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69907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331853.8
申请日:2018-11-0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12 , G01N1/28 , G01N3/02 , G01N2203/0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体内部开挖卸荷模拟实验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包括围岩模型和嵌装于其内部的待开挖模块,围岩模型为类岩材料浇筑的长方体。围岩模型的底面置于底部垫板上,四侧壁外围和顶部分别设置有加载垫板给围岩模型施加侧向和竖向荷载;待开挖模块为可热熔成浆液的不规则体,待开挖模块连接有加热装置和浆液抽出装置,液体抽出装置将浆液抽出围岩模型外完成对围岩模型的三维开挖卸荷。给围岩模型施加侧向和竖向荷载至设定值后,对待开挖模块加热使其融化成浆液,再抽出实现开挖卸荷,能更真实的反映实际工程中的开挖状态,能实现相邻区域的分布开挖卸荷过程,真正实现三向受力状态下岩体内部任意三维空间形态开挖及不同开挖顺序的卸荷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941642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259579.3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型岩体剪切位移的边坡动态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剪切应力τ与岩石界面总面积S的关系式;结合经典结构面剪切应力‑位移曲线及Weibull分布构建小尺寸岩石试样的剪切本构模型;将小尺寸岩石试样的剪切本构模型中的参数转化为对应的大型岩体参数,构建大型岩体剪切本构模型;将滑体的实时剪切位移带入大型岩体剪切本构模型中,获取边坡的动态安全系数。本发明通过构建一种新的大型岩体剪切本构模型,基于该大型岩体剪切本构模型的表达式,将滑体的剪切位移带入至大型岩体剪切本构模型中,使得岩体的剪切位移能够被用来计算边坡的动态安全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842808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81718.8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中交(百色)北环高速公路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E02D29/02 , E02D17/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土体挡墙系统稳定性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土体挡墙系统包括挡墙、位于挡墙的第一侧的第一土体以及位于挡墙的第二侧的第二土体,稳定性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土体挡墙系统的参数信息,参数信息指示挡墙存在运动的情况下,确定重力对土体挡墙系统的目标区域的重力做功功率、目标区域的速度间断面的能量耗散率以及外部荷载目标区域的荷载做功功率,根据重力做功功率、能量耗散率以及荷载做功功率,确定土体挡墙系统的稳定性。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有效降低土体挡墙系统稳定性确定难度,可以广泛适用于各类尺寸或边界条件下的挡墙坡体,应用范围广泛,对多种工程地质都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408012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103731.4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极限强度的岩石三轴强度准则构建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岩石破坏时偏应力(σ1‑σ3)与围压σ3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发现σ1‑σ3曲线的极限强度p与σ1‑σ3曲线的差值随围压σ3的增加而非线性减小,考虑所述差值构成的差值曲线具有两个端点,确定q的边界;对于不同类型的岩石,q的下降趋势是不同的,为保证量纲的一致性,设q为σ3和σci的非线性函数;将q为σ3和σci的函数关系代入差值关系中,构建σ1、p、σci以及σ3的关系式,即第一岩石三轴强度准则。基于综合数据库,本发明实施例建立了无需三轴试验数据即可进行岩石强度估算的简化准则,即第二岩石三轴强度准则。
-
公开(公告)号:CN11723551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55874.7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6F18/2135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N3/006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理粗糙度预测方法与节理粗糙度预测模型训练方法,其中,节理粗糙度预测模型训练方法,包括:获取m个初始训练样本,每个初始训练样本包括n个粗糙度参数指标和粗糙度标签;对m个初始训练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k个主成分特征向量;基于k个主成分特征向量处理m个初始训练样本,得到m个目标训练样本;使用m个目标训练样本训练预先建立的初始机器学习模型,得到节理粗糙度预测模型。本申请实施例针对不同节理的粗糙度系数的预测有着较高的精度和较广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13482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980590.8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8/23213 , E02D17/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固段形状识别方法、装置、设备与介质及边坡加固方法,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固段形状识别方法,构建边坡模型,边坡模型包括第一节理和第二节理,第一节理与第二节理之间存在待确定形状的锁固段,针对边坡模型中的各网格单元设置物理参数,基于物理参数确定边坡模型的平衡状态,并获取在平衡状态下,边坡模型的各网格单元的应力值,针对各网格单元的应力值进行聚类,以从各网格单元中确定锁固段关联的目标网格单元,根据目标网格单元确定锁固段的形状。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可以比较准确地识别边坡中锁固段的形状,便于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准确可靠的分析,进而能够为边坡加固等边坡工程提供合理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3806966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111191687.8
申请日:2021-10-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3 , G06F119/04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流变模型应用的非线性岩石疲劳本构模型的构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构建岩体疲劳本构模型;获取分数阶描述的粘性元件参数;获取基于分数阶导数的岩体疲劳本构模型εeve的应变表达式;获得引入Mittag‑Leffler函数后的基于分数阶导数的岩体疲劳本构模型εeve(N);构建反映加速疲劳阶段力学特性的非线性疲劳本构模型εvp;获取岩体宏观初始损伤Dma和岩体微观损伤Dmi耦合之后的损伤变量D;获得考虑初始损伤的加速疲劳阶段力学特性的非线性疲劳本构模型εvp(N);获得考虑初始损伤的描述岩体疲劳全过程的非线性疲劳本构模型。本发明通过将描述不同疲劳阶段的非线性疲劳本构模型组合,建立描述岩体疲劳全过程的疲劳本构模型,该本构模型参数简单,物理力学意义明确。
-
公开(公告)号:CN116106120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073529.5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尺寸岩体试样三向五面加卸载试验系统,包括加卸载试验机,加卸载试验机包括用于固定试样的试样加载台、设置于试样加载台上方的升降架以及带动升降架上下移动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架上设有对所述试样的施顶面加载荷的顶部静压加载缸和四个侧面施加载荷的侧向静压加载缸,所述顶部静压加载缸和所述侧向静压加载缸之间形成有底部开口的试样装载腔,所述升降组件带动所述升降架向下移动时,所述试样能够装入所述试样装载腔中,还包括将试样从加卸载试验机外部运输至所述试样加载台上的运输系统,该三向五面加卸载试验系统具有装载方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799693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032714.1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湖南中大资珑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三元电池正负极混合材料的分离方法,将废旧三元电池正负极混合材料置于重液中进行重选,即实现废旧三元电池正负极混合材料的分离,得到三元电池正极材料和三元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基于三元正负极物料密度差异配制成合适密度的重液对正负极混合物料进行重选分离,并对重选得到的正极材料通过管式炉进行焙烧处理以便脱除正极材料夹杂的少量石墨,以得到纯度较高的三元正极材料,便于后续电极材料的再生修复或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61286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050879.1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湖南中大资珑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碱性溶液中分离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调节含有镓的碱性溶液的pH,依次加入硫化剂、沉淀剂和沉淀促进剂、絮凝剂搅拌反应得到含镓的富稀散金属渣。本发明可以使溶液中镓离子形成溶解度非常低的沉淀物质(如CuGaS2、CuGaS4等)或/和以类质同象方式进入沉淀物中,进而实现从溶液中富集稀散金属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步骤简单易操作,对生产条件要求不高,能耗低,工艺流程短,减少副产物的产生,生产效率高,反应物浪费少,降低工艺成本,提高镓的回收率、分离率,分离率高达96.4%。
-
-
-
-
-
-
-
-
-