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5358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0895127.9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气腐蚀监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上的上检测机构以及下检测机构,其中,所述上检测机构包括测量框、检测块以及活动机构,其中,所述活动机构设于测量框上,用于带动检测块上下移动;所述测量框上设有第一测量板;所述下检测机构,用于测量第一测量板在被腐蚀后,被活动机构挤压折断前的压力;所述支架包括框架以及支撑架,其中,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板以及连接在支撑板底部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在框架内的底部,所述移动机构设于支撑板上,并用于控制检测块左右移动。本发明效果的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4976157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77897.9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M8/0656 , H01M8/04007 , H01M8/04029 ,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储能电站系统。该系统中电解水制氢系统、发电系统、制氢辅助系统、热回收系统、散热系统、制冷系统、供/补水系统、控制系统以及储氢系统置于同一车间,且车间采用防爆屋顶;电解水制氢系统采用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制氢系统的电能输入为光伏发电系统和市电的并网母线;储氢系统与发电系统连接;发电系统用于根据氢气发电,并将产生的电能通过逆变升压装置并入母线;储氢系统和电解水制氢系统用防爆墙进行隔离;热回收系统、散热系统、制冷系统以及供/补水系统均与电解水制氢系统连接;控制系统分别与电解水制氢系统和发电系统连接。本发明能够减少氢储能电站系统的面积和成本,提高氢储能电站系统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76954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111595212.5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氢能电站多米诺事故风险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辨识氢能电站内部的主危险源及相关的危险单元;获取火灾事故后果有关的危险单元扩展向量中,热辐射与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爆炸事故后果有关的危险单元扩展向量中,超压与距离之间的关系;根据热辐射与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超压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建立多米诺事故场景;根据多米诺事故场景,获取各级多米诺事故发生的概率;根据各级多米诺事故发生的概率,确定人员风险概率。本发明对氢能电站的多米诺事故风险进行了一个有效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0824309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1911142488.0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安徽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钢脚疲劳程度检测装置及方法。该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钢脚疲劳程度检测装置包括:疲劳传感器;疲劳传感器安装于杆塔与绝缘子之间;疲劳传感器包括压电传感器和电子标签组件;压电传感器用于在导线发生舞动和振动时检测应力;压电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子标签组件连接;电子标签组件用于读取压电传感器检测的应力值并无线传输至中继管理基站;中继管理基站与上位机连接;中继管理基站用于将接收到的应力值传输到上位机;上位机用于采用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对应力值进行处理得到绝缘子钢脚的疲劳程度。本发明的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钢脚疲劳程度检测装置及方法能够实现对绝缘子钢脚的疲劳程度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062611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57037.6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安徽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效耦合老化试验系统,包括试验箱体、介质恒温装置,试验箱体与介质恒温装置之间通过介质流入管和介质回流管进行连接,试验箱体内部设置有垂直的旋转轴并通过旋转电机控制进行旋转,旋转轴外侧设置有螺旋支架并安装有样品固定组件,样品固定组件由样品固定板以及设置在样品固定板上下两端的固定装置组成,两个固定装置的下端分别安装在样品固定板的上下两端,两个固定装置的上端分别安装在相邻的两个螺旋杆上。本发明一种三效耦合老化试验系统,结构紧凑,能够模拟实际工况下的受热、环境介质和力的三效耦合试验条件,提高试验材料在三效耦合条件下的老化试验的准确性,装置稳定性高,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3945815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325855.8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秦少瑞 , 朱太云 , 高博 , 朱胜龙 , 李坚林 , 甄超 , 赵恒阳 , 潘超 , 杨为 , 李宾宾 , 金甲杰 , 宋东波 , 潘成 , 张晨晨 , 胡啸宇 , 陈国宏 , 缪春辉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F6高压开关柜局部放电监测系统及定位方法,系统包括封闭的SF6高压开关柜箱体,在箱体的两侧面板以及正面板和上面板面向箱体内腔分别设置有荧光光纤传感器,荧光光纤传感器通过光纤传输线经光电转换器连接至监测服务器;方法基于逐次逼近方式定位所得样本值与传感器阵列建立的寻优目标函数进行递归逼近处理确定PD源位置。本发明采用光测法对SF6高压开关柜内部局部放电进行实时的监控,预先判定故障,有助于实现SF6高压开关柜的稳定运行,避免运行故障带来停电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13739245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134645.0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F24D15/00 , F24D19/00 , H01M8/04029 , H01M8/04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兆瓦级氢储能电站的热量回收系统。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储热水箱、冷水塔以及冷冻水机;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第二热交换器,一侧的入口分别与燃料电池冷却水循环系统和电解槽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出水口连通,一侧的出口分别通过冷水塔和冷冻水与燃料电池冷却水循环系统和电解槽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进水口连通,另一侧的出口和入口分别与储热水箱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储热水箱用于为暖气设施循环供水。本发明将兆瓦级氢储能电站多余的废热传输到生活区进行供暖,减少主动消纳热量,减少设备冷却系统的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640334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20186.2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绝缘材料热老化试验装置,涉及热延伸试验技术领域,包括装置本体、摄像识别系统、试样夹持部件;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基座和位于基座上的支架,所述摄像系统包括摄像系统和识别系统,所述试样夹持部件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摄像系统设置在基座上且正对着所述试样夹持部件,所述识别系统集成在所述基座内,所述识别系统与摄像系统通信连接。本发明能够在高温条件下通过摄像头对试样进行拍照,将图形信息通过处理芯片和缓存芯片进行图片模型比对,获取试样伸长长度数据后,传输至远程服务器,避免了检测人员高温操作风险,提高了检测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624405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13882.0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受限空间内氢气泄漏扩散试验装置,整个试验装置包括高压气瓶、开关阀、输气管路、稳压阀、压力表、质量流量控制器、喷嘴、受限空间模型、气体浓度传感器、数据采集仪、纹影仪、高速摄像机和计算机等。该装置可用于:(1)研究不同泄漏速率、不同泄漏口大小、不同泄漏位置、不同泄漏方向等因素对受限空间内氢气泄漏扩散特性和规律的影响,并进一步完善氢气在受限空间内的泄漏扩散机理;(2)研究通风口特性、通风方式等对受限空间内氢气积聚与排放特性的影响,开发受限空间内氢气泄漏积聚的防治方法和技术;(3)研究不同受限空间条件对泄漏氢气扩散、积聚以及排放规律的影响;(4)实现受限空间内氢气扩散、积聚及排放过程的可视化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3481466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66166.4
申请日:2021-07-07
Applicant: 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合肥工业大学
IPC: C23C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渗氮用管式炉装置系统,包括管式炉、中转储气罐、通气管道总成、中控系统,管式炉内底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喷嘴安装支架、网状加热元件一、导轨支架、载物架。通气管道总成包括进气管、储气罐出气管、排气管、泄气管、回气管。进气管一端连接气源,另一端贯通至中转储气罐内;储气罐出气管一端贯穿至中转储气罐内,另一端贯穿管式炉底部;排气管下端安装在管式炉顶端,泄气管、回气管一端均连接在排气管上,回气管另一端贯通至中转储气罐内。本发明气体渗氮用管式炉装置系统,结构紧凑,管式炉的尾气和余热利用率高,炉内温度控制方便,均匀性好,炉内气体流通效率高,渗氮气氛控制方便,渗氮效果好,质量稳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