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1810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068435.5
申请日:2023-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互联配电网中混合储能的容量配置方法及系统,涉及柔性互联配电网技术领域,包括:导入柔性互联配电网的数据和电‑氢混合储能的参数,设置电‑氢混合储能的容量配置参数,生产时序模拟总时长为T,设置初始时刻t=1;计算当前时刻柔性互联配电网的不同时间尺度需求功率,设计多场景协同运行策略;根据t时刻电池储能系统和氢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对t+1时刻进行更新,分别更新t+1时刻电池储能系统的电量和储氢罐的储氢量,并继续执行上一步;判断生产时序模拟周期是否结束。本发明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对电池储能系统、氢储能系统的容量进行优化配置,提升了电‑氢混合储能的设备利用率与整体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5882486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548624.8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IPC: H02J3/32 , H02J3/00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层模型的配电网综合效益最优储能配置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规划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配网侧储能的成本效益模型;2)建立配网侧储能的双层配置模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模型的配电网综合效益最优储能配置方法,所提出的方法能为配网侧储能系统选址定容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有利于提升电网规划效率,缓解电网阻塞,提升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94902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74807.1
申请日:2021-04-08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Q50/32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站融合容量联合规划方法,该规划方法的步骤如下:A、以现有变电站为核心,纵向融合数据中心、充电站、储能站、光伏电站和5G基站,提出站间融合方案;B、提出多站融合时,变电站、数据中心、充电站、储能站、光伏电站、5G基站的站间联合运行方法;C、提出多站融合中各单站容量配置原则,建立各单站容量配置模型。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分析各单站功能与需求,提出站间融合方案,并针对站间融合方案提出配套的联合运行方法;在进行容量配置时,考虑数据中心、充电站、光伏电站和储能站的差异性,设置不同的配置原则,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容量配置数学模型,为多站融合项目的实施提供可行性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210170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728807.2
申请日:2020-07-24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的步骤如下:A、明确评估目标,构建多站融合选址指标体系;B、将多站融合指标体系的每一层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通过对判断矩阵进行分析,得到权重集;C、建立评语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候选站址评分,得到评价矩阵;D、结合指标权重和评价矩阵对候选站址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综合得分。本发明构建的指标体系涵盖多站融合的所有影响因素;建立的多站融合选址评估指标体系完整清晰,对候选站址进行评分时采用模糊评价,而不是直接对各指标进行打分,减少人为主观因素,提出的评估方法科学合理,对于多站融合项目选择最优站址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414135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690126.9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电力大学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郭明星 , 黄玲玲 , 符杨 , 沈达 , 刘阳 , 贾锋 , 刘璐洁 , 黄阮明 , 张梦瑶 , 仇成 , 祝瑞金 , 叶荣 , 黄一超 , 庞爱莉 , 费斐 , 李亦农 , 张铭泽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海上漂浮式风机的尾流场数值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引入Jensen模型并对其进行改进,获得改进型Jensen模型;步骤2:基于层流边界流量补充效应,对已有改进型Jensen模型进行修正;步骤3:利用经过修正处理的改进型Jensen模型获得在艏摇以及纵摇状态下,尾流场速度分布结果;步骤4:根据尾流场速度分布结果对海上漂浮式风机的尾流场数值进行优化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与实际漂浮式风机尾流效应的匹配度高,精确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099917B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610505641.1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负荷转供方案快速确定的方法,包括:根据变电站类型设置初始负荷转供方案;针对220kV变电站,获取最高负载率下的110kV损失负荷率和35kV损失负荷率;针对110kV变电站,获取最高负载率下的10kV损失负荷率;针对220kV变电站,根据最高负载率下的损失负荷率调整220kV变电站的初始负荷转供方案;针对110kV变电站,根据最高负载率下的转移负荷率调整110kV变电站的初始负荷转供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专用互馈线对变电站负荷转供能力的影响,结合变电站自身的参数,自适应生成优选的负荷转供方案,从而保证不同变电站主变检修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679745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910313.4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网上海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9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典型网架馈线供电可靠性评价方法,包括:1)对网架馈线分段,获取馈线各个分段的用户数;2)获取馈线各个分段的年故障次数,若缺乏年故障次数数据,以替换数据进行年故障次数估算;3)从获取的用户数中筛选出因故障导致的停电用户数,记录故障区域定位时间;4)根据故障区域定位时间确定故障区域隔离所需时间;5)在故障修复过程中记录故障修复时间;6)将各个时间参数和各个用户数代入平均供电可用率指标RS-3的简化计算公式,求取供电可靠性指标数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计算简单、评价可靠准确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078651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504814.8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B25H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H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管理功能的检修工具箱,该检修工具箱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检修工具标签存放单元、检修工具识别单元、处理器和显示器,检修工具标签存放单元存放多个用于标记不同检修工具的标签,检修工具识别单元为能够识别标签的识别器,识别器和显示器均连接至处理器;检修前向检修工具箱放入检修工具时,从检修工具标签存放单元取出一个标签并设置在检修工具上,同时通过识别器进行识别,处理器生成存储清单并在显示器上显示,检修完成后进行检修工具归还时,通过识别器进行识别,处理器生成归还清单并在显示器上显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防止检修工具的遗失。
-
公开(公告)号:CN103944163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71703.0
申请日:2014-04-25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网上海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变电站系统,包括经电网连接的枢纽站、中心变电站、中间变电站及终端变电站,枢纽站设有4~8组变压器,采用一个半断路器接线,设置16-24回路的出线与中心变电站连接,中心变电站设有3-4台主变压器,采用双母线双分段接线从枢纽站或电厂受电,设置9-20回路的进出线与中间变电站和/或终端变电站连接,中间变电站采用双母线、双母线单分段、双母线双分段接线连接受电,设置6-12回进出线与中心变电站、其它中间变电站或终端变电站连接,终端变电站不向其它变电站传输电力,接线采用带有断路器线路的变压器。本发明将不同变电站进行连接、方便进行线路检测维修,电流输送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03826783U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20209161.7
申请日:2014-04-25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网上海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IPC: H02B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110kV变电站接线复合结构,包括两组110kV变电站组,一个变电站组设有九条进出线,每三条进出线连接一变压器,其中一个变压器的三条进出线分别连接110kV进出线、连接另一个变电站组、输出电压,另外两个变压器的三条进出线连接另一个变电站组、输出电压至主变电站及输出电压,另一个变电站组设有六条进出线,每两条进出线连接一变压器,其中一个变压器的两条进出线分别连接110kV进线及连接另一个变电站组,另外两个变压器的两条进出线连接另一个变电站组及输出电压。本实用新型够适应高负荷密度地区的电力供应,采用多种电压输送方式以及输电网络与变压器之间的连接方式,运行灵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