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装置
    7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58990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80057774.6

    申请日:2014-10-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107 B60K5/1208 F16F13/08 F16F2230/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维持产品特性的同时使隔振装置的构造简单化。涡室单元(31)形成于隔振装置的分隔构件。各涡室单元(31)均具有:第一连通孔(32a)和第二连通孔(32b),该第一连通孔(32a)向第一液室开口,该第二连通孔(32b)向第二液室开口;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该第一涡室(33a)经由第一连通孔(32a)与第一液室连通,该第二涡室(33b)经由第二连通孔(32b)与第二液室连通;以及流动调整通路(34),该流动调整通路(34)使第一涡室(33a)与第二涡室(33b)连通,并且沿涡室(33a,33b)的周向向涡室(33a,33b)开口。第一涡室和第二涡室(33a,33b)被形成为使得从流动调整通路(34)流入内部的液体根据该液体的流速而涡旋。

    隔振装置
    7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34643B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180018236.2

    申请日:2011-0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262 F16F13/1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包括:弹性体,其弹性地连结第2安装构件和筒状的第1安装构件;分隔构件(8),其将第1安装构件内的密封有液体的液室分隔为一侧的主液室和另一侧的副液室;分隔构件(8)包括:限制通路(70)、(71),其连通主液室和副液室,并针对振动的输入产生液柱共振,从而衰减吸收振动;切换部件(1072)、(2072),其用于切换该限制通路(70)、(71)的共振频率;连接通路(74),其连接主液室和副液室;液压导入通路(47),其与连接通路(74)相连通,并用于将该连接通路(74)内的液压导入至切换部件(1072)、(2072)内,从而使该切换部件(1072)、(2072)工作;以及薄膜体(73),其配置在连接通路(74)内,阻断经由该连接通路(74)的主液室与副液室间的连通。

    防振装置
    7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05205A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680041521.5

    申请日:2006-09-06

    Inventor: 植木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105 B60K5/1208

    Abstract: 提供一种防振装置,其中用于使主流体室和副流体室相互连通的限制通道根据振动频率的变化在短时间内切换到第一限制通道或者第二限制通道,可以有效减小防振装置的尺寸。在该防振装置中,当借助于加压空间(130)中的流体压力使活塞构件(78)抵抗螺旋弹簧(90)施加的力向闭合位置移动时,活塞构件(78)闭合孔开口(74),当借助于螺旋弹簧(90)施加的力使活塞构件(78)返回到打开位置时,活塞构件(78)打开孔开口(74)。因为孔开口(74)形成为使得防振装置的沿轴向的纵向开口宽度(L)比沿圆周方向的横向开口宽度(W)大,充分确保了孔开口(74)所需的开口面积,使纵向开口宽度(L)足够小,并且缩短了活塞构件(78)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的距离。

    隔振装置
    7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4162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080076453.6

    申请日:2020-10-13

    Abstract: 在分隔构件(16)形成有将主液室(14)和副液室(15)连通的节流通路(24)、将主液室(14)和收纳室(42)连通的多个第1连通孔(42a)、以及将副液室(15)和收纳室(42)连通的第2连通孔(42b),在分隔构件(16)的、开设有第1连通孔(42a)且构成主液室(14)的内表面的一部分的第1壁面(16b)配设有朝向弹性体(13)沿轴向突出的筒状构件(21),多个第1连通孔(42a)开口于第1壁面(16b)中的、位于筒状构件(21)的内侧的内侧部分(16f)和位于筒状构件(21)的外侧的外侧部分(16g)这两者,第1连通孔(42a)的一部分与第2连通孔(42b)的一部分隔着收纳室(42)内的可动构件(41)在轴向上彼此相对。

    隔振装置
    7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074672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1980030454.4

    申请日:2019-05-10

    Abstract: 本发明在分隔构件(16)形成有将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连通的节流通路(24)、将主液室与收纳室(42)连通的多个第1连通孔(42a)以及将副液室与收纳室连通的第2连通孔(42b),在分隔构件中,在开设第1连通孔且构成主液室的内表面的局部的第1壁面(16b)配设有筒状构件(21),该筒状构件(21)在轴向上朝向弹性体突出,多个第1连通孔在第1壁面的位于筒状构件的内侧的内侧部分(16f)和位于筒状构件的外侧的外侧部分(16g)这两者开口。

    隔振装置
    7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094789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1880060117.5

    申请日:2018-12-12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隔振装置(1)包括: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任一者连结的筒状的第1安装构件(11)和与另一者连结的第2安装构件(12);弹性体(13),其连结第1安装构件和第2安装构件;以及分隔构件(16),其沿着沿第1安装构件的中心轴线(O)的轴向将第1安装构件内的液室(19)分隔为第2液室(15)和在分隔壁的局部具有弹性体的第1液室(14),并且形成有将第1液室和第2液室连通的节流通路(24),其中,在弹性体的划分形成第1液室的内表面(27)沿着径向形成有多个在周向上延伸的突条部(26)。

    隔振装置
    7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33488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880077129.9

    申请日:2018-12-10

    Abstract: 限制通路(24)包括开口于第1液室(14)的第1连通部(26)、开口于第2液室(15)的第2连通部、以及将第1连通部和第2连通部连通的主体流路(25),在主体流路中的与第1连通部和第2连通部中的至少一者连接的连接部分,在从第1连通部和第2连通部中的另一者侧朝向一者侧的流路方向上第1导入室(31)和第2导入室(32)依次配设,第1导入室的横截面积大于主体流路中的位于比第1导入室靠第1连通部和第2连通部中的另一者侧的位置的部分的横截面积,第1导入室和第2导入室通过比第1导入室的横截面积小的横截面积的中连通部(33)连通,第1连通部和第2连通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多个细孔(26a),该多个细孔(26a)贯通面对第1液室或者第2液室的屏障壁(36)。

    隔振装置
    7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94670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880024320.7

    申请日:2018-01-15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限制通路(24)包括:第1连通部(26),其向第1液室开口;第2连通部(27),其向第2液室开口;以及主体流路(25),其使第1连通部(26)与第2连通部(27)连通,在主体流路(25)中,在与第1连通部(26)和第2连通部(27)中的至少一者连接的连接部分配设有引导部(43),该引导部(43)将来自第1连通部(26)和第2连通部(27)中的另一者侧的液体朝向该限制通路(24)的内表面中的与第1连通部(26)和第2连通部(27)中的一者相对的相对面(34a)引导。

    隔振装置
    8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46879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880019703.5

    申请日:2018-02-08

    Abstract: 本发明的限制通路(24)包括:第1连通部(26),其向第1液室开口;第2连通部(27),其向第2液室开口;以及主体流路(25),其使第1连通部与第2连通部连通,第1连通部和第2连通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多个细孔(31),在主体流路中,在与第1连通部和第2连通部中的至少一者连接的连接部分配置有涡流室(25b),该涡流室(25b)根据来自第1连通部和第2连通部中的另一者侧的液体的流速而形成液体的回旋流,使该液体经由多个细孔而流出,形成有多个细孔的障壁(36a)沿着与沿着涡流室的中心轴线(O2)的涡流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多个细孔中的位于在俯视障壁时与所述涡流轴线交叉的回旋径向上的内侧的细孔的流通阻力比位于回旋径向上的外侧的细孔的流通阻力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