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77123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52446.3

    申请日:2015-0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一、称取锂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分散在溶剂中,将两种溶液混合,加入添加剂后调节pH值8~12,反应10~60 min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磷酸锂前驱体;二、将磷酸锂与锰源化合物分散在溶剂中,加入添加剂后,将溶液密闭于反应釜系统中进行溶剂热反应,洗涤、干燥得到纯相磷酸锰锂;三、将磷酸锰锂与有机碳源化合物分散在溶剂中,搅拌、自然蒸干;四、将步骤三得到的混合物在惰性气氛下热处理,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磷酸锰锂-碳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空心多孔的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其电化学性能,尤其是循环稳定性,且该方法能耗低,工艺条件易控制,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一种改性硬碳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572033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700193.5

    申请日:2024-05-31

    Abstract: 一种改性硬碳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二次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方案如下:所述改性硬碳负极极片由界面改性剂原位表面处理硬碳负极极片得到,界面改性剂为三甲氧基硅烷和分子式为(R1)2BR2的化合物的醇基溶液或醚基溶液,R1为可水解的甲氧基、乙氧基、氨甲氧基及氨乙氧基官能团,R2为不可水解的、疏水的烃基、苯环、酯基官能团;本发明通过三甲氧基硅烷和(R1)2BR2水解缩合反应在硬碳负极表面构筑了分子网络界面,形成均一稳定的SEI膜,有效提升硬碳负极与碳酸酯基电解液的兼容性,由此改性硬碳负极所制备的二次钠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首次库伦效率、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

    一种镨元素掺杂的多孔球形铌酸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043430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210589044.7

    申请日:2022-05-26

    Abstract: 一种镨元素掺杂的多孔球形铌酸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所述方法为:按照钛源、铌源和镨源为1:2‑x:x的摩尔比取料,x为0.01~0.1,将钛源化合物溶于无水乙醇,控制钛源浓度为0.05‑0.2mol/L,然后再加入铌源和镨源化合物,并混合均匀;在均相反应器中150‑200℃反应12h‑36h获得前驱体;离心分离清洗三次,将沉积物收集80℃真空干燥12h;将前驱体在高温炉中空气条件700‑800℃煅烧4‑12h。本发明中由于特殊多孔球形形貌及一次纳米颗粒的要求,煅烧温度为700~800℃,减少了材料制备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一种氮掺杂的缺氧型铌酸钛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551582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011455143.3

    申请日:2020-1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掺杂的缺氧型铌酸钛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称取铌源和钛源置于球磨罐中,以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使原料充分球磨混合得到混合物;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混合物干燥,得到前驱体;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前驱体在NH3气氛下进行管式炉煅烧处理,自然降温至常温后即得到氮掺杂的缺氧型铌酸钛电极材料。本发明在NH3气氛下煅烧改性,不但可以制造铌酸钛的缺氧态,拓宽锂离子进入电极的通道,使得材料可以存储更多的锂离子,而且引入氮元素进行掺杂,氮掺杂有益于提供更多活性位点,提高材料的电导性,使得N‑TiNb2O7‑x电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一种镨元素掺杂的多孔球形铌酸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043430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589044.7

    申请日:2022-05-26

    Abstract: 一种镨元素掺杂的多孔球形铌酸钛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所述方法为:按照钛源、铌源和镨源为1:2‑x:x的摩尔比取料,x为0.01~0.1,将钛源化合物溶于无水乙醇,控制钛源浓度为0.05‑0.2mol/L,然后再加入铌源和镨源化合物,并混合均匀;在均相反应器中150‑200℃反应12h‑36h获得前驱体;离心分离清洗三次,将沉积物收集80℃真空干燥12h;将前驱体在高温炉中空气条件700‑800℃煅烧4‑12h。本发明中由于特殊多孔球形形貌及一次纳米颗粒的要求,煅烧温度为700~800℃,减少了材料制备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一种无枝晶的基于负极表面固/液相转化的碱金属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3675376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968660.9

    申请日:2021-08-23

    Abstract: 一种无枝晶的基于负极表面固/液相转化的碱金属离子电池,它属于碱金属离子电池领域。本发明电池在组装前负极极片的材料为金属钠、金属钾、三维载体表面负载金属钠或者金属钾中的一种,正极极片的材料为含钠离子的正极材料、含钾离子的正极材料中的一种,电解液为含活性钠离子或者钾离子的电解液,电池通过充放电过程,在固态负极表面原位形成液态合金。本发明立足于碱金属电池,液态合金在充电过程中形成,并且附着在金属钠表面,形成表面液相、本体固相的两相结构。在放电过程中,表面液相失去金属钾,由液相转为固相,因此在充放电过程中实现固液相的转变,以提高其高倍率充放电能力的同时,抑制碱枝晶的生成,提高循环能力以及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