次侧管路两部分,一次侧管路采用逐级顺序串接的方式,一次侧管路热水依次经过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水-水换热器、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二次侧管路热水经过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和冷凝器以及水-水换热器;由于换热机组一次侧热水依次经过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水-水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将热水的热量进行梯级利用,从而大幅度增大了一次侧热水的供、回水温差。另外,一次侧出换热机组的出水温度一般可以低于二次侧进水温度,这对于常规换热器而言是无法实现的。
-
公开(公告)号:CN100400969C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610112861.4
申请日:2006-09-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电厂凝汽余热的水源热泵供热系统,属于热工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在发电厂原冷却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热网加热器12、蒸汽引入管13、凝水引出管14、热网泵15、热网供水管线16、热网回水管线17、热泵装置18。将电厂汽轮机1排汽的全部或一部分分至热网加热器12中,凝结放热加热热网循环水,热网循环水在热网加热器12中吸热升温后,通过热网供水管线16由热网泵15驱动输送到用户处,设置在用户处的热泵装置18将热网循环水中的余热取出并升温后供热,热网循环水在热泵中放热降温后再通过热网回水管线17返回热网加热器12,在热网加热器12中吸热升温后再输送到用户,如此循环不已,实现将电厂冷源余热用于供热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916506A
公开(公告)日:2007-02-21
申请号:CN200610112862.9
申请日:2006-09-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电厂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泵低位热源的供热系统,属于热工技术领域。它主要含有电厂凝汽器、电厂冷却装置、循环水泵、热网泵,将电厂凝汽器出来的原本送往冷却装置的循环冷却水引出,通过供水管线由热网泵输送到用户处,设置在用户处的热泵装置将循环冷却水中的余热取出并升温后供热,循环冷却水在用户热泵中放热降温后再通过回水管线返回电厂凝汽器入口,在凝汽器中吸热升温后再输送到用户。由于本发明通过热泵技术将电厂循环冷却水余热利用起来,相当于在不增加电厂容量的情况下,扩大了电厂的供热能力。管网中输送的是低温循环水,对管道保温要求低,散热损失小,热泵的高效特点也使综合能源利用效率高于常规的锅炉房供热方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