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充电桩充电测试装置
    7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223824U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621334367.8

    申请日:2016-12-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充电桩充电测试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第一线缆,与分线接口装置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线缆,与分线接口装置的第二端相连接;分线接口装置,第一端通过第一线缆连接直流充电桩,第二端通过第二线缆连接直流负载或电动汽车;第一插座,设置在分线接口装置的外表面,用于通过第一线缆连接直流充电桩;第二插座,设置在分线接口装置的外表面,用于通过第二线缆连接直流负载或电动汽车。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充电全过程安全、快捷进行测试的技术问题。

    电池的回收处理系统
    7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016637U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20743711.8

    申请日:2015-09-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8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的回收处理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电池放电设备,用于控制待处理电池进行放电;电解液收集设备,与电池放电设备连接,用于收集放电后的待处理电池的电解液;电解液处理设备,与电解液收集设备连接,用于对电解液进行回收处理;电池拆分设备,与电解液处理设备连接,用于提取抽取电解液后的待处理电池的电芯,并分离电芯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材料回收设备,与电池拆分设备连接,用于回收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上分离出的活性粉料。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缺少对锂离子电池的综合回收,而导致的对锂离子电池内的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充电系统
    7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905942U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20647043.9

    申请日:2015-08-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充电电池;第一IGBT;第二IGBT,集电极与第一IGBT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IGBT,发射极与第一IGBT的集电极相连接,集电极与第一IGBT的发射极相连接;第四IGBT,发射极与第二IGBT的集电极相连接,集电极与第二IGBT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一电流传感器,连接在第一IGBT的发射极与充电电池的正极之间;第二电流传感器,连接在第一IGBT的发射极与充电电池的正极之间;以及控制电路,与第一IGBT的栅极、第二IGBT的栅极、第三IGBT的栅极、第四IGBT的栅极、第一电流传感器和第二电流传感器分别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电路节点增多导致充电站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的技术问题。

    充电机参数采集柜
    7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462288U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20176503.4

    申请日:2015-03-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机参数采集柜,充电机参数采集柜包括:柜体;交流输入接口和直流输入接口,均设置在柜体内并与电网模拟设备连接;充电机插座,设置在柜体内并与充电机的充电枪配合,充电机插座与交流输入接口和直流输入接口均电连接;交流输出接口和直流输出接口,均设置在柜体内并与模拟负载连接,模拟负载与交流输出接口和直流输出接口均电连接;采集电压和/或电流的采集设备,采集设备设置在柜体内;交流采集接口和直流采集接口,均设置在柜体内并与采集设备、模拟负载以及电网模拟设备均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充电机进行测试时不方便的问题。

    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04236181U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20689571.6

    申请日:2014-11-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其中,该系统包括:空调器;第一通讯装置,与远程控制器建立通信关系,用于接收远程控制器采集到的电动汽车空调的目标工作参数;传感器,用于采集电动汽车车内的实际温度值;第一处理器,与第一通讯装置、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目标工作参数中的目标温度值和采集到实际温度值确定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转速值;控制器,与第一处理器和空调器连接,用于根据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转速值调节空调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必须进入汽车内部直接操作汽车空调,导致的在用户在汽车之外无法对汽车内部温度进行调节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