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80227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270892.X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硫电池用复合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所述粘结剂由PVDF和PU复合而成,所述PU为支化结构的聚酯型聚氨酯,以所述粘结剂的总体质量为100%计,PU的质量分数为10~30%,其余为PVDF。所述方法通过将PVDF溶液和PU溶液按照PU占PVDF和PU总质量的10~30%混合,搅拌两天以上得到。PU的加入使得原本结晶较强的PVDF失去部分结晶态,从而使得本来应当出现孔隙的地方变得致密,维持了电极结构的稳定性,而且PU中的极性官能团抑制了多硫化物的溶解于扩散,使得目标粘结剂电极性能优良。所述方法操作简单,工艺及技术容易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5261784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410336027.8
申请日:2014-07-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10/054 , H01M4/48 , H01M4/13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二次电池,所述铝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所述正极为生长在集流体上的钒氧化物与集流体的结合体,所述正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钒化合物溶解,得到钒离子溶液;(2)将钒离子溶液和集流体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后将反应产物进行清洗和真空干燥,得到结合体。本发明的铝二次电池的正极,纳米颗粒结构的钒氧化物生长在集流体上,使得两者之间不仅具有很好的电接触,不需要添加导电剂和粘结剂,而且能够増大钒氧化物电极材料的表面积,提高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同时,本发明的铝二次电池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728268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11536380.5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自支撑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所述材料以CF为三维碳骨架,rGO附着在骨架上,PPy接枝在rGO中,以所述材料总质量为100%计,PPy的质量分数为70~80%,rGO的质量分数为10%~15%,其余为CF。所述方法通过将CF浸润在GO水溶液中,然后在CF上滴入Py,冷冻干燥处理后得到。所述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载体材料,提高了电池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94363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320254.6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SiOx原位改性的NCM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以所述材料以总体质量为100%计,SiOx的质量分数为2~4%,其余为NCM三元正极材料,SiOx原位填充在NCM三元正极材料一次颗粒的缝隙中,其中1
-
公开(公告)号:CN105304901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510621387.7
申请日:2015-09-2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材料中包括掺杂有碳酸镍的碳酸锰,所述碳酸镍的掺杂量,即其与碳酸锰的摩尔比为1:100~30:100。所述制备方法是先将醋酸锰、醋酸镍、尿素以一定摩尔比混合,加入去离子水和醇类溶剂,经过水热反应制得所述掺杂有碳酸镍的碳酸锰。本发明获得的负极材料组分均一,过程无污染;首次放电容量大于1500mAh/g,100周循环后仍有至少500mAh/g容量,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增强了容量保持率;所述制备方法简易更实现了商业化规模生产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8172820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11419178.X
申请日:2017-12-2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层掺杂Y3+的NCM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是在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与锂盐进行混合的过程中进行Y3+掺杂的,掺杂的Y3+进入到表层的过渡金属层中,占据Ni2+的位置,能够起到支撑框架、抑制表层结构相变以及抑制Li+/Ni2+混排的作用;另外,Y3+的离子半径比较大,掺杂进入过渡金属层之后,有助于拓宽Li+嵌入嵌出的通道,有助于提高Li+的传输速率,能够显著改善NCM三元正极材料在高电压高倍率(4.5V,≥1C)下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215900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473738.3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1G45/12 , H01M4/36 , H01M4/505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22 , C01G45/1257 , C01G45/1242 , C01P2002/20 , C01P2002/32 , C01P2002/72 , C01P2004/04 , C01P2004/80 , C01P2006/40 , H01M4/366 , H01M4/50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表层构造尖晶石结构的方法,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所述方法是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加入到弱酸水溶液中,进行Li+与H+离子交换,再将离子交换后的正极材料进行热处理使表层欠锂结构转变成尖晶石结构,得到表层具有尖晶石结构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本发明所述方法是将本体材料的表层结构转变成尖晶石结构,不仅保证锂离子传输通道的畅通,而且改善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以及提高了首周库伦效率;另外,所述方法可以通过调节弱酸的浓度以及处理时间,有效调节构造的尖晶石层的深度,从而调节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这种调控方式简便、易行,不必要求严格控制反应时间,重复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711412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147525.3
申请日:2016-12-1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所述正极材料是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利用络合的方法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表面制备出沉积厚度均匀的NaZr2(PO4)3包覆层;而且通过改变NaZr2(PO4)3和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质量比,可以得到不同形貌、结构及排布的包覆层。NaZr2(PO4)3包覆层的存在对Li+的迁移扩散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进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电化学性能提升;本发明所述的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能够实现电池的高倍率充放电,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916820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10239604.6
申请日:2015-05-1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材料的原料中包括下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一种或多种,以及硅纳米颗粒:其中,两个‑OH为邻位、间位或对位,优选为间位;R1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杂环,所述取代基选自C1‑C4的烷基、卤素、烯基或芳基;R2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为H、C1‑C4的烷基、卤素、烯基或芳基。本发明利用所述化合物的高导电性和特殊的粘性,在保持硅纳米颗粒高循环容量的同时,提高了循环稳定性,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其简易的“类溶胶‑凝胶”制备方法,在满足锂电正极材料对负极容量需求的同时,更实现了商业化规模生产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3956482B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410124126.X
申请日:2014-03-2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泡沫状四氧化三铁/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属于化工电极材料制造工艺技术领域。其制备过程:采用明胶作为碳源及载体,将其与铁源均匀混合;将混合溶液在加热搅拌条件下蒸干,进一步真空干燥;将混合物放入管式炉在惰性气氛下煅烧,得到煅烧产物;将煅烧产物研磨得到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本发明安全无毒,方法简单易行,制备参数可控,所得产物具有泡沫状多孔结构,对该材料制备的锂离子扣式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其表现出高的充放电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0.2C(200mA g-1)条件下循环50周,容量保持在700-900mAh g-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